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芳
(江西省鷹潭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江西 鷹潭 335000)
我國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這一客觀存在的事實嚴重這一事實嚴重阻礙了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為了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持續進行,在堅持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上,農村水利灌溉建設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以節約用水為中心,使水資源得到高效率的利用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產效率。
(2)要與所在區域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農業區劃等規劃相協調。
(3)要從總體角度優化配置灌區的水利資源,最大限度挖掘水資源潛力,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要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的確定改造的方向、重點、內容和措施,用較少的投資取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農田水利灌溉利用率在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一方面,為了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目標發展,灌區必須不斷提高灌溉程度;另外一方面,我國水資源短缺、干旱缺水越來越成為影響和制約灌區發展的重大問題,工農業爭水、用水戶之間爭水矛盾越來越劇烈。因此,加強水利灌溉管理,對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建設性意義,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加強水利灌溉管理,應用市場經濟運行規則,建立起透明的水費計收制度,避免了過去灌溉用水水費計收層次多、收繳不規范、搭車、代收以及克扣等現象,減少了中間環節,大大減輕農民的負擔。同時,由于用水透明,促進了農民節約用水、精耕細作、結構調整,收到節支增收兩全其美的效果。
政府在實行灌溉管理后,可以合理運用市場機制,實行農民用水收取水費制度,實行多用水多交錢的制度,這樣做就使節約用水有了經濟調節手段。
規范用水制度,盡量減少用水糾紛。實行灌溉管理后,由于灌溉用水管理公正、民主、公開,秩序規范,許多過去用水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在內部就得到解決,避免了矛盾的激化,減少了用水糾紛,讓農民從用水糾紛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更好地為農業生產供水服務。
當前在我國農村建設中水利灌溉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近幾年來黨中央開始取消兩工政策,農民外出的人數也日益增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群眾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維修的積極性。這就使得組織難度日益加大,出工比率明顯下降,另外,村干部在運用“一事一議”政策解決出工問題工程中,有時為了回避矛盾而沒有將政策運用到位,造成水利建設和維修的投工投勞不足,影響了農村水利設施灌溉效益的整體發揮。
多元化、特色化農業的加速發展使農田水利灌溉作用日益凸顯,灌溉用水量不斷加大;但受水資源短缺和干旱因素的影響,各村戶之間爭水、用水戶之間爭水矛盾也日益凸顯出來。
多年來,水費征收制度改革步伐還很緩慢,基本上沿用過去根據灌溉土地的數量進行收費。再加上近幾年水費標準不斷提高和宣傳不到位,部分農民意見很大,反應強烈,水費征收的難度日益加大,使基層水利工作者管理的積極性降低。
近幾年來,在上級主管部門在資金、技術和政策方面對農村灌區的支持也在逐漸加大,因此灌區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由于夏季洪澇、城鎮化、公路和鐵路網絡建設的一系列原因,使得一些已建成和在建的農田水基礎設施受到了一些負面影響,這就引起引排水不暢、灌溉渠道淤積等現象,影響了這些區域農田的正常灌溉。
(1)提高命脈意識。水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生命之源,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因此要堅決樹立“水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的思想觀念。
(2)提高責任意識。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水利為社會,社會辦水利”和“科學治水,人人有責”的觀念。增強新農村建設中水利灌溉管理意識,建立和健全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適應的農村水利保障體系。
(3)提高憂患意識。要有強烈的節水憂患意識,要堅持以人為本,利用科學技術,尊重自然規律,實現人和水和諧相處;要充分依靠科學,合理地利用水利灌溉。
由于我國農民的節水意識普遍薄弱,因此轉變農民的節水意識非常重要,要激勵農民節水意識迫在眉睫,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目前我國有一些地區實行的階梯制水價制度的有較好效果,也就是適當提高灌溉用水價格,并根據該價格按實際用水量收取水費,同時由政府向農民發放灌溉用水補貼。補貼費用的高低,以當地采用常規灌溉方式的灌溉定額為度。節約用水的人,補貼費會有少許剩余;用水浪費者,就需要自己多付費用。這種激勵機制能很好地激勵農戶節約用水和提高農民的節約用水意識,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就會形成良性循環,從而促進我國節水灌溉良性發展,最后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農業水利灌溉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因此必須全面、科學、系統地作好規劃,根據經濟承受能力,明確發展目標和重點,詳細規劃出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的切實可行的農業水利灌溉計劃和實施方案,來指導農業水利灌溉工作科學有序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由上文可見,保證農村水利灌溉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是加強農村水利灌溉管理,因此要加大鄉鎮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的力度,鄉鎮各水管單位要通過強化農村水利灌溉管理,以保障農村水利灌溉的健康發展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推動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將承擔公益性事業的水管人員納入財政預算,保證正常經費開支,真正發揮農村水利隊伍來支持社會主義建設新農村的新力量。
[1]郭東玲,張乃芹.新時期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0(21).
[2]胡學軍.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策[J].科技信息,2008(33).
[3]胥開芬.關于做好農村水利工作的幾點意見[J].農業與技術,2008,28(5).
[4]祁生英.新農村建設中的水利發展規劃[J].農田水利,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