□ 紅霞
演講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社會實踐活動,著名演講家邵守義先生曾經講過:要選擇那些能給聽眾指明行動方向的,能夠教給聽眾行動的手段和方法的材料。因此,我們在選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實用性,能對聽眾有指導意義的材料才是最受歡迎的。
教育家孫云曉的演講《教育不是教訓》:
有很多家長抱怨,我的孩子怎么不好好看書學習呢?總是在看電視、玩手機、玩電腦游戲,其實這應該問問他們自己。他們平時守著電視看個沒完,拿著手機把玩不已,玩電腦游戲上癮,有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能好好看書才怪。著名作家周國平的家里,最多的東西是書。周國平和妻子的日常生活就是看書,他們幾乎不看電視,除了收發郵件,他們都基本不上網。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女兒啾啾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看書和學習,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周國平不給啾啾報任何課外班,也不操心她的功課,但啾啾的學習成績很好。她的班主任多次問周國平:“你們是怎么教的?”周國平說:“沒怎么教呀,大約是得益于熏陶吧。”可見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
現在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各種電子載體無時無刻不吸引著我們,但為人父母者如果沉溺于電視、手機、電腦,孩子又怎能不效仿呢?在這里,演講者糾正某些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并引導他們向周國平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看齊,對為人父母者有著極強的指導性。
知名學者劉瑜的演講《細節看民主》:
奧巴馬在簽署醫保改革法案的時候,有這么一個細節,他在不停地換筆,一支筆、兩支筆……最后,奧巴馬整整用了22支筆,才簽下了這份極具劃時代意義的文件——9380億美元的醫保賬單。為什么要頻繁地換筆呢?奧巴馬總統患有強迫癥,還是白宮的筆質量不好讓他一換再換?實際上,奧巴馬是在沿襲一項不成文的傳統.用不同的筆簽署文件,其寓意表示法案的支持者眾多,表示這是大家民主的決定,而不是總統個人的權力,而且這么多筆,用過后還可以送給法案的支持者們留作紀念。總統用的筆越多,他送出的“禮物”就越多。1964年,當林登·約翰遜簽署《民權法》時,據說他整整用了75支筆。其中一支贈給了馬丁·路德·金。
民主并不是簡單的投票選舉,而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就拿簽字來說,我們信奉的是什么?很多領導習慣把“一支筆”看成是權力的象征。美國總統簽署法案要換很多筆,以此體現是大家的決定,而不是總統的心血來潮,這是在淡化個人,突出集體。演講者通過這個材料,宏觀地指出了民主建設的方向——從習慣性的意識入手,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師昌緒的演講《努力鉆研,別無他路》:
1953年春,中國科學院派代表團赴蘇聯訪問,團長是錢三強。當時乘火車從北京到莫斯科約需13天,旅途生活甚為單調。一天,一位年輕的科學家為活躍氣氛,就以團長名字寫了一句上聯請大家對:三強韓、趙、魏。此聯看似簡單,但因嵌入了代表團團長錢三強的名字,所以很難對。大家對了幾天毫無頭緒。有人搖頭說:這屬于絕聯。可是,數學家華羅庚卻不以為然,一心要把下聯對出來。他先后構想了十多句,但都不滿意。一天晚上,物理學家趙九章見華羅庚還在愁眉不展地琢磨,就勸他別自找苦吃。不料話音未落,華羅庚就笑道:“有了有了。”取筆寫出下聯:九章勾、股、弦。眾人聚頭一看,都歡呼喝彩起來。“九章”是趙九章先生的名字,同時又是我國古代的一部數學著作,它記載了我國最先發現的勾股定理,以此句對上聯,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天衣無縫。
現在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博士、博士后,但卻鮮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科研成果,這和科技工作者浮躁的心態有關,很多人可能只是在想如何得到科研經費,而在鉆研科目上則缺乏必要的恒心。演講者借助華羅庚鉆研對聯的一個小側面,間接點明了科研工作者取得成果的唯一途徑——鉆研,指導性非常強。
美籍作家劉墉的演講《疏與堵》:
我們稱那些被隨意貼在電線桿上、馬路上、樓道里的小廣告為牛皮癬,這個叫法非常形象,一層層一片片,永遠也清除不干凈。雖然我們采取了很多強制措施,比如罰款,比如讓他們把貼的小廣告鏟干凈,但效果不理想,依然隨處可見的“牛皮癬”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在美國,從未見過“牛皮癬”,這是為什么呢?難道美國人的素質特別高嗎?不是這樣,原來他們在街上、賓館、商店門前設有大小不一的廣告箱,這些廣告箱制作考究,看上去也很美觀,而且還能防雨,一些想發小廣告的商家可以在里面存放廣告,任行人取閱,當然這種廣告箱是政府設置的,完全免費。其實就是這樣,有了合理合法而且還方便省錢的渠道,誰還愿意偷偷摸摸地到處亂貼呢?大禹治水,重在疏導,不在堵,我們的祖先早就總結好了理論,但我們到現在不會用,反倒是美國人無師自通了。
小廣告屢禁不止,我們的措施就是懲罰,是在堵,我們為什么不給他們設立專門的存放場所呢?規范他的疏導當然會比強硬的懲罰要管用得多。在這里,演講者通過美圍政府部門人性化的“廣告箱”,直接給出了解決之道,非常具體,非常到位,這個材料的指導性可謂非常明顯。
演講者在選取材料的過程中,應該時刻把聽眾的愿望、想法、利益放在心上,突出材料的指導性,唯有如此,才能達到教育、啟發、鼓舞聽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