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松梅 劉 揚
(東北大學 秦皇島分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目前仍有許多高校將實驗教學列入“教學輔助”之列,與圖書館、衛生所、后勤等等同對待,在重視程度上沒有把實驗教學納入學校教學體系的主流,在待遇上,實驗教學人員不能與教師等同對待。高校的實驗教學,對學生的整體培養真的只起到輔助作用嗎?這種“輔助”地位對教育教學產生了什么影響呢?
1.1 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展和佐證,是必不可缺的教學環節
在自然科學領域,研究問題的方法往往是理論來源于實驗或者是理論由實驗來驗證,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關系,沒有實驗證明的理論是缺乏依據而不可信的,而缺乏理論歸納的實驗也是不完整的。古往今來,有多少科學家和有志之士,不辭辛苦,孜孜不倦地去研究探索,去實踐、去證明,無數個推動社會進步的理論,通過他們的努力而得到實驗上的驗證。理論的建立,又為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奠定堅實基礎。由此科學才得以發展,社會能得以進步。試想,如果沒有伽利略自由落體和加速度實驗,人們對力學和運動學的認識就會長時間的停留在亞里士多德理論的謬誤時代,會有現在的航天時代嗎?如果沒有牛頓的棱鏡分解太陽光實驗,我們就不知道光譜的存在,會進入這色彩紛呈的影像時代嗎?如果沒有密立根的油滴實驗,我們就不能真正地認識電荷,信息時代會遲到多少年呢?學生經歷了課上理論的學習,對于科學知識有了抽象的認識,但我們培養學生的目的,不應只是局限于讓學生學到書本上的知識。通過實驗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讓他們通過實驗去學習和摸索科學研究的方法,學會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融會貫通,這比單純學習理論知識更加重要。只有把理論和實驗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來實施教學過程,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才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
1.2 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環節
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比如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培養,科學品質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思維方法的培養和訓練,創造性的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等等。特別是工科院校,對學生這些科學品質的培養尤為重要。而實驗教學,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項實驗的完成,包含了諸多的環節,不同類型的實驗,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即使是驗證性的實驗,學生也會從中學習到前人的思維方法和設計方法,通過自己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加深學生對科學的認識。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更是讓學生受益匪淺,從實驗的設計、實施、完成各個環節,無不貫穿著嚴謹的分析、縝密的思考、潛心的創造行為,這無形中就影響了學生科學觀、創造性、操作能力等。如果我們的實驗教師能夠認真地設計每個實驗項目,認真地對待每個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學生的能力一定會得到顯著提高。高校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更主要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會運用知識,用知識去造福社會,這就是要培養學生有一定的運用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只是依靠書本上的理論可以得到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培養和引導,而實驗教學,正是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環節。
2.1 導致在教學管理上對實驗教學缺乏重視,影響學生能力的形成重理論、輕實驗,重知識、輕能力,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理念,這是多年來我國培養人才過程中的致命缺陷。這些偏頗的認識,導致從實驗教學的管理環節到實驗教學的執行環節都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沒有把實驗教學看做是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不作為掌握知識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來看待,認為實驗教學可有可無。因此很多實驗課程不占獨立學分,實驗課的考試考查環節不規范,有些本該與理論課聯合統計學分的實驗課,理論課教師對實驗教師提供的實驗成績不予參考;在實驗課的安排上隨意性比較大,沒有列入學校的統一管理,教務系統甚至沒有下發規范的實驗教學大綱;實驗課與理論課學時比例安排不科學,沒有按照國家對高校實驗教學的統一要求來執行;實驗內容不合理,沒有針對專業合理規劃;實驗課和實驗項目更新慢,理論和實驗嚴重脫節等等。由于實驗教學體系長期缺乏整體優化和相對獨立,嚴重影響了實驗教學的應有的功能和效果。管理上的忽視,就不能引起教師的重視,沒有創意的教學,當然也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不能在實驗教學中獲益,不能通過實驗教學掌握他們應該掌握的技能,也無法培養相應的能力。一個理論課卷面可以得高分的學生,在實驗課上往往連簡單的電路都聯不好,這是教學中的常見現象。學生不能把所學的理論與實際有效地結合起來,不能形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這是教育教學方向上的偏頗,是教育的失敗。
2.2 導致實驗教學隊伍人才流失
追求自我發展是高校教師的基本精神需求,如果學校能支持他們的進取,可以促使他們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實驗教學和科研工作。但實驗教學的“教輔”地位,使得實驗教師不能成為“教師”,不能入學校的主流。很多高校在對待實驗教師的晉職、申報科研項目、申報教改成果、申報教材立項等等問題上,不能給以實驗教師公平的支持,不能做到把他們和理論教師一視同仁,不能像對待教師一樣給予實驗人員以更多的進修與深造機會。相對理論課教師來說,實驗教師的工作任務更加繁重,實驗的準備、上課、實驗報告的批改、儀器的安裝調試、維護保養、實驗室的安全衛生、科研等等,眾多繁雜的工作,有時并不能被管理者認同,目前很多高校的實驗學時計算方法都是實際學時乘以0.3-0.7左右的系數。嚴重挫傷了實驗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隊伍建設上,缺乏長遠的規劃、有力的措施和經費保證,由此造成實驗人員思想消極,不思進取,人心思遷。部分年輕的具有較高學歷的人員不安心實驗室工作,優秀畢業生及具有博士學歷的研究生更是不愿意從事實驗室工作,不愿意被列入實驗系列編制。優秀人才的流失,人員的不穩定,造成了實驗教學人員的學歷偏低、職稱偏低、業務水平偏低的現象,實驗體系難以形成實驗教學、科研一體化的應有格局,是高校整體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是整個教學體系中的“短板”。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期,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直接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能力形成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驗教學應該成為整個教學主體的一部分,而不是只起到教學輔助作用。應該從大處著眼,消除偏見,給實驗教學應有的地位,給實驗教師以公平的待遇,使得實驗教學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李佳瑋.新形勢下高校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7(2).
[2]周春云,周林.大學需要建設高質量的實驗師資隊伍[J].高等理科教育,2006(4).
[3]張忠.對高校實驗隊伍建設的思考[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