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健
(壽縣水務局,安徽 六安 232200)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是農業發展的最基礎的條件,是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同時在面對惡劣的地質氣候情況,健全的農田水利建設體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將很大程度上緩解自然災害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的不便,減少農業生產的損失。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點多面廣,且工程形式多樣,管護好工程,使其發揮應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的關鍵。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作為基礎設施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發展農業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中有著重要作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指為解決耕地灌溉和農村飲水而修建的田間灌排工程、小型灌區、灌區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庫、塘壩、蓄水池、水窖、水井等工程,這些工程與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但是目前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管理中卻都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主要表現如下:
對已經建設好的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維修改造,沒有設立專職負責監督檢查水利工程的管理養護和安全運行的部門;常常出現灌溉工程達到設計使用年限,老化失修嚴重;機電井帶病運行或停機報廢;供水管道銹蝕,水量漏失嚴重等問題。有些地區,雖然農民參與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但由于管理體制的不健全,農民的參與程度不是很高。農民沒有把水利設施視為與自身利益相關的農業生產設施而積極地參與到工程的維護管理,農民不了解也很少參與小型水利工程的有關管理決策,農村水利組織的領導或成員大多數由組織安排或自愿參加,民主選舉的卻很少,更缺乏對管理的監督。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職能不到位、運營方式單一、管理組織不健全等問題,使得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不高,不能調動水利工作人員積極性,水利工程正常運行得不到保障。一些地方灌排渠道和農村河道工程僅有很少部分落實了管理機構,小型以下水庫沒有設管理機構,由鄉鎮、村組專管員負責管理,渠道僅由村民自主季節性管理。一些地方部分小水庫、塘壩、自流、提水及小灌區,機電井和內河道及圩口的防洪工程處于無人管理狀態,這樣會造成管理機構的職員對水利事業關心淡薄,從而影響水利機構正常效益和職能的發揮,形成了對農村水利設施只建不管、重建輕管的現象。同時,在當初建設水利工程時,往往未將建后的管理機構和管理費用落實,對農村水利工程維護管理重視不足,從而造成了一年建設三年壞的現象,從而影響農村水利管理機構的良好運營。
在進行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時,基層水利人員技術力量單薄,業務水平偏低,而該工程的監理工作多由縣(區)級以上相應單位負責,基層水利人員從思想上有了靠山并產生了惰性,不愿意加強學習管理水平,致使整體技術水平出現下降趨勢。同時,基層水利技術人員從事上傳下達等事務性工作較多,沒有或很少有時間進行深造,技術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層次的實踐經驗,難于承擔有一定深度的工作。基層水利管理者思想上就存在重工程建設、輕工程管理的傾向,在興建工程時,沒有很好地考慮工程建成運用后的運行維護經費,管理設施簡陋,管理人員經費不落實,形成工程建設越多,背的包袱越重的惡性運行機制。宣傳教育缺乏深度,工作缺乏力度。造成維護意識淡薄,業務水平偏低。
農田水利工程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必須為現代化建設打好基礎和提供保障,各級水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水利部黨組提出的水利管理工作的方針、政策,在改革和完善管理體制上下功夫,牢固樹立“建設是管理的開始,管理是建設的延續,管理是永恒的主題”的思想觀念。把水利管理的重點真正轉移到管理上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發展。如何調動各個階層管理主體的投入積極性,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也是改革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政府要做好引導、扶持、監督、服務4個環節。對小型農村水利工程要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收益”的原則,廣泛吸納社會資金,調動農民群眾和社會各方積極性。各級政府要在政策支持、法律保護和資金補助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
在轉變觀念的同時,對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還應從明確產權入手,通過產權劃分和水權分配來確定工程管理主體,并明確其責權利關系.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原則,轉變職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投資運行企業具體負責水利工程的管理、運行和維護,保證工程安全和發揮效益。投資運行企業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現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業主管部門、水管單位和當地政府負責人的責任,在明確管理主體的前提下,無論是采取租賃、承包、股份合作還是拍賣經營權等方式,只要有利于工程效益發揮,有利于工程資產的保值增值,有利于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穩定,就可以嘗試腳。同時,我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其管理體制必須保證公益性水利工程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管理體制一方面要追求工程社會效益的實現,保障社會、經濟發展對防洪保障、水資源供給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須著眼于工程管理單位本身的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在盈利性與公益性之間尋求平衡點。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效益長期的工程,建設規劃和管理都必須具有發展的眼光,抓好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抓好工程建設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讓農田水利建設與日益發展的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相適應;高度重視基層水利行業整體人力資源的開發,要有計劃、按步驟地選拔人才去深造,以適應崗位需要和市場需求;鼓勵職工在職學習,不斷提高整體素質,使基層水利人力資源切實得到保值和增值。在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科學定崗和核定管理人員編制基礎上,將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業務和養護人員從投資運行主體中剝離出來,獨立或聯合組建專業化的養護企業,以后逐漸通過招標方式擇優確定維修養護企業。為確保水利工程管養分離的順利實施,各級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努力創造條件,培育維修養護市場主體,規范維修養護市場環境。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的國家,治水一直是國家管理和社會生產與人們生活的重要事務。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做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確保其安全運行,發揮其應有效益,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為此,在推進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改進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實情去解決管理中遇到的問題。
[1]周學文.關于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體制改革幾個問題的認識[J].中國水利,2002(8).
[2]李光敏.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與改革[J]農村.農業.農民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