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
(唐山師范學院體育系 河北唐山 063000)
近幾年中國男籃在國際賽場上多次與對手發生肢體沖突,進而演變為球場暴力,使得中國男籃在國人和國際對手心中的地位大大降低,打亂了中國籃球正常發展的秩序。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男籃所暴露的這些問題,就應全方面地剖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本文就是對導致中國男籃隊員發生球場暴力的因素進行深入的剖析,為中國男籃能夠成熟、文明、快速發展提出合理的理論依據。
將近幾年中國男籃在國際賽場上發生球員球場暴力的比賽場次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中國籃球球員球場暴力相關的期刊、雜志和專著,了解有關籃球球場暴力的資料。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對中國籃球球員發生球場暴力比賽場次錄像的觀察,了解發生暴力的始末,分析其中的原因。
關于球場暴力行為的概念界定,目前在體育學界并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存在著幾種不同的觀點;其中一種觀點認為賽場暴力是指在競技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基于行為人的故意,實施沖撞或其他行為導致超出社會所容許的危險范圍的傷害行為;本文所探討的內容特指在籃球競技賽場中一方運動員給對方運動員或雙方運動員相互之間因故意行為而造成的傷害。
主觀因素是球員的自身因素,主要體現在球員對于自己行為控制的能力。依據合理行為理論,意圖是直接影響個體行為的決定因素,而意圖又受到態度和主觀準則的約束。可以試想當一個球員在場上打球時,對于場上的激烈身體對抗不能夠正確評價(態度),同時他又相信他的教練、隊友、球迷等重要的人認為他應當給對手肢體報復時(行為準則),那么他就有了實施球場暴力的強烈意圖。因此要消除球員的暴力意圖就要從規范球員的態度、主觀準則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入手,而這幾個方面則需要球員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和文化素養,但是中國職業球員由于專業化年齡偏早,運動員不能得到較完整的文化教育,同時在成長的過程中又會受到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擾,整個體育隊伍忽視文化教育已成為了一個較普遍的社會問題。
2.3.1 籃球運動項目自身特點因素
籃球是一項身體接觸頻繁,對抗異常激烈的運動項目,同時隊員在場上相互較量時,情況又千變萬化、不可預料。正是籃球運動的這些特點,才使得它更具競技性和觀賞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持續高強度的身體對抗又會對運動員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當運動員對這種身體接觸不能正確判斷時,很容易激化為故意的暴力行為。雖然籃球這項運動的同場對抗特點不可能改變,但是國際籃聯在規范籃球運動發展方面還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2.3.2 裁判員因素
籃球裁判員是籃球規則的執行者,比賽過程中通過裁判員的觀察和分析,作出及時的宣判,以判斷隊員的言行是否超出了規則的限制,而后給予違犯的球員相應的罰則,因此裁判員在臨場過程中的每一次宣判都關系到雙方球隊的利益,關鍵時刻一個判罰還有可能決定著勝負的歸屬。但是由于籃球運動特殊的評定特點,對于場上球員的違犯完全是依靠裁判員的主觀判斷,場上球員的對抗越激烈、出現的狀況越復雜,裁判員出現錯判、漏判的幾率就越高;尤其是裁判員關鍵時刻的失誤,常常會直接導致球員不良情緒的爆發,而這種煩躁情緒又常被球員在比賽中轉變為更為過度的身體接觸,最終可能導致球員之間的打架斗毆事件。
2.3.3 教練員因素
由于籃球規則對于教練員在臨場指揮有一定限制,只允許主教練一人站在自己球隊席區域對本隊球員進行指揮,所以他的言行很容易受到球員的關注。當教練員因為場上球員表現欠佳或裁判員判罰不公時,而在場邊情緒異常激動、甚至做出違反規則的言行,這通常會直接影響到球員的比賽心理和技戰術水平的正常發揮,而當教練員的言行過度失常,同時球員的心理波動與教練員矛頭指向一致時,就會導致球員故意將不滿的情緒發泄到對方球員或裁判員身上,進而升級為球場暴力事件。
2.3.4 媒體因素
在現代社會,體育離不開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播媒介對于體育,特別是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展示的競技體育產生了諸多積極的影響,但與此同時也給體育帶來了一些消極的作用,比如大眾傳播媒介推崇的錦標主義,過度鼓吹“金牌至上”、“錦標第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運動員良好體育價值取向的形成;同時有些傳媒還對比賽過程中球員嚴重的犯規動作與暴力事件進行不斷的播放、進行過度的渲染,這對球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容易造成不良的心理導向,導致球場暴力事件發生幾率的增加。因此從減少球場暴力的問題出發,大眾傳播媒介應為社會樹立先進的體育人物形象和事跡,提高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的威信和知名度。
