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江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中國 重慶 400037)
發展職業教育是促進社會就業、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必然要求,各行各業不僅需要大批量的管理型人才,而且還需要數以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而在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方面,職業教育擔負著重大的使命。所以,改革職業教育方法、強化職業素質就成為了職業教育中首屈一指的問題。
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只有經過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改革、創新,才能讓學生從學校踏進社會后,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與社會接軌,為就業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由被動接受的“學會”變為自主探究的“會學”,這樣才能使職業學校的學生終生受用。
要讓學生清楚學習進度和基本內容,并在各階段的學習中進行自我評價。
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協調、咨詢引導的作用,教學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激勵。
(技術能力和職業能力),讓學生知道自己應達到什么標準,應掌握什么能力。
企業與學校的合作,使學生能夠學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知識,有利于發揮企業的技術力量和學校的教師作用,有利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人力、物力、財力上的資源共享。
針對專業技能的理論知識,教師應運用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
他是一種依靠集體智慧在討論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激勵的創新學習方法。通過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促使學生對某一教學課題產生自己的意見,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引起連鎖反映,從而獲得大量的信息,經過組合和改進,達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目的。
這是一種通過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宗旨不是傳授最終真理,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的討論和思考,去誘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確答案,他真正重視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
角色扮演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扎根于個人和社會兩個方面,他力圖幫助個人了解他所處的社會環境與社會群體共同致力于分析社會情境,分析人際關系,并形成處理這些情況的恰當而民主的方法。
是指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并通過視覺感知獲得感性認識,進而影響行為、領會、落實所學的知識的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型展示給學生觀察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或通過示范性的演示,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它能有效指導學生的行為,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2)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課前由教師交代課程章、節的學習目標、學習安排、學習方法、發展動態等。以事例、問題、提問等形式導入,講明每個單元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
基本原理明晰后,教師按照操作步驟進行技能標準示范,要求學生進行(實訓)反復訓練,教師針對實訓過程中學生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主題討論、講解、再實踐,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達到強化實踐能力的目的。
為熟練掌握知識和技能,安排學生到現場進行短期實習或長時間的綜合技能實訓,或參加崗位實習、社會調查,在積極參與中判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職業教育正以迎合時代發展的趨勢不斷地前進,其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也有很大的探索空間,但只有時時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相結合,職業教育才能完成培育高素質人才與高技能人員的需求。綜上所述,只是在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與改革研究方面的總體構想,其每一個環節的具體操作與實施更應在教學中不斷深化,讓每一種方法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只有職業教育人不斷行走在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才能讓職業教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堅實的支柱。
[1]考試吧:中國教育培訓第一門戶[OL].201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