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天津市恒大實業公司,天津 300192)
質量管理是從經驗管理向制度管理、科學管理、最終上升到文化管理的過程。
近幾年,大多數企業在人員結構、隊伍規模、資源配備等方面基本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技術實力也在穩步提升, 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運行使企業的質量管理逐步邁入了標準化、規范化的軌道,為保持企業持續增量發展,產品質量應得到不斷的提升,質量管理必須上升到文化管理。 企業質量文化是企業的管理者為了規范企業員工的行為, 使企業獲得高效率的一種明顯帶有管理者烙印的管理手段, 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和經營過程中, 領導與全體員工所共同形成有別于其他企業和組織的質量意識、精神、戰略、方針、規范、形象、行為準則、價值取向和工作習慣,質量文化建設對企業產品質量的影響日益明顯,既體現了企業領導者崇高的質量追求, 更涵蓋了全體員工在工作中的質量價值理念。
質量文化主要由3 方面構成: 一是企業員工正確的質量價值觀; 二是以職業道德為中心的企業員工行為規范; 三是以提供最終產品和服務為標志的高質量品牌形象和企業形象。 質量文化建設應該圍繞這3 方面開展。
質量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中國企業質量文化建設開展較晚, 員工對質量的認識散而雜,缺乏共同的質量意識培養與質量目標凝聚。隨著質量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 員工所受到管理越來越嚴格,改變舊有的管理模式,員工思想上肯定會有變動,企業管理人員必須不斷完善質量文化建設,對員工進行有效的引導。
(1)發揮領導者的示范作用。企業領導者既是產品質量的第一負責人、質量管理的第一推動者,又是質量文化建設的第一倡導者、組織者和教育者,其質量觀念將對企業的質量文化的定位和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起重要的作用。中國著名企業家張瑞敏先生,在企業發展中就堅定了海爾“名牌戰略” 的發展道路,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質量都將是海爾生存之本,而高標準、精細化、零缺陷則是海爾產品質量不倒的基石。經過多年的卓絕努力和苦心經營,海爾的產品質量在全國首屈一指, 質量文化也已成為海爾珍貴的無形資產,隨著海爾國際化的成功,這一卓越的質量文化正在向世界各個角落不斷滲透, 這一切都與領導者的先進質量理念息息相關。
(2)大力宣傳正確的質量價值觀。任何先進的管理辦法要發揮效用, 都需要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質量文化和組織文化做支撐,否則就會流于形式。質量的改進是一個過程,只有通過員工思想的轉變,認識到每個工作過程的結果就是質量,質量體現個人能力,也體現企業能力, 從而充分認識到本崗位工作對產品質量產生的必然影響, 使員工更加具有責任心和榮譽感, 形成以預防為主而非事后把關的質量文化,把質量管理層的“強制性”要求變成員工的“自主性”行為,最終能夠使質量成為一種道德規范,成為企業內部的誠信準則,使做質量就是做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從根本上消除不合格,全面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多數企業的規章制度比較完善, 對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都進行了要求, 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執行不到位,甚至日常工作中不按規章制度執行,規章制度的自覺執行是個比較大的問題。 建立質量長效機制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產品的質量保證能力和表現水平并持續保持,進而提高公司信譽和市場競爭能力,有助于企業獲得長期成功,并為企業的所有者、顧客、員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會創造價值。
(1)企業應建立“約束機制”,根據目標考核結果及各種監察結果, 對各個層次的人員做出適時的處罰。 建立處罰制度,對質量事故、質量以及生產過程中的違章行為進行處罰; 對發生事故后的應急處理,事故調查,原因分析,制定糾正預防措施等環節的管理程序進行規范;建立質量責任追究制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受益、誰管理、誰負責”和“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對企業內各級領導干部在從事質量管理工作和履行領導職責中, 因工作過失或不作為,以及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企業規章制度等造成質量事故的,追究相關的管理責任,進行相應懲罰。
(2)企業還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是企業將目標轉化為具體事實的連接手段, 一定的激勵機制會“自動”地導致企業員工的一定行為,以調動員工積極性和發揮個人才能為目的, 煥發員工積極進取的精神,為廣大員工注入新的活力。激勵只有形成機制,才能持續有效地發揮作用。 例如,近幾年大港油田公司先后出臺的個人質量業績檔案建立管理辦法,質量信得過小隊、優秀小隊長、優秀操作工程師、優秀解釋員、優秀檢驗員和小隊信得過儀修工程師考評及獎勵辦法,對作業隊隊長、操作工程師和儀器維修人員、資料解釋員、檢驗員等關鍵崗位人員建立了個人質量業績檔案, 對其工作量、 優質品率、基礎工作、顧客表揚及投訴、因資料質量而受到的獎勵或處罰、 在質量攻關及QC 活動中受到的獎勵等方面進行客觀記錄, 并定期發布個人質量業績公告,并根據個人業績檔案,每半年進行1 次考核獎勵,考核結果提交人事部門,作為其技術職稱評聘的依據之一。這些措施的實施,極大地增強了員工的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和質量責任感,也為量化考核員工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名牌促進發展。 品牌是企業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形象的集中表現形式。品牌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價值追求,又是一種事業心和責任感。品牌體現質量,決定效益,代表著企業生命力。
(1)要想實施名牌戰略,企業職工必須具有強烈的質量意識和名牌意識,要有“爭創第一”的精神。創名牌工作主要是靠人來完成, 企業具有高素質的人才是企業興亡發達的基石。如,注重工程技術人員水平提高和技術更新,采取選聘技術專家和技能專家,提高工程技術人員水平,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提高職工的專業與文化素質,并樹立名牌戰略意識,使廣大職工充分認識到創名牌對拓展市場、 提高效益、 樹立企業形象的重要意義。 使職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
(2)名牌產品要靠高質量的產品,高質量的服務,在廣大用戶中建立起“信譽”和“信任”。 因此,要堅持“質量第一”的思想,加強過程控制,保證產品質量,同時,要注重產品開發,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做到“研制一代,設計一代,生產一代”。 要積極針對用戶的需求進行設計制造,不斷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的用戶需求。
(3)先進的裝備和高水平的技術隊伍,是高水平施工作業的基礎保障。及時對設備和裝備更新,保證創建星級隊伍的設備精良,同時,注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提高技術能力,積累高水平的施工業績,為創名牌創造條件。如把觀念更新放在工作的首位,堅持不懈地抓解放思想和轉換觀念, 牢固地樹立創新、發展品牌意識,形成了有利于創新的濃厚氛圍和推動創新發展的強勢。培育新型服務理念,一是經營原則,起點是甲方的需要,終點是甲方的滿意,共同發展,互惠雙贏;二是經營思想,干好一個項目,增添一份信譽,樹立一座豐碑,鞏固一方市場;三是服務準則,不讓甲方留下遺憾,不給自己帶來缺憾。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 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企業多年來形成的比較優勢,打造名牌隊伍、技術服務品牌和名優產品,形成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特別是在打造技術品牌、實現科技領先方面,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 以勘探開發和多元經濟領域中的技術難題為攻關對象,以地質理論、技術、裝備、產品創新為目標,推進技術創新, 重點解決了影響企業生產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關鍵難題, 實現了先進配套的核心技術的創新和儲備, 掌握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制勝法寶。
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 產品的質量就必須得到不斷的提升。 相同企業之間產品的質量決定了企業的生存空間和時間,質量落后就必將被淘汰,加強質量文化建設是現代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所有企業的生存之道,也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法寶。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質量這個主題,如何建設企業的質量文化,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是值得每個企業深思并為之而努力的最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