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鋒
有媒體報道,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數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更值得憂慮的是,浪費之風不止于“舌尖”!
不久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270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3%的人感覺身邊的浪費現象普遍,其中47.5%的人表示“非常普遍”。受訪者中,“80后”占 40.0%,“70后”占35.2%。調查中,69.3%的人認為,如今浪費成了一種“面子消費”。對于當前浪費現象普遍的原因,79.4%的人認為源于“炫耀消費成風”,59.6%的人認為原因是“對浪費的道德批判太弱”,37.1%的人覺得“太節約會沒面子”。本次調查中,73.6%的人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浪費行為。85.3%的人對浪費現象表示“反對”;也有6.5%的人認為,這是“個人權利,無可厚非”。
有人說,“炫耀消費的產生,源于人類的競爭本能。”在現代社會,人們想彰顯自己的競爭能力和優勢,往往通過財富的炫耀來實現,所以才會浪費泛濫。但也有人認為,消費主要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給別人看,炫耀消費是心理上的扭曲。目前在很多西方發達國家,民眾的日常生活中,節約觀念已根深蒂固。在德國的很多餐廳,如果顧客點菜過多,那么服務員會直接拒絕客人繼續點餐。而在我國,不少餐廳只顧賺錢,希望顧客多點餐。“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建立規范,杜絕社會上普遍的浪費行為。”
有專家指出,餐飲是社會共有資源,任何浪費都在消耗社會財富,還會污染環境。況且統計還顯示,目前我國仍有幾千萬人尚未跨過溫飽線。因此,“要引導社會形成這樣一種輿論,大吃大喝的招待方式是落后的、愚昧的老土甚至荒誕的方式。簡單節儉的吃飯方式與低碳生活、環保理念一樣,符合國際觀念,是時代的潮流。”
的確,當今的社會環境,更多的是在誘導、刺激、放縱而不是遏制人們不斷膨脹的欲望與奢求,尤其是對金錢、物質的欲望與奢求。官場上,奢侈浪費之風、貪腐之風禁而難止;社會上,物欲橫流,拜金主義盛行,笑貧不笑娼,爭面子,講排場,競奢華,好攀比,鋪張浪費隨處可見;商場上,“極品”、“奢華”、“尊貴”、“皇家”等字眼充斥于廣告推銷中;家庭中,父母對子女寵愛有加,有求必應,甚者子女對父母索取無度,安然啃老。諸如此類的社會病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社會肌體,浪費著社會資源,損毀著人們的生存發展環境。
有言道:欲生于無度,邪生于無禁。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節儉敗由奢。人類歷史上不乏因奢而亡的例證,古羅馬帝國的消亡很大程度上源于自上而下的驕奢淫逸、揮霍無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剛性的制度兜底,只有對制度的令行禁止,只有“一把手帶頭”,只有領導干部身體力行,吃喝請送之風才能剎住。一個有效杜絕奢侈的規則,就是不對公款吃喝過度寬容,不讓“舌尖上的浪費”成為監管的灰色地帶,該處理的必須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要讓厲行節儉固化為行政倫理。節儉是美德,奢侈是惡行,公權力的運行尤其應該這樣。既然是公共行為,就應時刻自警自醒,時刻檢視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當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當成“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酒桌上談工作,吃喝中建立聯系,都是試圖“不走正道而走小路”的官場惡習,發展下去,損害的是公平,喪失的是原則。對這種惡習的清醒認知和堅決反對,要成為所有黨員干部的共識,成為整個行政系統中不可移易的風氣。
古人說:“惟儉足以養廉。”今天,我們反對鋪張浪費,不僅是因為我們的國力還遠未達到富裕、我們的發展還在艱難爬坡,更因為勤儉節約是我們黨彌足珍貴的傳統,是我們建設國家的根本方針,是任何時候都不可丟棄的傳家寶。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