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坤 戴楚文
2012年,雙峰縣農機產業面對多變的需求市場與復雜的經濟形勢,堅持“三整合三創建”的既定發展思路,采取“整體提質、推動創新”的工作措施,取得了質量大幅提升、產量逆勢上揚的良好效果。
(1)堅定發展思路,加快整合步伐。201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成功將五豐、五金、金三角、正興4家農用運輸機械生產企業整合為五豐機械有限公司;將農產品初加工、耕作機械企業整合為農友、湘源、勁松等6家集團或股份制公司。全縣終端農機產品生產企業由以前的127家減少到現在的40家。農機企業產值、利潤快速增長,農友集團成功整合了縣內農牧、農廣、遠達等40多家企業后,成立了13家子公司。引進臺州南星電機、浙江紅土地、山東魯宇重工等企業到雙峰合作,吸納資金近億元。農友、湘源2家規模農機企業已分別列入省級、縣級重點培育的上市企業。全縣農機生產總值達20多億元。
(2)扶強龍頭企業,叫響知名品牌。按照“缺什么、補什么,要什么、給什么”的原則,縣委專題召開常委辦公會議,研究解決農友集團在發展中所遇的土地、稅收、人才、知識產權及內部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并從農機、科技、經信、財經等部門,各選派1名專業技術人員到企業掛職擔任科技特派員??h政府出面,成功爭取了101個產品納入國家、省級支持推廣目錄,全年共爭取國家政策性扶持資金1800多萬元。2012年4月,促成農友與五豐公司簽約成立農友五豐重工公司,實現了雙峰農機強強聯手。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雙峰縣質量興企品牌興縣實施方案》,采取了一系列辦法幫助企業爭創馳名商標。目前,農機產業共創造國字號品牌2個、湖南名牌4個、省級著名商標2個。農友集團董事長年初還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接見。
(3)加大研發投入,重視自主創新。農機規模企業通過聯營、投資、參股等方式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一道,對關鍵技術、瓶頸技術、共性技術進行自主研發或技術嫁接。生物質氣化爐、太陽能殺蟲燈、沼渣清運車等節能農機新品投向市場;外觀類似洗衣機的全自動智能組合米機的噪音降低、塵埃減少;適應丘陵山區的中小型收割機、挖掘機、農副產品烘干機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大型收割機通過鑒定,已批量生產;四輪乘坐式高速插秧機和無人駕駛農業植保飛器等高新技術農機產品的引進投產正在洽談之中。農機制造業已從過去的“打米機打天下”轉向涵蓋農業生產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的裝備研發。
(4)創新管理模式,強化人才保障??h農機產業辦把2012年確定為農機企業“規范管理年”,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模式,規范內部章程。農友集團與上海盈科律師事務所簽訂上市培育協議,與天健會計事務所、招商證券合作啟動上市工作,大量吸納股東外資本。同時,啟動內部股改,不惜重金引進職業經理人當高管,所有股東退出管理層,進一步激活了生產資本、生產技術與勞動者等生產要素。為了強化產業發展的人才保障,縣政府采取“特需特辦、特才特編”的措施,逐年引進1~2名企業發展急需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對熱愛農機,確有培養前途的在職人員,由縣財政資助到高等院校進修學習。正在籌備成立雙峰縣農業機械化協會,擬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會員合法權益,促進對外技術交流和農機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5)搶抓良好機遇,產值逆勢上揚。2012年,組合米機、三輪車、拖拉機、水田耕整機、水稻聯合收割機等300多種型號的120多萬臺主打產品供不應求??h內湘中農機機電大市場,年交易額逾15億元,成為中南地區重要的農機產品集散中心,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農機專業市場”。各生產企業的銷售團隊和分布在全國多個省市的近萬個經銷網點,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營銷網絡。全縣農機產品境外出口國家持續增多,除泰國、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外,又新增南非、加納等非洲國家;農機產品境外出口種類也持續增多,除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外,又增加了植保機械、水稻收獲機械、耕整地機械等。農機出口總額由2011年的3500萬美元增加至51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