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必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建筑設計師克里斯托·萊伊恩受命設計了英國溫澤市政府大廳。他運用工程力學的知識,巧妙地設計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撐的大廳天花板。但市政府卻認為太危險,否定了這一創意。后來,萊伊恩在大廳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過這些柱子并不與天花板接觸,只不過是裝裝樣子。
三百年過去了,這個秘密終于被發現。世界各國的建筑專家和游客云集,當地政府也不加掩飾,還特意將大廳作為旅游景點對外開放。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是一道關系型的材料作文。所謂關系型材料作文,就是材料的內涵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或短語并列組合而成的一種命題形式,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必須兼顧材料內涵構成的各要素,清楚地點明其間關系。構成關系型材料內涵的各要素間的關系呈現出一種開放性,其思維方向、價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
此類題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構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辯證思維的方法,辨清詞與詞、短語與短語間的特定關系。
本道材料作文,如果從萊伊恩的角度看,可以寫“以智慧堅守自我”(如變通也是一種堅持、兩全的智慧、“妥協”中的堅持等);如果能結合時代因素考慮,分析政府應有直面錯誤的勇氣,也是一種較好的思路:溫澤市政府放得下面子,敢于正視問題,本身就讓人敬佩了。而更讓我們嘆服的是,他們用一種包容、欣賞的態度對待曾經“耍”了他們的萊伊恩。……
但立意精準須兼顧兩至三個元素。比如抓住改變與堅持、變通與堅守自我、直面與回避(錯誤)、坦誠與掩飾(錯誤)這些元素,分析兩者關系,比抓住一個元素(如“守住自我”)要精準得多,立意當然是最佳的了。
為了打開思路,我們可以采用“追問法”,即追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既可以寫“改變與堅持”是什么,也可以寫為什么要“改變與堅持”,還可以寫怎么樣去“改變與堅持”,或什么情況下改變,什么情況下堅持,要智慧選擇,平靜對待。比如“改變是一種智慧,堅持是一種能耐”、“改變誠可貴,堅持價更高”。
另外,審題立意時還應當注意材料的情感傾向,不可為求新而求新。本則材料,情感傾向還是比較明確的,那就是肯定萊伊恩兩全的智慧,如果你硬是否定萊伊恩此舉,認為兩全之計亦有不妥,設計存在風險,不能因堅守個人的準則而罔顧他人生命,或者談妥協即毀滅,等等,這些立意顯然悖離了命題意圖。
改變與堅持
陳 捷
流水流淌,水汽繚繞,冰川漂浮,水并不以一種姿態滋潤萬物,它以靈活的形式改變,卻始終孜孜不倦地盡著自己哺育自然的職責。雖然做出了改變,可它依舊堅持,不,它更加完美地提升了堅持的價值。
正如建筑設計師萊伊恩所做的一般,雖然加上了四根柱子,但他的核心理念依舊得到了貫徹。為了遵從自己的準則,他改變了設計的外表,迎合了政府的心意,可他的堅持依然存留,在虛假的表象之外,貫注了堅持的榮耀佇立在那,即使百年,光芒不減,反而更加閃耀。
是的,如果為了貫徹自己的堅持,做出一點改變也無可厚非,可能夠在改變的同時發揮出堅持的價值,那是否如今的改變更顯其意義呢?
