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重慶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重慶 401121)
對病死豬的不當處理,不但會給環境造成污染,而且會給人類的食品安全帶來巨大挑戰和威脅。如何在合理發展養殖規模、調整養殖結構與布局的同時嚴格進行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從而使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是各級主管部門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我國當前處理病死豬的無害化方法主要有三種。
1.1 深埋 深埋是當前使用最多的方法,但是,深埋法如果防滲處理不好則會把病菌和病毒通過土壤、地下水以及昆蟲和微生物四處傳播,污染水源,破壞自然界的生態環境,從而埋下疫病隱患。
1.2 焚燒 焚燒是將動物尸體經過1100攝氏度高溫焚燒成為灰燼,達到對病原的充分殺滅,從而實現無害化和減量化。但此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投入成本大、處理費用高、易污染環境等。這一方式可堪應急,卻并非長久之計,所以養豬場很少使用。
1.3 發酵池儲存法 目前國際上常用的仔豬等小動物的尸體處理法,就是“沉尸井”。如果發生豬瘟等大規模疫情導致病死動物集中出現的情況,大多采用“堆肥”法:即在地面修個較大的池子,底部做好防滲處理,把動物尸體堆放進去,再用泥或塑料布從外面封閉起來,在微生物作用下,一般60天左右動物尸體就可發酵變成甲烷氣體揮發掉。這種方法的安全性,國際上已有相關報告。但是,由于發酵池處理法投入成本高、占地多、處理能力有限,對村莊環境也存在潛在危害,故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被廣泛應用。
由于當前病死豬處理方法都不是很成熟,而且投入大、效果不理想,加之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和嚴格的執法監督系統,故業內仍然普遍采取非常隨意的方法處理牲畜尸體。
2.1 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格 我國雖然出臺了《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試行)》、《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處置及出售、轉運、加工和食用病死或死因不明動物,但由于在這方面既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建立嚴格的執法監督系統,導致制度流程形同虛設,病死豬最終流向了餐桌。
2.2 購銷病死豬形成黑色利益鏈 私宰病死豬可獲取高額的非法利潤。據了解,一頭成年病死豬的收購成本一般僅為300~500元,但經過屠宰,再用其他化學方法處理后,能以僅僅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賣出,利潤至少在3倍以上。目前不少地方存在著違法的小型私宰場、大型不法肉類加工廠,而大部分的病死豬經過專門從事收購病死豬的中介機構流向了這些地方,近幾年,南方有不少地區查處了以病死豬肉為原料制作臘腸的大批臘腸加工廠。
2.3 補償辦法不到位,養殖場難以承擔處理成本 目前生豬保險仍未實現普惠,政府并沒有建立一套有效的補償方案,養殖戶如果對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病死豬直接進行無公害處理,要花費較大的精力,而且還得不到任何的經濟補償。因此不少養殖戶選擇將病死豬便宜賣給中介。
3.1 加強對豬場工作者的培訓提高豬場管理水平,減少死亡,并通過宣傳教育,對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堅持做到“五不一無處理”原則,即不宰殺、不食用、不銷售、不轉運、不亂丟,無害化處理。
3.2 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打擊私販私售現象
3.2.1 在審核規模養殖場防疫條件時,把是否修建與處理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設施作為一項重要考核內容。落實規模養殖場監管人員,監督指導規模養殖場無害化處理工作,并納入績效考核。
3.2.2 加強轄區內的安全巡查,一經發現有隨意丟棄的病死畜禽,立即派人員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并根據耳標查清源頭,依據《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不法人員進行立案處罰。
3.2.3 加大力度打擊終端存在的不法加工廠。這些加工廠為病死豬提供了“另外一條出路”,同時也能使養殖戶牟取高額非法利潤,在全國范圍內取締這些工廠,就掐斷了這個利益鏈條,養殖戶就只能按照國家相關的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3.3 設置專門處理機構 由于不少養殖戶不具備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條件,要從根本上杜絕病死豬流入市場,各級政府的責任首當其沖。政府應設置專門的處理機構將這些病死豬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加工成適合其他特養型動物的飼料或肉骨粉,這種處理方法,既能有效控制這些病死豬肉的流向,也使這種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大化,同時也為政府減輕了負擔。
3.4 完善相關補償政策 加大對規模化生豬養殖場(戶)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補助,有效避免銷售病死豬和隨意拋棄病死豬的現象,有利于食品安全和促進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
3.5 創新機制和技術
3.5.1 從源頭控制。若想從源頭杜絕病死豬流入市場,就要控制一線養殖環節。溫氏集團的“公司+農戶”模式就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有效的嘗試。集團與養殖戶所簽訂的合同對豬的流通做了很大的限制,養殖戶沒有自由買賣和處理死豬的權力。一旦出現死豬,經技術人員鑒定后,集團公司會派出專人將死豬回收并進行無公害處理。目前,溫氏集團已經研發出一種可以在24小時內將死豬加工成有機肥料的方法,計劃近期進一步完善后投入使用。
3.5.2 研發新技術。BD-1型化畜寶系統是我國根據國際死牲畜處理前緣理論,研發的采用最新生物工程技術,降解處理死牲畜的第三代環保生保設備,該設備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低碳環保的生物工程降解技術,主要消耗的能源是死牲畜尸體和稻草、麥桿以及玉米等秸稈,在養殖場的設備中把死牲畜降解轉化成高質量的無病菌的合成肥。該處理方法由于沒有燃燒環節,所以不會向大氣層排放碳和溫室氣體,不產生煙塵和噪聲,不污染環境,完全是靠生化力量快速降解死牲畜組織,該設備使用維護費用低,產生的復合肥質量高,成分和性能穩定,不帶病原菌,無交叉感染可能,可以直接施入土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