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體育部 湖北 武漢 430000)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文章指出,最大可能地達到健康水平,是世界各國的一項重要社會指標。在人類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的同時,健康狀況卻遭受了嚴重的侵蝕。因此,隨之而來的是終身體育這種生活方式逐漸在全球范圍內的普遍盛行。但無論如何,人類的想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還必須依靠良好的生活習慣,依靠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和體魄來達成。高校作為文化傳承的陣地,通過高校傳統武術課程,能使當代大學生形成終身運動的習慣,繼而掀起全民健身的熱潮。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具有獨具文化特性的運動形式,它是歷經數千年傳承下來的寶貴文化結晶。武術原本被稱為“練功夫”,又被稱為“打拳”,隨著時代的變遷漸漸地被稱為“國術”、“武術”。[1]
傳統文化是由整個華夏民族整體在中國這塊土壤上創造發展的宏大的文化體系。在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跟中國的社會習俗、傳統哲學、文學藝術和醫學理論等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構筑了中華文化的整體。
1.2.1 高校缺乏專業武術教師、教學目的不明等原因削弱了學生們的學武興趣
現代社會,隨著冷兵器逐漸退出戰爭舞臺,人們傳承傳統武術文化的意識日趨淡薄。傳統武術作為我國勞動人民數千年來總結的寶貴經驗,具有強烈的歷史延續性、豐富的內容等特征,是我國傳統文化精華。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文化強勢宣傳的打擊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影響,人們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正趨于淡薄。
普通高校專業武術教師的缺口還非常大,很多高校以非專業武術教師教授武術課。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上,非專業武術教師和專業武術教師存在較大的差距。非專業武術教師因缺乏系統的武術訓練,教學方法缺乏科學嚴謹的計劃,使得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大打折扣。此外,普通高校在安排武術課時上也缺乏足夠的重視,教學內容設置不盡合理,教學目的只是為了單純地完成學校教學任務。這造成了武術教與學的惡性循環。
1.2.2 學生缺乏對傳統武術文化的科學認識
武術起源于中國,但又屬于全世界。在源遠流長的傳統武術中,一些優秀拳法如太極拳已經走出國門,邁向了全世界。大多數學生反而對本民族的傳統武術文化還不甚了解。另外,教師在教學中的對武術文化傳承的疏忽,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傳統武術的積極性,同時學生本身也不具備主動去了解傳統武術文化的意識。
1.2.3 學校教育對武術文化傳承的缺失
傳統武術的文化屬性,在其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地融合了傳統文化中儒、釋、道的學說觀點。它注重內外兼修,講究整體觀、形神觀、剛柔觀等,并逐步演變發展為獨具中國民族特色的文化體系。由此可以看出武術文化的博大精深。隨著社會的發展,競技武術與傳統武術在理論與實踐上分道揚鑣,而當前高校教育對武術文化的傳承卻僅限于傳授幾個武術動作,傳授方法也比較簡單乏味,基本不涉及武術文化的講解傳承。
1.2.4 高校的武術社團影響力不夠,難以推動校內傳統武術文化發展
如今,大部分高校基本都建立了學生武術社團,這些社團有的在學生中影響力有限,開展的活動數量較少、形式單一;有的還缺乏專業武術老師的技術指導,技術動作不夠規范;有的專業武術老師因很少參與教學指導工作;有的限于經濟、場地、器材等客觀條件限制;有的社團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而只開展健身操、瑜伽和跆拳道等時尚感強的體育活動。因此,高校武術社團在學生群體中沒有能夠承擔起充分推動傳統武術的繼承與發展。
1.2.5 外來強勢文化的宣傳對傳統武術文化造成巨大沖擊
隨著世界多極化時代的慢慢到來,我國各個領域逐步對外開放,與之相應的是國外的各種文化也隨之走進人們的視野。外來文化的強勢宣傳導致了我國有些青少年認為中國傳統武術就是現代的競技武術,中國傳統武術已被現代競技武術所替代,傳統武術是過時的,這些想法扭曲了我國青少年對傳統武術文化的理解,而更多的青少年則是被外國體育文化中的技擊所吸引。在我國高校中,韓國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和巴西的柔術等技擊運動則大受歡迎,青少年對傳統武術文化的學習興趣反而變得淡薄起來,對傳統武術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
我國政府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例如利用影像技術挖掘整理更多優秀傳統武術拳種,利用科學手段探究傳統武術健身原理,并力圖對武術訓練方法進行科學總結,最終以文字圖像等形式展現給武術習練者。這種做法有利于武術習練者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的武術拳種和訓練方法,這同時對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傳統武術的精華在民間。普通高??梢宰孕袥Q定聘請民間著名拳師、武術專業教練到高校任教,也可以通過定期不定期的補習班、研討班,對高校武術教師和學生進行傳統武術培訓,不僅傳授武術技擊動作,還應加強其武術素養,增強武術文化傳承意識。
學校中應該建立以專業武術教師為主要武術技術指導,以廣大學生做為參加主體的傳統武術協會組織。傳統武術協會通過運行,能起到宣傳傳統武術、增強學生身體素質、調動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傳播武術文化的作用。學校不僅應在師資方面給予其大力支持,還應該加強資金扶持,同時還應給予武術社團相應的訓練場地及器械。
武術文化講座能增強學生對傳統武術文化的理解,讓他們懂得通過習武不僅可以磨練自身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還能培養習武者崇高的道德觀。繼而通過習武學生的擴撒作用及其親身實踐和親身宣傳,進而吸納更多人口參與到習武運動中來。
習武之人都有希望得到他人肯定的情節。為滿足習武之人的肯定情節,可以通過各級舉辦武術比賽和各種形式的表演活動為其搭建表演舞臺。一項運動需要發展就得借助一定的載體,競賽作為運動發展的靈魂必須被引用,而花樣百出的表演形式是其吸引更多參與者的外衣。通過比賽才能使真正的中國武術真實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還能增強學生的學武興趣,帶動傳統武術的普及和發展。[2]通過比賽交流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不斷發展提高中確保傳統武術教學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并進一步使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模式更加規范。
傳統武術文化有其獨具特色的文化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真實寫照。經過漫長的歷史積淀和發展,傳統武術成為增強人民體質和展現民族精神的一種重要文化現象。而且,在我國傳統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傳統武術,對人類的生活方式有著中華民族的獨特見解,例如它所認為的“天人合一”等養生觀念,真正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
綜上所述,在高校體育課程之中強化傳統武術文化傳承理念,主要有兩大好處:第一,能夠調動學生習武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運動的習慣,有利于提高習武學生的身心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等,最終能使得國家提出的素質教育思想貫徹落實。第二,有利于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文化傳承理念,能有效促進傳統武術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滿足社會不同主體的文化多樣性需求。將高校體育課堂作為一種文化傳播載體,使傳統武術的素質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有利于傳統武術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1]管慧香,王寧.淺析高等教育在傳統武術發展中的傳承作用[J].搏擊·武術科學,2011(4):34.
[2]周麗.傳統武術在高校體育中開展的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10(2):160.
[3]潘光耀.當代中國武術的生存與發展[J].搏擊·武術科學,2012(1).
[4]司欽如,張玉強.普通高校武術運動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述評[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0(6).
[5]徐貴華,趙光勇.傳統武術傳承與發展路徑探析[J].中華武術(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