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業
(山東省寧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寧 272015)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不但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極大的促進了建筑項目管理體系以及建筑工程體系的迅速發展,建筑項目管理的理論與技術也呈現出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創新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要全面了解建筑項目管理發展的新趨勢,以便更好的將其應用于社會實踐工作中。
相對于國際性的建筑項目管理體系而言,我國的建筑項目管理起步較晚,1984年首次將建筑項目管理的理念應用于實際工程中,不但降低了施工造價,縮短了工期,而且施工質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至今,我國仍然提倡建將筑項目管理應用于建筑工程中。因而,建筑施工管理短期內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于在其發展中,對科學管理的意識薄弱,所以我國的建筑項目管理出現了以下特點:
(1)建筑項目管理在施工過程中的法制不夠健全。雖然我國在建筑項目管理方面也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但是建筑項目管理的急速膨脹,使得法制建設的速度遠低于其發展所產生的法律問題的速度。
(2)建筑項目管理的管理者科學意識淡薄。建筑項目施工管理人員過于注重其在實踐中的應用,而不重視對成功案例的分析總結,更不會對建筑項目管理進行系統性的論述,以至于不同工程之間的建筑項目管理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科學理論不能為其他管理人員所獲取,很多管理人員只能在實踐探索中摸索其科學的運用方法。
(3)不利于建筑項目管理發展的價格戰。許多建筑工程單位為了得到中標機會,不惜代價的盲目降低價格,使得投資商無法對施工企業進行科學的評估,因此導致了建筑項目管理的盲目性發展,出現了不利于建筑項目管理發展的惡性循環。
(4)盲目運用建筑項目管理理念。很多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者在沒有對建筑項目管理進行科學性認識的情況下,將建筑項目管理的方法盲目的應用于施工的各個過程中,導致了施工的可行性降低,也使得某些投資者造成盲目投資的舉措,給工程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無法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
根據建筑項目管理在當代發展的不同缺陷,以及建筑施工管理者對建筑項目管理的應用需要,建筑項目管理急需走上一條科學性的發展道路,實現其本身的科學性價值。
網絡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經濟全球化,使得人們的學習和交流出現了新的便捷模式,建筑項目管理本身產生于科學化的建筑理論體系,其本身的知識性決定了其發展必須經過全球化進程。而我國作為建筑大國,建筑項目管理理念應該同國際接軌,在吸收國外先進理論的同時,注重對其應用過程中的理論化總結,在不同施工工程中的共同理論中得到創新,從而產生一套適應于社會的國際化建筑項目管理的科學理論體系。
網絡的不斷發展,使得很多的管理部門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網絡系統,便于系統內各個節點之間的聯系和部門的統一管理。建筑項目管理作為一個管理體系,建立起自己的計算機系統,可以更好的實現對建筑施工過程的實時性管理,提高項目的共享性和應變能力,同時更好的協調不同任務人群之間的溝通,從而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保證工程質量。
當代我國的建筑項目管理人員的組成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沒有經過系統性學習的人員。這些人一般是在施工場地長年施工,企業根據其學習與管理能力對其進行提拔,成為管理人員,這些人在管理中主要是根據經驗對整個工程進行控制。其二,經過系統性學習但是沒有實踐經驗的人員。這一群體主要是經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員,雖然是專業人員,但由于缺少實踐施工經驗,無法準確的掌握建筑施工進度、成本,以及缺乏對施工人員的把握能力,在此種情況下,一般會造成施工人員對其高等教育本身的質疑,甚至建筑項目的集體之間出現代溝。
因此,建筑企業應該對建筑項目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負責。首先,積極的組織建筑項目管理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增強不同層次管理人員對最新管理方法的掌握。其次,對不同建筑項目管理人員進行分別教育,對于缺乏系統理論知識者進行科學理論的培訓,對于缺乏實踐經驗者進行實習培訓。最后,注重對管理者知識的不斷更新,網絡與信息在推動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知識的不斷更新,很多專業人員在校園中學到的科學方法,往往無法應用于實踐工作中去。對于建筑項目管理行業,尤為突出。
建筑項目管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同建筑施工企業的參差不齊,建筑項目管理者對項目管理技能的掌握更是各不相同。為了保證建筑施工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建筑項目管理科學更好的運用于項目施工中,不同層次的建筑企業之間開始出現“工程項目總控”的理論體系。我國對工程項目總控理論的引進,最早是在1998年。各個施工企業之間遵守著平等公平的原則,服從工程項目總控的指揮,目前我國的工程項目總控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層次相差不多的施工企業為了謀求共同的利益,自發組建的工程項目總控,整體性的合作,增加了其核心競爭力。一是,國家的地方部門,為了推動當地的建筑企業的發展,公開組織不同層次或者同一層次的建筑企業進行合作,以吸引投資。
無論是哪種方式的工程項目總控,其目的是增加各個建筑企業間的合作(這里主要是指建筑項目管理),各個建筑企業之間的建筑項目管理人員相互合作,共同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項目的設計、項目的施工以及項目的竣工試運行的管理。這樣就出現了不同建筑企業之間為了更好的應用建筑項目管理,而對工程進行外包的現象。其外包的工程主要是指是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建筑項目管理層次,即一個建筑企業為了保證其工程的工期、成本與質量,委托另一建筑企業(具有建筑項目管理實踐能力),對其施工進行建筑項目管理,而兩者之間進行利益的分紅。這一發展趨勢大大的增加了不同企業之間的建筑項目管理的溝通與學習,保證了建筑工程的質量,在科學的運用建筑項目管理的同時,提高了不同建筑企業的項目管理水平。
“管理無定式”,不同的管理方法之間雖然存在著不同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并不存在固定的管理模式,它不僅需要管理者因地制宜,也要求因時而變。所以管理模式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更好的管理方式與管理方法,需要管理者與執行者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的總結和完善。建筑項目管理在推動建筑工程發展的同時,也受到了實踐操作對其的反向促進,使其向著更加適合于社會的方向不斷發展。
[1]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筑設計分會.中國建筑設計行業年度發展研究報告[J].管理論壇.2012(1).
[2]蔣衛平,喻可澤,楊正勇.淺議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發展[J].項目管理技術.2008(11).
[3]王永斌.建筑施工中的協調與組織管理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2,(01).
[4]姜增勝,薛連斌.工程項目管理發展趨勢研究[J].商業經濟.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