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靜 覃建華
(廣西師范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1)
體育競技表演業是以體育運動項目為載體,由運動員、教練員、賽事組織人員等共同努力,生產可供人們付費或免費欣賞的賽事節目的行業,是第三產業中的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之一,是發展體育事業的基礎。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體育競技表演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條件和機遇,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不僅可以為體育事業本身的發展創造優勢,而且可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供選擇,也可以為體育產業中的體育用品銷售業、體育健身業和體育中介業等體育產業的下游產業的發展創造條件。更為重要的是,發展體育競技表演業可以為國家、地區的經濟做出貢獻,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
新中國建立以來,山西省國家隊培養輸出了大批體育人才,為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發展體育競技表演業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進而帶動整個山西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探討山西省體育競技表演業的發展現狀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山西省市體育競技表演業在相關人才、場館建設、政策支持、法規建設等方面的相關問題。
(1)文獻資料法:查閱CNKI數據庫中研究成果和相關文件,收集了與本研究有關的資料,另外還查閱了有關的著作。
(2)因果分析法:根據所得的查閱結果進行分析,其中包括運用對比法比較山西省市體育競賽表演業和其它發達地區的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情況,從而得出結論。
盡管山西省體育競技表演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但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訓練水平等各方面的客觀原因,山西省市的體育競技表演業發展還是不如人意,一些具有極強觀賞性的項目在其它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已經開展經營,開始向市場要效益,而山西省雖不乏觀賞性的運動項目,如中國速度賽馬俱樂部聯賽、全國跤王爭霸賽,但是由于經營意識淡薄,市場觀念滯后,加之經濟水平有限而導致了這些項目的經濟效益不理想而發展較緩慢。面對具有良好發展勢頭的競賽市場,山西省在這些項目的競技優勢卻不明顯。
運動員是體育競技表演業的靈魂,是競賽的主角,一場體育競賽表演精彩與否,入場觀看的觀眾多少與否,都與運動員的競技表演能力息息相關。山西省其實不缺少具有實力且先天稟賦的運動健將,只是因為山西省經濟發展水平和其它諸如廣東等省份相比,有一段差距,山西省地區有優異運動天賦的運動員一般都是被經濟發達地區“挖走”了。
體育場館是體育競技表演業的基礎與載體,體育場館質量的好與壞關系到體育競技表演業的長遠發展。用于重大體育賽事的體育場館必須在建造標準、質量等方面符合相關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體育賽事的舉辦要求,才能為觀眾提供舒心的體育賽事欣賞平臺,才能為體育競技表演業注入生生不息的財力。
3.3.1 人均體育設施占有比例不足
山西省作為廣西首府,體育場地設施人均占有和廣西其他城市相比,有較大比重,據2006年山西省外宣辦的數據顯示,山西省在“十一五”期間人均體育場地設施占有面積為1.5m2。而同一時期,太原人均體育場地設施占有面積為1.35m2。但是,山西省體育場地設施人均占有面積相對較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了解,從2004年度全國第5次體育場地普查結果看,山西人均擁有體育場地面積為0.75m2,從1995~2003年,人均累計體育場地建設投入資金為66.9元,而全國同期平均水平分別是1.03m2和148.15元。這種情況在證明山西體育場地人均占有面積較低的同時也說明了山西省在這方面的相應的情況。體育場地是體育競技表演業賴以生存的基礎,體育場地有限很可能會影響到山西省體育競技表演業的進一步發展。
3.3.2 體育場館設施功能、結構單一
山西省的體育場館設施還存在場館設施種類單一,缺乏靈活性,體現在體育場館設施功能的單一性。一個體育場館往往只能舉辦一到幾種體育賽事,而且這些賽事項目必須是一些操作簡單,要求較低的運動項目,如田徑中的跑類項目,而對一些要求較高,對場地設施有一定要求的運動項目,如射擊等項目則無法滿足賽事要求。相比之下,國外對于體育場館的靈活性運用,提高體育場館利用率方面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3.3.3 缺乏專業的體育場館維修保養人員
山西省在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及維護保養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體育場館建造后期的維護保養需要具備專業的場館維護保養及相應的體育學常識。據了解,山西省各種體育場館設施負責維護保養的工作人員主要是一些下崗或臨時的人員,這些人員缺乏相應的體育場館維修保養知識,在場館設施維護保養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問題,無法勝任專業體育場館的維修和保養工作要求。這就需要專門的人員負責場館的維護,以延長場館的使用年限以及其使用質量。
高水平的體育賽事是體育競技表演業的核心,體育競技表演業前景發展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賽事水平的高低。另外,體育賽事能否向市場要效益還在于其舉辦的賽事是否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是否有廣大的受眾。
山西省一直以來是競技體育弱省,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打造體育賽事品牌,積極申辦國際比賽,也逐漸形成了自己體育競賽表演品牌。譬如,長治壺關太行山大峽谷的攀巖賽,連續3年成功舉行,已成為長治市的一張城市體育名片;朔州市成功舉辦速度賽馬聯賽,也為晉北地區增添了一項有影響力的賽事;2010年太原國際馬拉松賽的成功舉辦,填補了山西競技體育無國際影響力賽事的空白,也是以后努力打造的又一重要賽事。但是,山西省體育競賽業的市場體系不夠完善,賽事項目的安排不盡合理,雖各地市都有特色項目,但各項賽事的舉辦地分布極為不均衡。
