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亦蕉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儒家學說到了當代,大家只記住了后一句,并且身體力行的不在少數。為官幾十年,辭官治學的鳳毛麟角,王振耀就是這樣一個“異類”。當官時,他是最愛發言講道理的民政部社會公益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現在北京師范大學當教授,他又忍不住著書立言,新書《不變的是原則,萬變的是方法》,就是要把行政經驗和管理理論結合起來,讓“仕而優則學”變得更有意義。如果說吳思當年是揭露了中國歷史上官場的潛規則,那么王振耀則分析了當今中國官場的一些明規則。
《新民周刊》:你從官員的任期上辭職到高校當教授,又反過來寫政府,你此次是以何種身份寫作?
王振耀:此次寫作當然是以學者的身份進行的,寫的雖然是政府,但因為現在的確是教授。離開行政機關看行政機關,當然在心態上會有較大的變化,最為重要的,會從民間的角度來看問題,體諒民間的不容易。再一個,更加感到行政改革的必要性。因為行政性文件的不規范語言確實太多了。在機關時總想到公文中有一些大話和套話是正常的,離開機關后更感到機關作風與社會大眾訴求的差距。身份的變化,會使寫作更為容易一些。因為行政機關客觀上不鼓勵官員的個性,我們許多口號希望創新,其實作為行政官員,重點是執行性的創新,不應該把行政工作當作一般性的理論來探索,不應該有太大的行政隨意性。
《新民周刊》: “不變的原則”是指的什么?“萬變的方法”又是指的什么?
王振耀:不變的原則當然是法律與基本政策,特別是對國家和人民的負責。我常常說,我們的行政工作要經得起人民的檢查,也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我是學歷史的,我們都是歷史中人,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構成了歷史的一個部分。所有掌握公共權力的行政人員,更有責任把所負責的法律與政策執行任務做得更好。
萬變的是方法,主要是要善于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將中央的決策與有關的法律貫徹到社會中去。比如中央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這是一個不變的原則,但如何在實踐中貫徹,用多長時間來貫徹,其實可以有多種途徑和辦法來選擇。我當時讀《孫子兵法》,就是采用各種靈活的辦法集中精力來在關鍵點上取得突破。大家往往認為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只是地方貫徹落實不好,我調整了這個想法,從國家機關的自身來想辦法,不是把貫徹的責任推給地方,給自身增加壓力,天天想辦法,找關鍵的環節,調整策略。我發現,工作方法是有價值的。
《新民周刊》:今年公務員考試熱繼續升溫,人數再創新高。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曾說:“如果大家都想當公務員,只能說明腐敗很嚴重。”對此,你怎么看?
王振耀:我在書中已經解釋了公務員考試熱的必然性。最為主要的原因是福利制度的驅使,特別是工作較為穩定,工作的規范性強,又有一定的體面性,還能夠為社會大眾服務,這些多重要素,自然鼓勵大家愿意進入公務員隊伍。中國與俄羅斯不同,他們的社會福利制度是我們還沒有辦法來比較的。對我國而言,再有一個,傳統的文化就是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的最高標準就是科舉考試當官,這個文化傳統不改,福利制度不完善,要避免公務員熱是很困難的。同樣是華人,你看臺灣、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公務員熱沒有那么嚴重,我看關鍵還是社會福利制度的缺陷所促成的。
《新民周刊》:網上也有另一種論調:“公務員終有一日會像上個世紀90年代的工人一樣,被體制拋棄。”
王振耀:我不認為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目前都需要公務員,公共服務一時還不可能被社會大眾的自治性服務來取代。但是,隨著社會體制的改革,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公務員的職責和功能定位可能會要發生重大的調整,這是完全可能的。比如農村選舉之后,農民就不那么懼怕村干部了,因為你要依靠我來選舉,權力在民,而且公民的選舉權也能夠得到落實。
《新民周刊》:你在書中提到了公務員的薪酬待遇問題。不少人認為公務員雖然工資低,但灰色收入多。你所看到的情況是怎樣的?
王振耀:這是幾千年的一個老問題,就是皇帝控制官員的一個鐵律,工資定得很低,然后讓大家自己想辦法。民國建立之初,從制度上扭轉了這個局面,當時的工資水平較高。后來1954年到1985年間的30級干部制度以及相應的工資制度,則是一個相當大的歷史進步。那時官員的工資水準在整個社會群體中普遍較高,現在大家說那時黨風好,與那個時期工資水平是有相當大關系的。
我專門請教過菲律賓的教授,他說雖然工資高不可能絕對避免腐敗,但工資低就必然腐敗。他比較了新加坡與菲律賓的現象,菲律賓總統每個月的工資大體上2000美元,新加坡總理年薪大體上是200萬美元,所以你在新加坡很難發現腐敗,但在菲律賓,則是相當普遍的,幾乎每個總統都是如此,這和民主制度、多黨制度沒有太多關系。
我體會,要承認官員有一定的灰色收入,但分三種情況,一種是職務性的待遇,比如在中央機關中到了副部長這一級就可以分配政府的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不用自己再買房子了,另外還有一些生活類的補貼,這在司長以下是沒有的;嚴格意義上,這不屬于灰色收入,但不公開透明,好像是沒有制度,其實規則是明確的。第二種是在為社會辦理事務的過程中,有關的人往往希望請吃飯并送一些土特產或者大米、面粉等,這是比較普遍的。為此我專門請教了香港、臺灣地區的公務員特別是香港廉政公署的官員,他們的回答是,最初香港、臺灣地區都和大陸一樣,官員工資低,迎來送往的禮物不能少,但工資水平起來以后,再加上政治透明,情況就完全變化了。大陸每年有幾萬公務員被查處,境外和國外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是大陸該思考工資體制的時候了。至于第三種,權錢交易,數額巨大,那就是另外的問題了。但工資低,導致公務員沒有尊嚴,再加上選拔官員的程序不透明,那樣就會導致權錢交易,機關的公務員也要搞所謂的民主競爭而不是世界各國流行的考核與責任制,執行層面的職位晉升也要依賴拉票送禮活動,那就相當可怕了,這對國家的管理是相當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