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凱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
路基是道路工程的基礎,是整個公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施工的過程中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在到整個工程的質量。在公路施工中,路基的強度、穩定性以及整體性直接關系著路面強度和穩定要求,是確保公路質量的先天性條件??梢哉f,在公路工程中沒有穩定、堅固的地基,那么公路路面也不可能具備穩定性。但是在施工中,容易受到氣候、地質和工期等影響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也經常會遇到各種過濕土來填筑路基,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進行研究和總結,從而確保道路的施工質量要求。
路基在公路工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意義,它在施工中需要我們根據天氣、氣候、土質等要求進行全面的總結和完善,對于過濕土的特點與施工要求進行了解和掌握。在過濕土路基施工中,由于過濕土本身特點存在著土質極差、塑性指數高以及擊實差距大的因素,使得其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與缺陷。所以在工作中我們需要對這路土質進行翻拌、曬晾、粉碎等,從而確保路基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在施工中,由于各種土壤都具備著天然汗水特性,其中土質結構的不同使得其中的含水量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我們在路基施工中針對其中的水分現象進行處理和完善,使得其中的水分要求能夠得到有效的預防和處理,進而達到施工標準。在某工程項目中,其在施工中所采用的土質結構為過濕土,其本身存在著土質性能差和夯實容量高的特點,使得在雨天更是泥濘不堪,無法進行直接施工,這就給施工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因此,在施工的時候為了確保施工的正常有效進行,需要在其中摻入一定的石灰,從而降低了其中含水量,有效的改善了其壓實特性,確保了道路的路基質量。
在過濕土路基施工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在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土場的處理工作。在施工中,一旦遇到工程建設路段地下水位高、土中含水量大的現象,在施工中我們必須要做好降低土壤結構含水量的工作,應當在土坑周圍做好開溝排水的工作流程,再利用推入及將土壤堆積成為大堆,然后進行曬干。同時在施工中我們還需要對土層中的含水量來進行測量,待其達標之后方可進行施工。其次,在工作中,為了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對于進出土場的運輸道路要及時的進行修筑和維護,確保施工道路的順利和暢通,以免在施工中出現材料供給不足的現象。第三、路堤要分層來進行填筑,松鋪厚度一般都要控制在30以下,同時在施工中鋪筑下一層之前必須要進行處理和完善,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控制中對于其中問題進行全面處理,按照規定來進行嚴格的壓實和處理,使得其中的問題進行系統完善的處理優化。
(1)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對于一些降雨較少的地區和天氣溫度較高的季節里,對于過濕土施工處理需要根據其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進行優化與完善,不需要在其中加入過多的石灰和干燥劑,而是采用一些中型的爬犁來進行翻耕,直接將土壤進行曬晾,從而降低和減少其中的汗水量。這種方法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選用較多,也較為方便。
(2)在一些過濕土含水量較大而無法直接進行施工的地區,我們需要在施工中選擇一定的土坑,并將其中的土壤放置在旁邊進行初步的晾曬,在搬運至作業階段來進行施工,這種施工措施和施工方法的選用對于路段較小的地區有著良好的優勢,同時有助于工程項目施工速度的提升。
(3)對初步碾壓的土層悶料24-28 h后,再將剩余的1/3石灰均勻鋪撒到土層上,再行翻拌、粉碎至土顆粒在50mm以下,用重型壓路機碾壓并檢驗壓實度,摻石灰5%時的最大干容重一般為1.83g/cm,標準壓實度為90%。
(4)如果施工過程中遇雨,一般宜搶壓,用上層土封住下層土。同時要加強排水功能,在路基邊坡使用防雨布做臨時急流槽以防大雨沖毀邊坡,對已成型的路段,為防雨水滲進土基,搶在下雨前用J防雨布整體覆蓋,待雨過天睛,打開防雨布,進行必要的復壓,即可進行下一層施工,這樣,既能保證路基壓實度,又能爭取工期。
(5)對于已摻入石灰,而未來得及整平碾壓的路段,遇雨時要進行搶壓,同時也用防雨布進行覆蓋,由于路基高低不平,局部地方會滲入雨水,待雨停后,應立即打開防雨布,進行局部翻曬,粉碎處理,個別積水嚴重地方可將超厚土挖掉,換填拌和均勻的灰土,然后進行整平、碾壓,至壓實度合格為止。
(1)石灰堆放時間不宜太長,特別在沒有覆蓋的情況下,其有效鈣鎂的含量會大幅度下降,原先質量符合要求的石灰在無覆蓋情況下堆放幾個月,可使其質量降為等外石灰。
(2)石灰在使用前必須充分消解和嚴格過篩,使少用消解不充分的石灰處理路基,碾壓成型后,遇雨過程中,未充分消解的石灰繼續消解,會引起局部脹松鼓包,形成蘑菇狀,影響路基的強度和平整度。
(3)過濕土含水量的控制。由于過濕土的天然含水量達30%以上,遇雨后其含水量還會增大,所以施工中要嚴格控制最佳含水量,在高溫季節施工時,過濕土外表很快晾曬較干,而里面土的含水量仍然很大。當使用旋耕機翻曬,粉碎里層濕土時,外層的土也隨之一起曬,又成為干土,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不容易壓到規定密實度,所以,應當在回填土上路基之前,將其在場外進行翻曬、粉碎,至含水量均勻,且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再回填,這樣可以少摻灰或不摻灰,同時也可以減少由于土塊形成的顆粒狀麻面。
(4)由于過濕土含水量較大,填筑時厚度一定要嚴格控制,過薄工序增多,浪費人工和機械臺班,也影響工期,過厚下層土翻不透,旋耕機更難粉碎到正常厚度,當上層土翻曬,粉碎到規定程度時進行整平、碾壓,由于下層土水分沒有散失,即使丙碾壓也無法滿足壓實度要求,重型壓路機反復碾壓時,路基將形成“彈簧”狀態,使路基無法穩定,也無法繼續施工,最終只能返工重作,所以,路基填土厚度是過濕土施工必須嚴格控制的指標。
通過邊施工邊探索,終于找到了過濕土路基施工的良策,即高溫、晴好天氣不摻灰,在場外初步進行翻曬處理后再上路段,可以節省石灰,氣溫低、含水量難降時,可按實際情況計算出摻灰量,再將充分消解好嚴格過篩的石灰投放施工路段,這樣既能有效降低含水量,又能提高路基強度,采取以上施工對策,通過實踐,不但加快了施工進度,而且也提高了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