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坤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2011年4月16至17日,第一屆全國職業核心能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旨在總結和交流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經驗,積極探索并改革創新面向素質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深入探討職業核心能力在人才綜合素質培養中的作用,以此為基礎建立校企合作平臺,讓企業的人才需求變成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動力,與市場需求對接,探索行之有效的增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適用于各種職業,能適應崗位變換,是伴隨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稱為“關鍵能力(key ability)”,在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也有人稱它為“關鍵能力”;美國稱為“基本能力(basic ability)”,在全美測評協會的技能測評體系中稱為“軟技能”;香港稱為“基礎技能”、“共通能力(common ability)”等。
早在1998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課題報告中提出了我國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體系,系統地提出了國家職業核心能力開發的系統理論。把職業核心能力分為與人交流、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創新革新、外語應用。后來稍有變動:職業溝通、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自我管理、信息處理、創新創業、禮儀訓練等。其中,基礎核心能力有:職業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管理;拓展核心能力有:解決問題、信息處理、創新創業;延伸核心能力有:禮儀訓練……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時期,市場需求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崗位適應性的內容已從單一的職業技能轉變為全面的職業素養。尤其是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崗位適應能力的要求更高。職業教育工作者應轉變教育理念,采取多種途徑和措施,培養職業技能,增強崗位適應性。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以服務經濟、服務就業為指導;遵循教育的、技能的、市場的三重規律,貼近市場,擴張規模,突出技能,促進就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市場需要的各類人才,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快速增長,對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在職業教育領域起到了排頭兵、示范者作用。但目前這種狀況發生了變化,職業院校無論從招生還是就業,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單純提高技能水平,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的需要。不少職業院校已經意識到目前教育僅重視技能培養的缺陷和弊端,認識到“專業能力之外的能力”培養迫在眉睫。
目前,許多職業院校都在努力進行課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一體化”教學方法,緊緊圍繞職業學校培養目標,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為目的,以實踐技能教學為主線,采用課題、模塊的方式組織實施教學,重視理論的學習、運用和指導作用,突出了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法,是由師生雙方共同在實訓中心進行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某—教學任務。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為一體。該方法,改變了傳統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分離的做法,突出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先進性。教學、實踐、服務一體化教學方法,使教學更貼近實際、貼近生產、貼近市場,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并實現以產促教、以教興產。
任務驅動模式是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一個挑戰,它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該模式下教師首先提出明確的任務,然后把任務教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探索,完成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給與必要的指導,最后,教師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它不僅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而且能為學生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及畢業后繼續學習奠定知識與智力的基礎。教材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為適應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課程模式,職業院校應該在教材方面著手編寫適合于本校實際,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校本教材。
為培養出具有較強職業核心能力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職業院校應根據院校師生實際情況,結合專業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教育培養方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切實提高學生職業核心能力。
4.1.1 領導要高度重視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真正認識到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對院校發展的重要意義。
4.1.2 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實踐教學:職業核心能力必須是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才能養成,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的力度。其有效途徑有三:一是加強校企合作,走工學結合之路。職業教育應“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訓基地建設”。 二是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實訓基地,模擬真實職場環境,并將生產性項目引入實訓教學體系。三是校企互通共建項目教學團隊。通過校企合作的項目共研、崗位交流互換、聘用行家的途徑,引進新鮮血液,才能切實提升專業教學團隊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實踐教學能力,真正實現雙師教學。
4.2.1 要著力加強師資隊伍教學觀念轉變
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培養人才的關鍵。一個學校能否培養出具有較強職業核心能力的學生,關鍵在于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執教理念。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執教理念,大膽地進行教學改革,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養成。“學不可以已。”學校應該多派相關教師進行外出培訓,汲取新知識,增加新經驗,擴大新視野,從而提高一線教師的執教水平。
4.2.2 轉變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專業課程體系都是學科教育的“縮印本”,注重的是學科體系的構建,已無法滿足“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職業教育必須轉變教學模式,才能全面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職業院校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與高等院校相比似乎有些困難,目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基本素質下滑毋庸置疑,所以我們的任務是想辦法引導學生提高認識,當學生主動接受來自我們的信息時。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沒有統一的模式,應該在工作中努力探索,找到一條適合學生、適合學校、適合企業需求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之路。
[1]國家高技能人才東部地區培訓工程核心能力研究報告[R].國家職業資格工作網.
[2]國家職業核心能力認證測評(ZHR)大綱[Z].中國職業核心能力網.
[3]童山東.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4]國家職業核心能力培訓認證項目[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