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報道,鄭州市惠濟區的張女士今年3月懷上頭胎,按醫院指導從6月份開始辦理“婚育情況證明”和“準生證”。4個月內她去社區跑了近20趟仍未開出。對此,惠濟區委宣傳部10月16日回應稱,已將生育證發放到張女士手中,辦證責任人已被停職等候處理,該區相關部門已向張女士道歉。
網民“海外網”:目前,準生證依然被視為控制計劃生育的“行政許可”,如果事先沒辦好,即便在實體上符合生育條件,在某些省份也將承擔一定數額罰款。除此之外,它還和新生兒上戶口掛鉤。這種做法不僅耗費巨大的辦證成本,客觀上也可能導致權力“尋租”現象。
網民“藍天云白白”:各種證件,辦到最后就成了“折騰證”。辦證難,難于上青天啊!治理準生證亂象的最根本做法就是讓其由“行政許可”轉化為“行政備案”,在發結婚證的時候,考慮把準生證作為一個附件發放。
網民“明月與明星”:解決辦證難,不僅要減少各種審批,更需要轉變政府工作人員的意識,把為老百姓辦實事放在心中,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