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交城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劉小棟
針對農村干部違紀違法現象突出的問題,交城縣紀委監察局去年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集中解決農村干部違紀違法問題專項行動,同時對農村涉紀信訪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分析和思考,并就在新形勢下如何解決農村干部違紀違法現象突出問題進行了探索。
從整體情況來看,去年,縣紀委信訪室共收到群眾來信來訪61件,其中農村基層涉紀信訪案件40件,占到總上訪量的67%。從反映的問題來看,反映村干部貪污、侵吞集體財產的案件16件,占案件數的40%;反映違法占地、違規轉讓土地使用權的案件12件,占案件數的30%;反映賄選的案件5件,占案件數的12.5%,反映村務、財務不公開的案件2件,占案件數的5%。截至目前,這40件涉紀信訪案件中,正在辦理的10件,已辦結30件,給予開除黨籍處分2人,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6人,給予黨內警告處分7人,責令進行整改2件,移交司法機關2件,反映失實17件。
越級上訪增多:由于一些上訪人員對反映的問題要求馬上解決,而解決問題需要有關部門調查核實,及時性方面滿足不了上訪人員的訴求,因此,部分上訪人員越級到省、市進行上訪,甚至赴京上訪。還有的人認為所反映的問題在當地解決不了,還有的人抱著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想法,因而進行越級上訪。
群體性上訪增多:近年來,5人以上的群體上訪事件逐漸增多,人數最多可達十幾人,乃至更多,上訪人企圖通過這種“人海戰術”來引起領導的重視,從而達到快速解決問題的目的。
重復上訪增多:個別上訪人員因處理結果未達本人意愿或者要求過高而進行重復訪。
反映經濟類違法違紀問題較多。從全縣反映以及查處村干部違紀的情況來看,反映經濟類問題的案件占總量的40%,主要是貪污、侵占、挪用三種。一是貪污水利、移民、民政等部門的專項資金;二是侵占、挪用村集體資金;三是利用職權直接侵占、截留、私分土地補償款、土地承包費、宅基費、救災救濟款物及糧食直補等各類款項。
反映違法占地、非法轉讓土地問題尤為突出。從反映的情況來看,反映非法轉讓、占用土地的問題占反映問題總量的30%。由于經濟的發展,企業占地逐年增多,個別鄉鎮由于旅游業的發展,村民對宅基地比較看重,而土地相對減少,企業占地手續不能及時完善,國家對宅基地管理相對較嚴,引發了矛盾,形成上訪告狀。
反映村兩委換屆選舉的問題增多。從反映的情況來看,主要是由于去年12月農村支部、村委換屆。大多數參與競爭的村民由于落選產生心理不平衡而上訪,還有因家族勢力、權力爭奪而導致的信訪問題,如西營鎮西營村的兩委矛盾、夏家營鎮連家寨村的班子問題。
村務、黨務不公開問題。造成當前農村群眾上訪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村務、黨務不公開。部分村干部對村務、黨務公開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到位,常常處于“被動公開”或“松緊公開”,工作處于被動局面,出現抓一陣停一陣的現象;有些村雖然進行了公開,但公開的內容深度和廣度不夠;有的雖然進行了公布,可對公布后群眾反映的意見不聞不問,整改措施落實不到位,影響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個別農村干部黨性觀念、宗旨意識、法紀觀念淡薄。由于對黨紀國法的學習理解掌握水平不高,一些農村干部存在我行我素、獨斷專行、濫用職權、貪污腐敗的問題,由于村務、財務長期不公布,侵吞集體財產,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例如東坡底鄉魚兒村村集體收入長期不上賬,弄虛作假套取專項資金的問題,縣紀委給予村委主任孫代環開除黨籍處分。
村兩委換屆選舉引發的矛盾。在去年農村兩委換屆期間,有些村民參與了兩委換屆的選舉,由于落選心里不平衡而尋找問題上訪;再則就是選舉產生的個別村干部與上訪告狀人員形成對立面,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也不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溝通和化解,從而導致矛盾越來越深。如夏家營鎮溫家寨村村民溫江,在選舉中落選進行越級上訪,主要是由于村黨支部書記溫玉娥、村委主任陳建平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同上訪人進行溝通,最終因村民越級上訪,二人被追究責任。
個人利益驅動上訪。近年來,國家移民、救災款、低保、扶貧等資金款項的發放過程中,部分農村群眾由于不了解相關政策,常因所發款項滿足不了個人的要求(部分屬于要求過高)而開始上訪。
制度還不夠健全。目前,針對農村的各種規章制度還不夠細化,有的村干部就鉆了國家政策的空子,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