2.3.5 組織管理機構因素
競賽的組織管理機構是賽事的策劃和管理者,一個賽事能否善始善終關鍵在于管理部門的監督職能是否健全、獎懲措施是否完善,這集中體現在管理機構對于競賽過程中出現的教練員、運動員和裁判員等參與群體的監管力度上。當球員發生暴力事件后,若相關部門給予的處罰力度不夠、敷衍了事,對相關人員起不到威懾作用時,那么從另一個角度講,可能是對于這些球場惡性事件的一種變向鼓勵。
(1)中國職業球員發生暴力的主觀因素有:運動員沒有較為完整的文化教育,偏早的專業化年齡,再加上成長中受到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擾;要使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就要根據運動員的實際的情況和我國的教育體育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實行體教結合,創辦競技體校、將文化課納入普教系列等。
(2)籃球運動身體接觸頻繁、持續高強度對抗的特點對運動員心理造成的影響很容易激化為運動員故意的暴力行為;減少這一因素對導致球場暴力的影響需要國際籃聯根據籃球運動的發展不斷地對規則進行修訂和完善。
(3)球員之間的打架斗毆事件也可能由關鍵時刻裁判員的失誤而引起;對于球員的心理情緒和技戰術的發揮受到干擾,也有可能是在場邊情緒異常激動、甚至做出違反規則的言行的教練造成的;因此,對于精通業務的裁判員還要在判罰的準確與合理性上有所提高,而教練員的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業務水平也要不斷的提高,文明指揮作為目標。
(4)媒體對比賽過程中球員嚴重的犯規動作與暴力事件進行不斷的播放、進行過度的渲染,會直接導致球場暴力事件發生幾率的增加;組織管理機構對當事人給予的處罰力度不夠、敷衍了事,對相關人員起不到威懾作用,也無法徹底遏制球場暴力;這一方面需要大眾傳播媒介主動為社會樹立先進的體育人物形象和事跡,提高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的威信和知名度;另一方面需要管理部門處理暴力事件時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并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對球員進行教育的組織管理工作。
[1]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利群.CBA聯賽人文環境優化問題探析[J].體育與科學,2009.
[3]郭琴.對CBA球場暴力的探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
[4]蘇建軍,陳國瑞.2007-2008賽季CBA球場暴力沖突誘因及其對策的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8.
[5]靳勇.對中國男籃與世界男籃優秀中鋒技戰術能力的比較研究及對策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2.
[6]陳永亮.中國男籃技戰術風格研究[D].鄭州大學,2007.
[7]霍勝剛.對中外優秀男子籃球運動員個人防守能力的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8]張振東,陳永亮.我國男子籃球技戰術風格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
[9]鮑亮.訓練學視角下對中國男子籃球隊進攻失誤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
[10]范凱斌.中國男籃體能訓練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
[11]韓寶.中國男籃與對手外線隊員個人防守技術對比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08.
[12]徐曉軍.后姚明時代中國男籃發展方向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1.
[13]張毅.中國男籃要面向世界強隊找差距[J].安徽體育科技,1999.
[14]劉崗.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品牌管理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
[15]梁偉.我國競技體育職業化發展主要影響因素的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