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芹 閔西鴻
(昭通學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教學反思”一詞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美、英、加拿大及歐洲大陸等國被專家和學者頻繁地加以引用,并迅速影響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教育。但專家和學者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教學反思”的概念仍沒有統一。
美國學者維拉認為,教學反思是教師借助發展邏輯推理的技能和仔細推敲的判斷以及支持反思的態度進行的批判性分析的過程。[1]伯萊克認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景的能力[2]布魯巴赫等在借鑒蕭恩等人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教學反思時間可分為實踐后反思,實踐中反思和實踐前反思。[3]
綜上所述,筆者把“教學反思”綜合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身的教學活動不斷反思的一種辨證認識過程。它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接納不同觀點,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
近年來我國教育界對“教學反思方法”也進行了探討,國內一些學者提出了各自不同見解。馮太榮、陳一明把教學反思法劃分為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分別指的是教師在備課中的反思,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思和對作業批改后的反思。[4]在陳體萬的研究中教師教學反思可以通過課后說課,寫反思日記,課后修改備課三種方法進行訓練。[5]
目前國內對大學英語教師反思訓練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教學反思:第一,互相觀摩。第二,共同反思。第三,自我反思。第四,模擬情景。
(2)錄像反思:首先,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其次,教師觀看示范課錄像。然后教師進行教案準備。接著,教師上課前對本節課進行簡單說課,在正式上課時對整節課進行錄像。課后全體教師共同反思,同時,上課教師寫教后感以評價自己的得失。[6]
(3)對話反思:這一方法由幾位英語教師組成一個團隊來進行。一名教師擔當主持,一名教師主講,其他教師為聽眾,并進行提問。首先,主講教師詳細描述教學過程和方法。其次,其他成員就主講教師所闡述的內容討論各自不同的見解。再次,大家一起尋求解決爭議的方案。[6]最后,主講教師和其他成員進行總結并落實在教學實踐中。
通過對本系大學英語教師的訪談,筆者發現:教師們在課后不可能對上課的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地還原。而大學英語教師要反思整個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和教學過程中教法運用的成功度,則需要采取更為系統的方法即錄像反思訓練方法。在借鑒已有的錄像反思模式的基礎上,筆者對它進行了改進,提出以下環節。
(1)回顧課堂。教師課后先進行自評,回憶課堂中的教學過程,進行自我的初步評價。
(2)觀看錄像。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教師觀看自己上課的錄像。邊看邊從教學的微環節,如板書、講解、提問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
(3)初步反思。觀看錄像后,教師總結自己的欠缺與成功并思考其原因。
(4)深入反思。經過以上幾步,教師對教學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反思。但是對于自己一些教學思維的定式,自己往往難以發現并加以糾正,因此可以通過自問自答的方法來解決。
(5)重建與實踐。教師對所有的反思進行總結和歸納。同時,教師對教學過程中的優劣進行評價,寫出改進方案,并把它運用到教學中。
教學中存在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師生的交流,從中進行教學反思。
(1)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隨時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2)總結教學反饋并初步反思。教師在大體了解了學生的情況后,總結出學生在知識學習上的難點,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
(3)征求學生意見。教師進行初步反思后,認識到有些方法對學生這方面因素考慮不周全,因此可以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向學生征詢意見。
(4)修訂教學方案。結合學生的意見和自己的方法,教師制定出一套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以此來解決難點和學生中普遍性的問題。
(5)在教學中實踐。教師根據修訂后的教學方案進行授課,用它和之前的教學方法進行比較,看看改良后的效果。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英語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可以碰撞出許多創造性的火花,讓教師快速成長。因此課堂觀摩之后,再進行反思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1)課前闡述。授課教師課前向聽課教師簡單闡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過程以及方法。聽課教師提出自己的教學建議,上課教師進行總結后開始教學。
(2)課堂觀摩。教師在第一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聽課教師在聽課時認真做好筆記,并與授課教師上課前的說課進行比較。
(3)交流探討。課后,教師們之間進行對話。先由上課教師對自我進行評價,然后聽課教師分別闡述自己的想法。之后,全體教師一起填寫教學反思表。
(4)總結反思。授課教師將所有同事的教學意見進行認真分析,并書面的總結。
(5)運用實踐。教師根據修改后的建議再次組織教學,并比較前后的教學效果。
教學日記反思法是教學反思方法中最簡單易行,最低成本的方法。它不僅包括對工作的總結,也包括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的分析。這也是許多英語教師普遍采用的反思方法,但是目前教學日記的格式比較混亂。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1)自問自答。教師在課后可以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來啟發自己教學日記的內容。例如:“今天的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今天進行了哪些教學活動?效果如何……
(2)記教學日記。教師在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后,寫下這一天的教學日記。首先記錄下教學的日期與時間。然后概述一天中所發生的事件。最后記錄與分析最成功的或疑惑的一兩件事。
(3)交流探討。將自己反思的內容與同事進行交流與探討,并把交流后的心得體會寫在教學日記上。
行動研究主要指教師采取措施改進教學行為,進行自我質疑、自我解惑的行動過程。[7]它更強調研究的規范性和理論性。大學英語課程由于注重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教學媒體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所以在課堂中常常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盡可能解決這些問題。而有些問題不可能立刻解決,它們需要教師運用行動研究來對癥下藥。
(1)找出平時上課時會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2)對它們進行分析。(3)制訂相應的對策。教師可以通過咨詢專家,與同事交流,征求學生意見等多渠道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4)行動實踐。教師把對策運用于教學中,并觀察教學效果。(5)總結分析。首先,分析教學效果。其次,總結自身收獲。教師在行動研究中不但提高了教學實踐水平,也提升了自身的理論水平。
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反思不僅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保證,也是英語教師終身學習的新途徑之一。本文針對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提出各種易行的訓練方法,以此使大學英語教師形成反思意識,最終為成為優秀教師奠定基礎。
[1]黃榕.反思性課堂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D].江西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05(35).
[2]陳體萬.對課堂教學反思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6(25).
[3]黃鑫,陳賦光.反思教學:教師專業發展實踐之路[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
[4]馮太榮,陳一明.反思法教學研究與實踐[J].南方論刊,2006(7).
[5]武海燕.培養教師反思能力的意義和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6).
[6]俞國良,辛自強,林崇德.反思訓練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J].高等師范教育,1999(4).
[7]劉耀明.反思性教學與教師的專業發展[J].北京教育,2003(10).
[8]甘正東.反思性教學.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J].外語界,2000(4).
[9]賈愛武.外語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研究綜述[J].外語界,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