就目前全國的體育競賽業而言,由于體制原因,市場化經營的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還不是十分的充分,運作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企業贊助的單一形式,運作過程中由于存在政企合一、管辦不分等現象,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一直不理想。國家把體育行業和其它像企業行業對待,在稅收、用地等方面一直沿用企業標準。例如:大型體育場館在用水、用電等方面一直沒能得到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山西省的體育競技表演業也不例外。體育競技表演業在山西省整體上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應進一步加大對現有體育賽事的保護和扶持力度,通過現有體育賽事良好的示范效應,激活和發展體育競技表演業。應該說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加之起步較晚,經驗也較為缺乏,單依靠企業贊助的方式發展該行業前景有限,因為贊助行業是高風險行業,其贊助業務受經濟環境的變動影響而漂浮不定,所以有必要在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的同時引入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山西省在利用政策扶持體育競賽表演業發展力度方面有限;當地政府在發展體育競技表演業方面出臺的相關政策有限;山西省的體育競技表演業在起步晚、經驗積累有限的情況下,缺少政策扶持,只能在自身摸索中前進,收效甚微。
要想穩步發展山西省的體育競技表演業,健全相關法規是必須要走的一步,特別是在山西省的體育競技表演業起步較晚,經驗積累有限的情況下更應該如此。鑒于此,建議相關部門做好體育競賽市場分析工作,落實發展山西省的體育競技表演業的政策措施,鼓勵優勢企業進入山西省的體育競技表演業,同時在市場準入、稅收、能源使用等各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支持。
在場館建設方面,山西省各高校擁有豐富的場館資源,這些場館因平時有專人看管維護,在質量方面有較大優勢。建議把這些體育場館和山西省的體育競技表演業結合起來,(1)可以發揮高校體育資源,為高校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余有較高的利用率,增加收入來源;(2)可以節省財政場館建設開支,形成優勢互補。
體育設施是體育競技表演業的基礎,其質量的好壞與否直接影響體育競技表演業的發展。當務之急是政府積極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體育場館的建設中來,建造高質量,有較大使用靈活度的體育場館。令人欣慰的是,體育競技表演業的經濟社會價值引起了社會的重視,政府在體育場館的建設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朔州右玉縣玉馬園、山西省體育中心、大同航校、長治壺關太行山大峽谷等一系列大中小型體育場館及基地。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又成為山西省體育競賽表演業形成的基礎。
山西省體育競賽表演業處于起步階段,承辦體育競賽的層次和水平比較低,所以要積極創造條件,借助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和已有的良好的體育場館設施條件,積極承辦和舉辦具有一定層次和水平的體育競賽。主要有:在多次舉辦國際、國內大型單項賽事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充分利用現有大型體育設施以及太原、大同、晉中、晉城等市的良好體育場館設施條件,努力申辦省級、全國性或洲際性單項運動,甚至綜合運動會;同時鼓勵省會太原申辦全國城市運動會;借鑒承辦太原國際馬拉松賽的成功經驗,積極參與申辦男籃世界錦標賽等重大體育賽事和單項國際體育賽事;繼續辦好CBA籃球聯賽;在積極申辦國際國內大型賽事的同時,要在省內各地市積極創造條件舉辦具有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特色體育大賽,努力塑造品牌,提升這些賽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于目前已經承辦的一些大賽,如全國自行車BMX錦標賽、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長治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國際攀巖精英賽、中國速度賽馬俱樂部聯賽、全國跤王爭霸賽等,要積極創新辦賽模式,積累辦賽經驗,不斷提升辦賽水平,引導全省各地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限制山西省體育競技表演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優秀運動員稀缺、場館質量不高、體育相關法規少且不明確、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扶持等一系列軟硬件因素的制約,發展山西省的體育競技表演業應該首先要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樹立“體育既是事業又是產業”的體育思想,在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上要和世界體育場館的建造接軌。銳意創新,嘗試和高校結合,利用高校體育人才、設施等方面的優勢經營體育競技表演業。在政策法規建設上,要出臺相應的體育法規,使山西省體育競技表演業的發展有法可依。同時設立運動員保障基金,獎勵優秀運動員,為運動員將來的就業、學習等打下基礎。
[1] 蔣鋼強,童建紅.廣西體育產業要素稟賦特征及布局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6):4.
[2] 楊湘.廣西體育產業市場的現狀及發展前景[J].體育科技,2000(1):11.
[3] 陳立基,李志明.廣西體育市場的現狀與管理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2001(4):5.
[4] 周耀明,文晴.山西省發展體育產業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3):11.
[5] 周麗云,陳秋芬.基于服務鏈理論的廣西體育產業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5):4.
[6] 韋宇怡.廣西體育產業啟動新戰略[N].中國經濟時報,2009(8).
[7] 編寫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08-2010)[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177-178.
[8] 黃河.論廣西體育產業發展對民族文化的影響[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29(6).
[9] 童建紅,曾麗芳.廣西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0(4):4.
[10] 盧存,李區.北京奧運會對山西省體育產業影響的研究[J].體育科技,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