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紀
2011年12月,山西省清徐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縣第二人民醫院原院長劉春明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
據調查,1998年5月至2011年8月,劉春明在擔任該院院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收受工程賄賂款60萬元,收受安排人員好處費1萬元,套取藥款56.7萬元。
從后勤工人成長為院長,他只感受到權力帶來的好處,卻忘記了自身擔當的責任。
劉春明原是清徐縣第二人民醫院的一名后勤工人,在組織的培養和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成長為該院院長。
走上領導崗位后,劉春明開始成為一些藥品供應商、醫療器械商眼中的“大紅人”,他們競相邀請他吃喝玩樂,以求關照。一個個“糖衣炮彈”打得劉春明忘乎所以,只感受到了權力帶來的好處,逐漸忘記了自身所擔當的責任。
2002年11月,已經承包該院附屬工程4年之久的承包商曹某將裝有1萬元現金的信封送給劉春明,想讓他幫忙安排一個孩子進醫院工作。此時的劉春明切實體會到了“權能生錢”,并對這筆錢“坦然受之”。
價值觀決定著人生的走向,一旦走錯一步,就會隨波逐流,滑向深淵。也就是從收受這1萬元開始,劉春明的價值觀徹底偏移,精神支柱漸漸坍塌,心靈被貪欲一步步侵蝕。
從此,得了“貪病”的劉春明不但來者不拒,甚至主動伸出了“貪欲之手”,與這個“出手大方”的承包商關系越來越密切。
假借醫院之名,占用醫院土地,個人開發房地產;違法放貸獲取高息;自己承攬醫院內部工程……
2010年5月,清徐縣第二人民醫院要改擴建門診大樓。曹某得知后在第一時間找到劉春明,提出想承攬這項工程,劉春明一口答應。之后,在劉春明的關照下,曹某順利中標。識趣的曹某為表示謝意,承諾付給劉春明工程款10%的“好處費”。劉春明微笑點頭,并表示會盡快支付預付款以及進度款。
2010年8月,在醫院付給曹某工程預付款270多萬元后,曹某如約給劉春明送去了28萬元。大約一周后,曹某又按進度款的10%給劉春明送去了16.5萬元。
這錢來得太容易了!盡管劉春明心里非常清楚,這就是受賄,是犯罪行為,但“脫韁野馬”似的貪欲讓劉春明非但沒有懸崖勒馬,反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絞盡腦汁:劉春明讓曹某每次都在晚上給其送錢,而且要求必須只能是曹某一人。就這樣,從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劉春明先后4次收受曹某賄賂共計60萬元。
不僅如此,劉春明甚至把曹某當做“搖錢樹”。2010年7月,劉春明找了個理由向曹某借款34萬元,雙方商定,一段時間后劉春明還清此款。然而,直至案發,劉春明也沒將這筆錢還給曹某。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然而,視財如命的劉春明“手段百出”,在非法斂財上可謂“高手”:2003年至2004年,劉春明假借醫院之名,占用醫院土地,個人開發房地產,此外,劉春明還違法放貸獲取高息、自己承攬醫院內部工程……
幾年時間里,“老鼠搬家”似的每次套取3000元、5000元,直至案發,共計將56.7萬元藥款裝進自己的腰包。
劉春明不僅在工程建設中收受賄賂,更善于從醫院的醫藥款中為自己設立“私人賬戶”。他利用自己曾經擔任該院財務會計的優勢,對這些錢“掌控自如”。
1999年6月的一天,醫院停薪留職的職工張某敲開了劉春明的家門。原來,張某以前干過藥品批發生意,現在想通過劉春明的關照,給醫院供應藥品。劉春明在同意張某的要求后,提出了一個條件:要給醫院長期留下一筆外人不知道的錢,以便劉春明獨立支配。張某滿口答應,二人就此成交。
3個月后,張某將藥品送到醫院藥品部,醫院會計孟某按照劉春明的授意,按藥品真實價格支付給張某藥款,但卻要張某提供一個比真實價格高20%左右的藥品銷售單據,便于孟某做財務處理記入醫院賬戶。
為了不讓別人發覺,張某每次提取現金支票時,都會先在支票背面做好標記——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留給醫院的;哪些自己該領走,哪些只是需要走一下自己的賬,孟某一看“事先約定的標記”就明白了。就這樣,從1999年9月至2011年6月的11年間,劉春明、孟某、張某三人累計套取藥款76.29萬元。
“病入膏肓”的劉春明對這筆錢格外珍惜和謹慎,因為他清楚,這筆錢只有在做了財務處理后才能安全地拿到手。
從2005年9月起,劉春明開始向醫院借錢。他以“接待吃飯”為名,向醫院財務打了3000元的借條,再安排孟某用套取的藥款付給財務,之后再讓孟某將借條銷毀。如此一來,外人從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問題。就這樣,劉春明用“老鼠搬家”的方式每次套取3000元、5000元,直至案發,共計將56.7萬元裝進了自己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