我們都渴望堅持己見,而使他人能夠妥協于自己,但往往事與愿違,而最為明智的便是自己主動做出改變,同時,睿智的人們便會想方設法使自己的堅持融入改變之中,因此,改變會愈發促使堅持釋放智慧的光芒。
盡管徒有其表的改變造就了一個驚人的壯景,但更具理性光輝的改變相信更有沖擊的震撼力。英國著名指揮家拉特爾便是一個絕佳的例子。1983年,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官去世,作為世界第一的交響樂團,拉特爾是他們的第一選擇,然而,拉特爾在短暫的狂喜后理性地拒絕了。因為愛樂樂團主要演奏的是古典樂,而他對此沒有足夠的了解,所以,他選擇了潛心研究古典樂,改變了以往的風格。十年之后,當他再次收到邀請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是啊,他拒絕了,可他始終堅持對于指揮的熱愛,最終引領樂團走向世界之巔。
成功源于堅持不懈,而堅持必將付出相應的代價,代價的產生便是因為改變。記得有這么一句話:“人生就像在蹺蹺板上行走,左端站著我們的思想,右端站著別人的建議,而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移動去尋找平衡的位點。”改變就猶如尋找位點的過程,但是我們卻從未放棄。
改變成就了堅持,缺少了改變,亦失去了堅持的動力。改變而堅持,人生沒有最后的山!
[點評]本文開頭很有特色,用起興修辭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論點——“能夠在改變的同時發揮出堅持的價值,改變就更顯其意義”,亮人眼眸,吸人眼球。“英國著名指揮家拉特爾”這一典型事例,以一當十,以少勝多,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具有不可辯駁的說服力,為論證增色不少。可以說本文緊緊圍繞“改變與堅持”這一論題,有條有理地闡述兩者之間的關系,分析深刻,剖析到位,令人信服。
坦誠與掩飾
陸靜葉
在幾個月前,馮小剛的《1942》與徐崢的《泰囧》同時面世,《泰囧》的票房穩贏《1942》。誰也不會說《1942》是部沒文化的片子,可大眾的口味是《泰囧》。如此,才造成許多電視人不得不把經典改編成雷劇來搏眼球,不然沒收視率便沒飯吃。
而美國文化傳播學家波茲曼的著作《把我們自己娛樂死》在國內受到了許多名人大家的認可,他們提出“娛樂害死了文化”,并批判眾多娛樂電視節目導致了觀眾文化的缺乏。
在我看來,這些名人大家倒是有些“嫁禍于人”的味道。他們掩飾了國人文化本身缺乏的事實真相。巴赫金說,這是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誠然,沒有多少人愿意浸潤在遷客騷人的墨水之中了。有些人怕墨水弄臟了名牌衣服,又怕被指沒文化,索性穿件黑衣服假裝飽讀之士。
其實這沒什么值得掩飾的。文化缺乏是事實,坦誠些,大方承認后,趕緊補起來才是關鍵的。然而,國人畏懼真相。因為另一個真相是“中國是文化大國”。于是就有人開始掩飾,是娛樂讓文化沉了下去——保全面子。
當然,如周國平所言,對于文化來說,一個娛樂至上的環境是最壞的環境。我們不應該僅將文化的缺乏歸咎于娛樂,也不該掩飾了現今泛濫的娛樂。隨手翻開報紙,一個個所謂文化版面,到處充斥著明星們的娛樂新聞。許多雜志更愛起一個文藝的名字,來掩飾內容的膚淺。
掩飾不過是自欺欺人。
英國溫澤市政府就十分值得稱贊。按理說,那四根無用的柱子足夠讓政府丟光面子了,他們卻不加掩飾,還特意將大廳作為景點開放。
由此,我們應當敢于暴露自己的問題,就像傷口需要呼吸,不然一直被紗布包著,化膿腐爛是必然。這就要我們直面真相。很多時候,真相不符合人們的需要,但真相大于面子。只有把傷口給醫生看了,才會好的快,否則遮遮掩掩,要拖到什么時候?如果國人一直掩飾文化缺乏,那文化才真的要慢性死亡了。
除此以外,問題要暴露給正確的對象。就像英國那個政府大廳吸引了各地的建筑專家,說不定世界上又會多出一個奇跡般的大廳。若是把傷口給與自己處境相同的病人看,他頂多安慰你一下,也沒有能力救治你。
