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謀海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命脈。
撫順大伙房水庫周圍青山環繞,風光旖旎,水質清澈,是國家一級水源,也是我省重要飲用水水源。年均為下游沈陽、撫順、遼陽、鞍山、營口、盤錦、大連等7座城市供水30億立方米左右,受益人口達2300萬人。作為全國最大的湖泊型飲用水水源地,其生態環境的質量事關下游城市的飲用水安全,已成為半數以上遼寧人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為有效減少水庫周邊及上游地區的經濟活動對水資源環境的影響,撫順市全力實施七大工程:
——實施水源涵養林保護工程。“十一五”以來,全市累計植樹造林145.2萬畝,封山育林135萬畝,退耕還林58.5萬畝。為使水源涵養林保護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增強保護實效,撫順市出臺了《封山禁牧管理辦法》,同時,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行為。
——加快建設生態水利工程。“十一五”期間,全市各級財政僅水土保持工程就投入資金3704.8萬元,建設生態保護工程13項,在渾河上游實施水土保持治理面積75.4萬畝,完成河岸生物防護1219.6公里。
——嚴格限制農藥、化肥使用。大伙房水庫周邊及上游共有耕地65.5萬畝,其中水田17.5萬畝。為保護水源,水庫上游耕地全部實行保護性耕作,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大力普及無污染的生物農藥和有機肥使用,防止農藥在土壤中經沉積、滲漏而進入水源地。
——推進農村新能源建設工程。“十一五”以來,全市新建節柴吊炕23.9萬鋪,太陽能采暖房建設總量達到2.8萬座,沼氣池24720個,秸稈氣化站30座(個),每年可節柴42萬噸,有效地節制了亂砍濫伐行為。
——實施畜牧業清潔生產工程。為保護水源地不受污染,從2005年開始,撫順市對牛、羊全部實行舍飼圈養,并探索出飼養糞便加工有機肥—有機肥種植有機作物—有機作物加工有機食品—生產廢棄物作飼料喂養畜禽等各具特色的“農業循環產業鏈”模式,有效保護了水庫水源。
——實施生態移民工程。2005年以來,撫順市投入補貼資金5400多萬元用于生態移民,從水源地搬遷農戶4500戶,共計1.4萬人。“十二五”時期,計劃用5年的時間,對大伙房水庫一期保護區內160余公里的范圍進行封閉式管理。
——實施環境質量建設工程。從2000年起,位于水庫上游的清原、新賓和撫順三個縣作出了巨大犧牲,共關停工礦企業400多家,其中對水源構成污染的造紙、化工類企業150多家,因木材資源限制關閉木材加工企業100多家。在投入巨資關停和改造污染企業的基礎上,切實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全面鞏固“一控雙達標”,使縣域內主要工業污染源達標率達100%,對環境違法案件予以掛牌督辦,未經批準擅自建設且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堅決依法予以取締關閉,對一般性違法企業依法責令停產整頓、限期整改、限期治理;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大伙房水庫從事游船經營活動,取締庫區垂釣經營活動。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大伙房水庫庫區水質綜合污染指數和主要污染物,連續4年呈下降趨勢,水庫水質已經穩定在Ⅱ類水體標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