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信芳
(大同市衛生學校,山西 大同037000)
現代課程觀是“以人為本”的課程觀,其強調學習的目的在于獲取其中文化精髓,而獲取“文化要義”和文化精髓的目的既是為了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更是為了促進社會的發展,是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高度統一[1]。
在現代課程觀指導下的護理教育,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發展觀的思路[1]。在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今天,更要強調護理教育首先要培養的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一個熟練的工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護理這個職業對人的要求, 更好地理解服務對象,更好地運用專業技能為服務對象服務。
《護理學基礎》是中等、高等護理課程體系中使學生具備從事護理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的主干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我們融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由于病人的健康問題是復雜多變的,在運用護理程序為病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護士應用評判性思維的方法與技巧,合理處理各種復雜的健康問題[2],才能因人而異地滿足病人的需要,所以在學校求學期間,我們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的能力。
慣于提問是理想的評判性思維者應具有的首要特點,任何評判性思維活動都是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開展的, 我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求新、求異,不斷發現問題[2]。 在護理操作中,老師先講解過程、寫出流程圖,然后邊示范邊講授,再讓學生練習,當學生基本掌握操作原則后,提出問題:怎樣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省時節力完成操作;如何改革更新護理操作用物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
例如:在靜脈輸液輸血中,為什么在輸血前、后、兩血之間要輸入生理鹽水而不能輸入其它溶液? 靜脈輸液時溶液不滴的原因,如何判斷和處理;酒精擦浴時,冰袋、熱水袋放置的部位[3],為什么?
當學生在學習中解決了這些問題后,既培養了能力,也加深了記憶。
在《無菌技術基本操作》這一章中,教師詳細介紹無菌技術操作的原則后,在講授具體操作時,教師示范,讓學生根據原則來判斷老師的操作是否正確,如果錯誤,應如何改進,通過討論,學生可以總結出正確的方法。
評判性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動力和基礎,開發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就是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這對發展他們對臨床復雜的健康與疾病問題的質疑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非常重要。
現代醫院無論從組織、經營、服務方向、服務范圍均發生重大變革。 而臨床護理管理要求對護理工作中的諸要素——人員、 技術、設備、信息時間等進行科學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以確保護理工作場所能提供正確、及時、安全、有效、完善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 而護士則是護理管理者中很重要的一員,所以我們在學校就有意識地加強護生管理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明確提出管理能力不單是行政人員具備的能力,時代要求每一個護士都應具備管理能力,日常工作中的條理性、規范性,也都體現出一個護士的管理水平。
通過日常教學中不斷對學生灌輸管理意識,讓學生有意識地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管理能力,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練習,我們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給予其管理的機會,以此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 例如,讓學生輪流擔任組長,組織學生練習操作,并能給予正確的指導,利用各種形式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由于學生多,實驗用物有限,我們讓學生自己管理操作用物、器械,安排練習時間,協調班與班之間的關系,使實驗室的管理制度化、規范化,這樣,使學生成為老師的助手,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避免了老師由于不了解情況在安排學生練習時出現的差錯;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兩全其美。
為了提供適合病人情況的個體化整體護理, 護士必須與病人、家屬、同事、及其他健康工作者溝通,以便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情況,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需要。
我校屬于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我們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標準”的辦學的指導思想,力爭使我們的學生貼近社會、貼近崗位,適應就業崗位的需求,我們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注重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的實際運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強化護理崗位人際溝通的學習和訓練,力求突出衛生職業教育的特色。
如何使學生畢業后短時間內進入護士角色,學會與病人進行良好溝通,我們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加強了培養。
例如,在理論教學中,每次上課前,老師都會對學生提問,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有些學生由于緊張,一提問就結巴,老師便提前告訴其提問的內容,讓他事先列提綱,做好準備,且每次上課都提問這些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這些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積極主動,能與老師很好的進行互動,即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口頭表達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每項護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都要與護理對象進行交流,老師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有計劃性地訓練學生護患之間的交流技巧;在臨床見習中,鼓勵學生與病人多交流,發現學生交流方面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
在教學中即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注重基本技能的操作訓練。在實踐教學時,老師邊講授邊示范,同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已規范化的各項操作教學課件,強化學生記憶。 在學生掌握基本原則要領后,再到模擬病房練習。能在學生身上互換練習的項目,充分提供無菌物品,在教師監督下完成;對創傷性大的操作在模擬人身上練習。
學生在實習前,還要進行系統的強化訓練,實驗室全天開放,讓學生反復練習,反復強化,最后進行規范嚴格的考核,直至學生達標。
由于我們在校期間對學生加強各種能力的培養, 學生就業后,經過短時間的適應后能馬上獨立工作,由于表現突出,我們經常收到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和表揚信,希望我們多輸送這樣的人才。
世界銀行在1993 年世界發展狀況的報告中指出, 大部分初級衛生保健工作應該由護士和助產士承擔。護士將是提供大眾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導者,健康教育是幫助人們改變行為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最佳和最經濟的手段。 各國護士將成為這個領域的主要力量。 我們會努力培養更多更好的護士,來滿足人們對健康的需求。
[1]沈寧,梁濤,黃寶延,繩宇.對現代護理教育思想中基本概念的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雜志,2004,1(2):9.
[2]楊朔眉.護理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3):211.
[3]崔炎,主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