不要再掩飾了,坦誠些,救治我們缺乏的文化吧。
[點評]本文從英國溫澤市政府的角度入手,先闡述“掩飾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后旗幟鮮明地贊賞英國溫澤市政府的做法——“按理說,那四根無用的柱子足夠讓政府丟光面子了,他們卻不加掩飾,還特意將大廳作為景點開放”,緊接著運用“喻證法”,比如,“我們應當敢于暴露自己的問題,就像傷口需要呼吸,不然一直被紗布包著,化膿腐爛是必然”、“只有把傷口給醫生看了,才會好的快,否則遮遮掩掩,要拖到什么時候”,很形象地闡述了“坦誠與掩飾”產生的不同后果,令人警醒,發人深思,是一篇很有創意的議論文。
堅守與變通
顧 艷
周星馳執導的電影《西游降魔篇》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熱烈的討論。無疑,它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孫悟空形象的認知。周星馳也曾坦言有過猶豫,然而,周星馳畢竟是周星馳,他堅守了自我對善惡觀的創新,又變通地用寓莊于諧的方式將其呈現,使人們能夠接受這樣的“顛覆”。尤其是以兒歌三百首化為大日如來真經的手法,更使人們在周氏風格中,對真真假假、善善惡惡做出新的反思與評估。
我想,周星馳的做法與萊伊恩確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清楚地懂得,堅守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冥頑不化,不顧一切。其實,堅守與妥協抑或放棄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調和。換一種方式,或許就有兩全其美的效果。周星馳電影的大賣,萊伊恩設計的成功,無不體現出一種存于堅守里的智慧。
誠然,堅守是生命中重要非凡的品質,或許有人會說周星馳或萊伊恩的堅守不夠純粹。但如若堅守到了一種無法變通的境界,甚至于達到危害自身、傷害他人的地步,這樣極端的即便純粹,又有何意義可言?
當顧圣嬰為堅守音樂理想將肖邦手模扎進胸膛的那一刻,當王國維為堅守理想決然跳入頤和園泥湖的那一瞬,當傅雷上吊,當老舍跳湖……他們的心中,是否曾閃現過后悔的微光?他們的所謂“堅守”,讓親友悲痛,讓世界嘆息,更讓原本華彩的生命失去了色澤。這不是真正的堅守,它襲了名稱,卻變了相貌,不是兩全其美,而是兩敗俱傷。
因而堅守與妥協的平衡便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妥協并不意味著放棄,而是在不悖于自身原則的情況下,做出更好的堅守。即便在那個逼得路翎、胡風成瘋的年代,依舊有陳寅恪、辜鴻銘、黃侃諸公,以各自的方式,悲情但不絕望地堅守著各自的信念。可能改變了形式,卻不變更初心,堅守中的智慧確實值得我們探尋。
而將目光投至當今社會,有人為了堅守心中的凈土而與外界間隔,也有人為了堅持金錢的美夢而疲奔于城市之間。殊不知這樣的矛盾并非恒久。確實,我們無法逃避功利與倫理的人生,但是在這同時,審美并不是一種異端。
然而生活不會像幾米的著名繪本《向左走,向右走》中描繪的那般美好,兩個堅持走不同方向的人也不是總會有相遇的一天。更多時候,在堅守對美與真實的熱愛之心的前提下,我們應當換一種方式,動用一點智慧,為生活加一點佐料,即便生活在喧囂的城市之中,我們依然能夠烹調出精致的時光,依然能夠旋轉出華彩繽紛的夢境。
[點評]本文從生活現象——“周星馳執導的電影《西游降魔篇》”,引出自己所要闡述的話題——“我想,周星馳的做法與萊伊恩確有異曲同工之妙”,并通過兩者的比較亮出中心論點——“周星馳電影的大賣,萊伊恩設計的成功,無不體現出一種存于堅守里的智慧”,這樣的開篇就足以讓閱卷老師刮目相看了。而后作者概述古今中外典型事例,通過“正反對比”深入淺出地闡述“堅守中的智慧確實值得我們探尋”的道理。全文論據簡潔精當,說理深刻到位,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