有些農村黨務、村務、財務等各項公開制度執行不到位。從反映的情況來看,部分農村干部沒有嚴格按照國家、省、市、縣有關農村的各種制度執行,沒有抓住公開的重點內容和關鍵環節,在推行黨務公開工作中,沒有圍繞群眾關心的焦點、圍繞權力運行的重點環節來公開,特別是“三重一大”,即重大審批事項、重大人事安排、重大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沒有實行定期公開或者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更新周期。同時,由于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有效監督,村級組織權力往往集中在村支書、村主任等少數人手中,部分村務監督委員會形同虛設,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
懲處還不夠嚴厲。有些鄉鎮領導認為農村基層工作難度大,農村干部出點問題在所難免,怕查了案子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于是能捂則捂;有的把查案和穩定對立起來,怕查了案子亂了班子,于是能拖則拖;有的鄉鎮領導出于人情、利益考慮,即使查處也是給個不痛不癢的處分了事,這就導致矛盾越來越激化。
強化教育,注重管理,全面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的整體素質。一是抓好正面教育。有計劃地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學習有關黨內法規和法律知識,對他們進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二是抓好警示教育。每年要通過查辦一些典型的案件來教育農村黨員干部,使他們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增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三是抓好疏導教育。農村黨員干部處在農村最基層,受各種因素影響,思想穩定性較差,容易產生思想問題,要經常對他們進行疏導,使他們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加大對黨務、村務、財務公開的檢查力度。一是成立由縣紀委監察局牽頭,由縣委組織部、民政、農經、審計、財政、水利、新農辦等涉農單位組成的“三務”公開督查組,定期不定期地進行村務以及財務公開的檢查,保證公開的內容全面、及時,對群眾反映公開不全面的要及時進行糾正,并督促各鄉鎮進行限期整改。二是由各鄉鎮紀委牽頭,由鄉鎮財務運行監管中心以及各涉及站所參與,定期進行自查,重點是對村級集體“三資”管理情況的階段性監督,并組織財政、農經等部門參加,定期不定期地對村級財務的行為進行審計,特別應突出對群眾反映問題較多村莊的審計,審計的結果和自查報告要經鄉鎮黨委負責人簽字后上報縣紀委農廉室留存。
加強對農村財務人員的培訓教育。財務人員作為特殊從業人員,對村里的每件事以及每筆開支都了如指掌,因此,要通過舉辦業務講座、法制講座和農村會計村務培訓等增強財務人員的素質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加強對基層財務運行的監管,及時對村兩委主干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對不符合財務規定的開支堅決予以制止。
嚴格追究,強化涉農政策監督。要加強對黨和國家涉農政策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律和政策執行情況的檢查,糾正侵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行為。要堅決糾正損害農民群眾利益的行為,認真解決在扶貧、救災、救助、移民等款物的管理和使用中損害農民群眾利益的問題,特別是對各村投資50萬元以上的工程進行跟蹤督查,各職能部門對資金的使用情況要進行全程監督。
加大案件查辦力度。一方面依法依紀查處各類基層黨員干部的違法違紀行為,努力化解基層不穩定因素。另一方面對村務公開未納入本鄉鎮議事日程,組織領導不到位,致使村務公開不及時,內容不全面或弄虛作假,對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不關心、不解決,致使群眾利益受到嚴重損害的,堅決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權限,層層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因思想不重視、責任不落實,出現嚴重工作失職、瀆職,致使矛盾激化,發生群體性事件,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后果的,嚴肅追究主要責任人和相關責任人的違法違紀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