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詩平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近日聯合印發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會議費管理,節約會議經費開支。《辦法》規定,各單位嚴禁借會議名義組織會餐或安排宴請,嚴禁套取會議費設立“小金庫”,嚴禁在會議費中列支公務接待費。參會人員以在京單位為主的會議不得到京外召開,不得到黨中央、國務院明令禁止的風景名勝區召開會議。
當前,一些地方會議泛濫現象依然嚴重,由此衍生出的會議腐敗更是廣受社會詬病、群眾痛恨。過去,由于有關會議的規定缺乏系統深度的監督制約機制,故難以收到實效。管好會議費,必須有更多的制度和措施跟進,方能為肆意揮霍公帑者織就一張防護網,使其不能、不敢碰觸,最終達到改進會風、懲治腐敗的目的。
首先,要明確會議標準。要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定的要求,創新會議模式、控制會議規模、壓縮會議數量,盡量利用新媒體減少會議,力求采取合并會議、開套會等方式減少會議。要建立黨政機關會議審批制度,凡不符合規定的,一律不予審批,否則,追究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其次,要明確經費標準。據報道,現在定點飯店“定了就完”,吃喝玩樂全都可開成“會議費”。“會議費”儼然是個筐,什么費用都往里裝,這就說明會議經費管理上的漏洞確實不小。要堵住“會議費”漏洞,必須將經費公開。要嚴格會議費開支標準,把會議費納入預決算公開的范圍,杜絕超支現象的發生。同時,要主動、敢于引進外部監督,把會議費預決算、會議費支出等情況,讓公眾知情與評議,直面輿論反饋。最后,要明確參加對象。什么樣的會議,該什么樣的人參加,必須要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否則,不管大會小會,不管有關無關,統統都要主要領導列席,統統都要這個重點講幾句、那個補充幾句,就會無形中擴大了會議規模,增加了會議費支出。
總之,只有制度配套到位,并在執行過程中做到令行禁止,才能杜絕各種會議的泛濫,才能有效遏制會議費中的腐敗現象,才能確保財政資金不會被白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