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立業 方艷秋
1.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 2.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
驚厥屬于兒科臨床常見的急性病癥,它是指因為神經細胞異常放電所導致的患者全身或者局部肌群出現不自主的強直性或者陣攣性收縮,并且伴有意識障礙的一種類神經系統功能短暫紊亂的疾病狀態。往往伴隨有雙眼上翻、斜視或者凝視,發作時間一般會有數秒鐘甚至數分鐘,該病以嬰幼兒為多見,在病因上比較復雜,甚至可能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容易導致患者家屬心理上的壓力或者恐慌。為了研究該病發病特點、發病原因和治療效果,我們對我院從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兩年來共收治的97例有驚厥表現的急診患者進行臨床分析,現做如下報道。
我們選取從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兩年來共收治的97例有驚厥表現的急診患者進行臨床分析,女性為42例,男性為55例,年齡在1個月~1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歲,高熱驚厥的66例,低鈣驚厥的7例,癲癇的11例,顱內感染的9例顱內出血的5例,中毒患者1例。驚厥僅僅發作一次的68例,發作兩次的15例,發作3次的6例,大于3次的10例。存在癲癇家族病史的有5例。在全年都有發病,尤其以1~4月為最高,10~12月次之;8~9月為最低。
全部患者都有抽搐現象,在發作時,主要表現是四肢的肌張力快速增強并伴隨不自主的抽動,兩眼球斜視、上翻、凝視和固定,牙關緊閉,口周發紺,有的伴有口吐白沫,在抽搐后出現嗜睡,或者使神志恢復較快,但抽搐額時間卻長短不一,最短的為2min,最長的達到60min。出現有發熱的76例,沒有熱驚厥的有20例。
一般針對驚厥患者進行血常規和尿常規以及糞常規檢查,并檢測血鉀、鈉、氯、鈣和堿性磷酸酶以及凝血功能,進行胸部正側位的拍片、如果懷疑存在外傷或者腦部疾病的患者則要進行腦脊液的檢測、顱腦CT和腦電圖以及核磁共振額成像檢查,如果懷疑是中毒患者,則要進行毒物的檢測。
要及時地控制疾病發作,以維持正常的生命功能,針對于病因進行對癥治療,并防止出現復發。治療上首選地西泮,使用劑量為0.3~0.5mg/kg,進行肌肉注射或者緩慢的靜脈滴注,并密切查看患者臉色、呼吸和神志的變化,如果不能控制,則要重復使用或者和苯巴比妥鈉進行交替使用。對于感染的應當積極地控制感染,對于發熱患者,應當給予藥物或者物理降溫,如果低鈣,應盡快補充鈣劑,如果顱壓過高要給予甘露醇,中毒患者則要進行藥物解毒,并維持水和電解質以及酸堿的平衡,進行對癥和支持治療。
經過上述治療,治愈的78例(80.4%),好轉的13例(13.4%),死亡的1例(13.4%),自動出院5例(5.1%)。有效率為93.8% 。
驚厥屬于嬰幼兒時期所最為常見的急癥之一。由于嬰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其大腦神經細胞的分化不夠健全,導致樹突、突觸和髓鞘不很完善,所以任何一種原因所引起的大腦皮質神經元過度興奮都有可能會造成泛化而出現同步放電,造成驚厥的產生。從本組研究資料來顯示,在小兒的驚厥性疾病當中,高熱驚厥要占到絕大多數,比例為68%,其次是癲癇、顱內感染、低鈣驚厥和顱內出血以及中毒,這說明感染和發熱屬于小兒驚厥的重要病因。這和發病額年齡存在很大的關系,年齡越小其發病率就越高,以半歲至3歲的嬰幼兒發病率為最高。該病發病以冬春季節為最多,比較符合流行病學的特點。從醫學實踐上看,高熱驚厥大多是由于感染而引起,大多數預后都非常好,僅僅有少數會發展成為癲癇。關于顱腦疾病所導致的驚厥,存在有腦部發育異常、感染、出血、外傷和缺氧以及全身性的代謝疾病等多種致病因素。應當依據患者病史和癥狀以及體征的區別來進行血常規和血清鈣以及腦電圖甚至24h動態腦電圖,此外,還要進行頭顱CT或者核磁共振、毒物檢測和腦脊液檢驗等等,對于部分原因不明的嬰幼兒驚厥,如果不能進一步的明確發病病因,可以將其歸入到癲癇。最后,本研究組的病例當中有3例是因為外傷導致患者顱內出血,還有1例系藥物中毒,均是學齡前的兒童。所以對于學齡前期兒童,應當加強教育與監管,切實防止外傷與中毒等意外事件的發生。
[1] 王洪青,李春利.小兒熱性驚厥的臨床特點和防治措施[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2):80-81.
[2] 賀偉娜,海紅.小兒驚厥482例臨床觀察及護理[J].新疆醫學,2010(11):114-115.
[3] 段曉祥.小兒驚厥35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