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超
(鎮江供電公司,江蘇 鎮江 212000)
對生產一線的電力工人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早晨開開心心來上班,傍晚安安全全回家去。若沒有安全保障,發生了事故,那就完全沒有幸福可言了。但要想真正做到安全,則需要牢抓從上至下,從領導到職工,從規章制度到安全監督,從隱患排查到風險管控的每一個環節。
安全管理“六化”,就是要在多方面共同努力,盡可能地避免事故的發生,把安全生產做到最優化。態度決定一切,安全生產需要一種嚴謹的態度,因此員工自己要牢牢樹立安全的意識,本著“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態度,同時這也是員工應遵循的原則。“員工素養職業化”,就是希望員工能夠規范自己的行為,嚴格按照“安規”執行。在工作前做好最壞的打算、最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迅速地應對現場的各種突發情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
千里長堤,潰于蟻穴。警惕與安全共存,麻痹與事故相連。每一名到現場工作的電力工人,都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變電所的工作由于其特殊的作業環境,必然會產生諸多的不安全因素,要保證安全就必須要端正態度,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有絲毫的僥幸心理。但是人在長時間工作以后難免會有所松懈,所以安監部的突擊檢查,領導時常親臨現場督察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或許會讓一些員工覺得苦惱,但這確實能排除一些安全隱患,保證員工的安全。因此,電力企業要大力推進“檢查監督專業化”的道路。
先發者制人,后發者受制于人。安全生產也是如此,要想做到絕對安全就應該主動出擊,把事故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因此建立健全“隱患治理常態化”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實現工區常態化的排查、公司無縫化的管理,就必須解決工區做什么、怎么做,公司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這是整個安全生產工作的源頭,只有做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才能體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
建立健全“隱患治理常態化”體系,就是要建立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統,制定科學嚴謹的隱患排查標準,建立清晰明確的責任制度,實施差異化、有針對性的監管方法,形成全過程、動態化、重預防的工作考核激勵機制, 并且在做好“五落實” (措施、資金、人員、時限、預案)的同時,統籌兼顧“五個結合”:隱患排查治理要與深入開展“打非”專項行動相結合,與深化重點工作項目安全專項整治相結合,與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相結合,與加強安全監管監察能力建設和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相結合,與加強安監隊伍建設相結合,從而促進安全生產水平全面提高。
道不明不清,法不明不信。在做好安全生產的同時還要嚴格執法,落實獎懲措施,做到“責任追究制度化”。對發現事故隱患的員工進行獎勵,對習慣性違章、 違紀和有不安全行為的員工進行處罰,真正起到警示作用,從而提高遵章守紀的自覺性。通過每周安全活動上“警鐘長鳴”這個欄目,了解到在對每一起事故進行安全責任處罰時,從個人到工作負責人,到安全負責人,再到部門負責人,有時甚至是公司領導,都會給予相應的處罰,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鎮江供電公司的“責任追究制度化”。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之所以在事故發生后對各級機構進行嚴厲處罰,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平時的工作中盡到自己的職責,提高對下屬、對基層工作在安全上的重視程度,而不是在事故發生以后再去反思,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防范于未然的方法。如果把安全比作一臺電腦,那么公司領導、部門領導、安全負責人、工作負責人、工作人員就是組成這臺電腦的CPU、內存、輸入輸出、主板、顯示器等部件。大家分工明確而又缺一不可,只有各司其職、通力協作才能把“安全”這臺電腦運轉起來。
但是僅僅做到上面這4點顯然是不夠的,還應抓住2個管理:風險管理和應急管理。企業如何做好風險管理?“最佳資金管理機構”得主拜特科技副總經理甘少煊曾說過:“風險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沒有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已經完完全全地融入到日常業務系統、日常所有的經濟活動中,最終所做的一切都是遵循風險管理的原則來做的,只有企業做到這一點,風險管理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這也是拜特科技以及客戶共同追求的目標。風險管理是所有安全管理方法的核心內容。為便于實施,根據風險的特征將風險管理分為:危險源管理、崗位風險管理和作業風險管理3部分。管理的目的就是把風險值降至最低,防止風險升級,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發生或把危害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風險”一詞來源于金融信貸投資等經濟領域,在安全生產里是指事故危害程度、事故發生率、暴露率3者共同作用的結果。管理是一種活動,管理活動主要包括: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環節。就檢修試驗部門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執行的包括“兩票三制”,大修方案、大修的組織措施、安全措施、 技術措施,都是作業風險管理的具體體現。風險管控流程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工作中的風險降到最低。
應急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貫穿于事故(事件)發生前、中、后的各個過程,包括預防、準備、響應、恢復4個階段。作為電力企業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指的是對電力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安全生產事故和可能給企業帶來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各類外部突發公共事件,以及企業可能給社會帶來損害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處置和恢復重建等工作,是電力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力企業應急管理工作也是根據此定義逐步建設完善的,其中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過程包含著應急管理的全過程。電力企業應急管理建設工作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是事故預警管理體系,二是事故應急救援體系,三是事故應急預案。其中決定事故損失大小的就是應急反應速度以及執行過程中各個部分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常態練兵、實戰,只有這樣在事故真正發生的時候,應急體系中各個環節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做到損失的最小化,搶救的及時化。檢修試驗部門每年都會在迎峰度夏期間進行應急搶修實戰演習,從工區領導到安全負責人,再到基層幾個班組都會參與其中,其目的在于增強班組對領導指令的執行力,增強班組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去年的“梅花”還是今年的“海葵”來襲時,該部門都能做到不慌不忙,從容應對。
安全是電力企業永遠不可忽視的主題。安全是一種幸福,幸福是一種美好狀態。同時,安全也是一把雙刃劍,你遵守它的規則,它就會保護你,違背它的規則,你就會付出血的代價。安全,不管是對一個家庭、一個企業還是一個人來說,它都是一個最沉重、最敏銳、最值得人深思的話題。因為,它不僅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一個企業的持久發展、磅礴壯大,而且還與每個人的利益都息息相關。所以必須時刻注意安全,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安全了,家庭才有幸福,企業才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