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惠芳,張志富
(1.甘肅省氣象信息與技術裝備保障中心,甘肅 蘭州 730020;2.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北京 100081)
氣象資料是天氣預報、氣候分析、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防災減災的科學依據。資料使用者應對資料有一個全方位的解讀,特別要了解資料中特殊字符的含義,從而對地面氣象資料準確認知,使其研究成果具有準確性和代表性。本文對地面氣象報表和數據資料中的特殊符號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號出現在不同的地面氣象要素中所代表的含義是不同的:出現在氣壓、氣溫、相對濕度、風速及地面溫度的極值中,表示該極值是由于自記儀器故障或人工觀測時漏測造成極值缺測,加“*”號的極值是從各定時記錄中挑取的。帶“*”號的記錄若挑取為月或年極值時也應做備注說明,但在做相關統計時不考慮符號影響按實際數據值做相關統計。從2004年1月全國正式運行自動站,開始使用2004版《地面氣象觀測規范》以后取消了極值右上角的“*”號的記錄方法。
地面氣象記錄月報表的觀測場海拔高度有“()”號,則說明此高度值是約測的,在A0/A1數據文件中是用50 000加該高度值輸入的,在A文件中當觀測場的海拔高度用6位表示時用該約測的高度值加100 000表示。“()”出現在氣壓、氣溫、相對濕度、蒸發、日照、風速、地面溫度、雨量記錄中,則表示該記錄是由于某種原因造成數據可疑但仍有使用和參考價值。出現在天氣現象欄[1-4]說明該日晴朗沒有任何天氣現象出現。帶“()”號記錄在做相關統計時不考慮符號,但在做相關的資料分析時要引起重視。
“,”號在地面氣象報表的天氣現象欄是毛毛雨的符號。但“,,,”在數據文件中的濕球溫度欄則表示干球在“-10.0℃”以下(1957年以前規定 -5.0℃以下)時濕球溫度不進行觀測,在降水量欄、凍土和雪深欄“,,,”分別表示有微量的降水、微量的凍土和雪深(不足0.5 cm);在大型蒸發的日合計欄“,,,”表示大型蒸發結冰無法測量,直到結冰融化測量此結冰過程的總量值,把總量記錄到融化的那日蒸發量欄,融化前的各日蒸發欄均用 “,,,”表示該日蒸發結冰。
氣象資料會因各種原因造成記錄的缺測,但缺測的符號表示在不同的氣象要素欄時是不同的。當氣壓、氣溫、相對濕度、凍土、風向風速、云量、天氣現象、地面溫度等記錄缺測時用相應位數的“/”表示。而自動蒸發的小時記錄缺測時用相應位數的“-”號表示;日照的小時記錄缺測造成日合計缺測時,日照的各小時欄空白用“00”表示,日合計值缺測用3位“/”表示。小時降水記錄缺測時[11]用相應位數的“-”表示,若缺測時段有累計量則在缺測的第一個小時用“A---”表示,其后的各時用“----”表示,缺測時段的最后一個小時記錄該時段的累計降水總量。
深層地溫全月缺測時在該月第一天此深度的位置輸入一個特定的符號[11]。缺0.8、1.6 和3.2 m地溫時對應的符號分別是“,”、“;”和“.”表示,缺0.5、1、2 和3 m 深層地溫時分別用“:”、“,”、“;”和“.”表示。
2.5.1 不同時期地面氣象記錄的有關規定
1951—1953年[1-3]微量降水在報表里用“T”表示,凡是報表[11]的濕球溫度欄用“B”、“i”、“π”都表示濕球溫度結冰。因1953年之前氣壓是用毫米汞柱長度記錄的(單位為mm),1953年之前的濕度記錄全月未經氣壓訂正時,需在該月水汽壓記錄的第一天各定時值上分別加500表示,以后各天按原記錄表示。
降水量的有關規定[1-6]:在定時降水欄降水量的第一位為“.”表示雨、雪的降水量,第一位為“+”表示固態降水(包括雪、雪暴、霰、冰雹等)的量,第一位為“-”表示純霧、露、霜產生的量。從1980年開始的地面資料降水量不再區分降水現象,只記錄降水總量,純霧、露、霜產生的量做刪除處理不作為降水量記錄。
2.5.2 關于風向的有關規定 對于八方位的風向[11]按規定格式3位表示時第1位用“A”表示,其后兩位用相應的風向符號表示,對十六方位的風向若出現的風向方位不足3位時則第1位用“P”表示。若出現的風向對應的符號只有1位時,分別在前兩位用各自(八方位和十六方位)的填充符號A或P表示。
2.5.3 超出刻度范圍的有關規定 當風速、凍土值超出儀器刻度范圍及蒸發日合計大于原量時[11]用該記錄值加500后的數據表示,能見度≥100.0 km時用“999”表示,地溫超刻度時,零上(大于最大刻度值)者在記錄的符號位用“.”表示,零下(小于最小刻度值)者在記錄的符號位用“+”表示。當降水量≥1 000.0 mm時取整數(小數四舍五入),其降水量的第1位用分號表示1000+,冒號表示2000+,即降水量第1位用相應的符號其余3位按實際降水量數據表示。
2.5.4 有關特征值符號 相對濕度的單位為百分比,相對濕度記錄≥100時用“%%”表示。在總低云量欄云量為 10框或 10-時用“11”表示。“32744”表示空數據,即不觀測,“32766”表示缺測,“32700”表示微量;當極值出現的天/次數有多個時用“995X”表示,(例“9958”表示該極值出現了8 d/次)。在A文件中“??????”是數據段的結束符,“******”表示質控段的結束符;“######”是全月A文件的結束符。
歸并到其他云狀[1-4]的云有:波狀(und)、積云狀(cuf)卷積云,輻輳狀(rad)、降水性高層云(As prae),積云狀(cuf)、旛狀(viv)、復高積云(Ac dup);還有薄幕層云(St neb)、波狀層云(St und)等。天氣現象有硬霧凇、水凇、冰霧、蒸汽霧、天空可變的霧,速雷暴等;1980年取消的毛毛雨、雨、雪等按降水性質和降水量的大小分別用不同的記錄符號;虹霓(⌒)、日暈(⊕)、月暈、日華、月華、空氣澄朗()等記錄符號。
在1980年之前我國的地面資料記錄符號很多,特殊符號也較多,對資料的應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難。1980年以后取消了部分特殊符號的記錄規定。2004年為適應氣象資料自動觀測的要求基本上取消了很多特殊符號,如“*”和“()”號就不再使用。本文對歷史地面氣象資料中出現的各種常用的特殊符號進行了詳細闡述,供資料的使用者、分析和研究人員參考,使資料使用者對地面氣象數據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以便更好的應用資料。
[1]氣技101.氣象測報簡要[S].“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氣象局,1950.11.
[2]測候手冊[G].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九月由中央氣象局編制和出版.
[3]氣象手冊[G].空軍測候訓練班第七期編印(1947年).
[4]氣技104.氣象觀測暫行規范[S].中央氣象局,1954.01.
[5]地面氣象觀測規范[S].中央氣象局,1961.01.
[6]地面氣象觀測規范[S].中央氣象局,1964.10.
[7]地面氣象觀測規范[S].中國氣象局,1979.10.
[8]地面氣象觀測規范[S].試用本.中國氣象局,2001.01.
[9]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文件和記錄薄表格式[S].中國氣象局,2005.06.
[10]地面氣象觀測規范[S].中國氣象局,2003.11.
[11]崔講學,柯怡明,楊志彪,等.地面氣象觀測[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1.
[12]常規氣象資料信息化模式文本匯編[G].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