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默涵 謝 鵬 郭淑娟
(山東鋼鐵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型鋼煉鐵廠,山東 萊蕪271104)
提升混合料原始料溫是改善燒結透氣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即將料溫提高到露點以上,可以顯著減少料層中水汽冷凝而減少過濕現象。預熱混合料方法有熱返礦預熱混合料、蒸汽預熱混合料、生石灰預熱混合料、熱水預熱混合料等[1]。其中蒸汽預熱混合料和生石灰預熱混合料被我廠廣泛使用,但隨著入廠原料的日益復雜,固有的預熱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料溫提升的需要。為此,我廠在滿足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實施了運用熱水預熱混合料提升料溫的工藝優化實踐。
萊鋼265m2燒結系統為提高混合料溫度,現從二次混合機筒體內直接通入蒸汽,其來源主要是由燒結余熱產生的蒸汽和熱電廠外部蒸汽兩部分構成。現雙期265m2燒結系統二次混合機蒸汽溫度180℃,壓力0.12-0.2MPa,冬季每小時用量15T 左右,其他季節10 T 左右,從使用數據顯示,直接通入蒸汽提高料溫的方式熱交換利用系數低,造成大量能源流失,且蒸汽在冷凝過程中產生大量水分,影響造成混合料水分含量,造成燒結生產波動,加之在余熱發電項目投產后,蒸汽來源不足,對燒結混合料溫度的提高形成制約。
混合料在混勻過程中,需要在混合機內加水潤濕,以增強混勻制粒效果,改善燒結物料的透氣性。由于余熱發電循環水溫度較高(日常運行溫度在50℃左右),將循環水部分用于雙期混合機內水分添加,輔以蒸汽加熱提高水溫,可提高混合料料溫,減輕燒結過程中冷凝與過濕的影響,起到降低燃耗、提高產量的效果。
在雙期二次混合機廠房外各建一蓄水池,將余熱發電的循環水引入蓄水池,并將蒸汽管道引至蓄水池內進行熱交換(蒸汽利用率提高),產生的熱水分別打往雙期一次、二次混合機內,實現料溫提升。具體措施為:
(1)在二次混合機廠房東南,建一4m×5m 深5m 的蓄水池,水池上部封堵預留人孔出入;
(2)分別將余熱發電循環水、混合機在用的工業循環水、蒸汽等管道引至新建蓄水池內;
(3)蒸汽熱交換方式:將蒸汽管道引入水池底部,增加分管,利用各分管散布的蒸汽開孔進行分散加熱;
(4)在水池高度向下2.5m 處安裝兩臺離心式水泵(揚程50m、流量50m3/h),一用一備,將升溫后的熱水分別打往一次、二次混合機內;
(5)對水池循環水閥門和蒸汽閥門自動調節,實現水位和溫度自動控制,并將水位顯示、閥門開度、溫度在線顯示等數據引入二次混合機值班室內。
現有混合機內直接通蒸汽的方式下,熱交換效率低,大量蒸汽熱能外泄,利用率只有20—30%,冬季每小時消耗蒸汽15T,其體季節10 T,改造后蒸汽熱交換率顯著提升,利用現有加熱方式,每小時可節約蒸汽用量7-10t,年節約蒸汽量及效益約為709.63 萬元。
生產實踐表明,提高燒結混勻料的料溫,使其達到露點以上時,可以顯著減少料層中水汽冷凝而形成的過濕現象,從而降低了過濕層對氣流的阻力,改善了料層透氣性,使抽過料層的空氣量增加,為料層內的熱交換創造了良好條件[1]。據統計,當料溫每提高10°,可降低燃料配比0.05%左右,目前料溫保持在40°-50°之間,改造之后料溫達55°以上,平均可提高料溫10°以上,故降低燃料配比按0.05%計算降低固體燃料消耗效益。正常生產燃料配比平均4.1%左右,燃料消耗指標為53.5kg/t,年產量按480 萬噸,燃料單價按1000 元/噸,估算年降低固體燃料消耗效益約為1022.9 萬元。
燒結混合料的透氣性是影響燒結礦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燒結混合料的透氣性與制粒效果關系極大[2],所以要改善燒結混合料的透氣性,關鍵是強化混合料的制粒效果。粒級為:+5mm、5-1mm、-1mm 改造前為33.22%、47.74%、19.03%,改造后分別為23.52%、69.33%、7.42%。此數據為萊鋼265m2 燒結系統增設熱水預熱混合料設施前后制粒效果對比。改造前,由于料溫低生石灰消化不完全,使熱量利用及粘附效果變差,強化制粒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并且在混合料中易造成偏析,這將影響燒結過程中料層的透氣性,降低垂直燒結速度。一般認為燒結混勻料的小球中,5-1mm 的粒級應大于50%為宜,改造后,生石灰消化趨于完全,5-1mm 的粒級有了很大提升,制粒效果得以大大改善。
提升燒結混合料料溫對改善料層透氣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萊鋼265m2燒結系統增設熱水預熱混合料設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表現如下:
1)配加熱水后,混合料過濕帶得到有效的縮減或者消除,料層的透氣性變好,燃料配比得到有效的降低;
2)使用熱水預熱,與蒸汽預熱相比,更加穩定和直接,可以避免因為蒸汽含水難以控制引起水分不穩定這一弊端,有效的控制生產的穩定;
3)蒸汽利用效率得以提升,年節約700 多萬元;
4)熱水預熱后,燒結混合料的制粒效果得以很大提高,5-1mm 的比例由改造前的47.74%提升到69.33%,料層透氣性得以很大改善。
[1]陳鐵軍.鐵礦燒結理論與實踐[J].2006,2.
[2]杜熾,何群,石軍.強化攀鋼燒結混合料制粒的試驗研究[J].燒結球團,199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