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璇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湖北武漢 430074)
當今世界環境污染、居住擁擠、資源短缺等因素導致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下降,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的重要,進而使得部分旅客轉向接近大自然,由此生態旅游興起。打造生態旅游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理念也日臻成熟。而城市的開發通常會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或自然環境的破壞的前提下進行,生態旅游城市的規劃陷入囚徒困境,如果追求產業利益最大化,則生態環境就將失衡,由此傷害了自然的利益和部分人群的利益。在生態旅游城市的開發規劃中,如何處理好資源的優化配置,如何協調經濟效益與公平的關系,如何和諧人與自然、社會的共生共融,成了不可回避的議題。本文從帕累托最優理論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在生態旅游城市規劃中達到各部門各要素間互利共贏的可能途徑,達到城市發展的最優狀態,促進美好城市建設。
帕累托最優理論是經濟學的重要概念,它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是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時,以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為前提,使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帕累托最優狀態是現有資源最優配置的狀態,以此經濟學經典理論用于城市規劃體現資源的制衡與博弈。
1.2.1 帕累托最優理論在于資源優化
帕累托最優理論強調的是資源配置的效益最優和普遍公平,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影響生態旅游城市發展的資源因素很多,歸結起來就是維系并優化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之間以及內部的平衡狀態以及生態旅游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
1.2.2 帕累托最優理論旨在互利共贏
帕累托最優理論強調的是各階層各主體的互惠,保持最優理想狀態。互利共贏的主體不僅指的是各階層的人群,更是在生態旅游城市規劃中生態環境與經濟開發之間的共贏,不以犧牲生態為前提發展城市,發展旅游地的經濟,力爭給生態旅游地帶來好的經濟收益,促進旅游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
1.2.3 帕累托最優理論體現永續發展
帕累托最優理論強調的是自然與人的生態和諧共處,是以最優為目標的發展狀態。旅游是一種人的行動,生態旅游城市規劃是生態與旅游的有機結合,在發展城市的同時,重視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人、自然、城市之間各元素的制衡,保護城市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景觀多樣性,在城市的經濟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博弈中達到最優狀態,從而實現永續發展。
松原市是一個新興資源型城市,自然資源與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資源豐富,因此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路線,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是科學可行的。松原市的生態旅游規劃成功的實現了高效集約的土地發展,功能復合,產品多樣化,開發生態化,探尋經濟、社會、生態、全面發展的新格局。松原市的生態旅游規劃成功的平衡了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開創了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新格局。
松原市現狀在大自然這個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維持著某種微妙的平衡,讓它處于一種持續穩定的狀態,這就是帕累托最優狀態,而開發建設則不可避免的會導致失衡,則需要規劃來維持這種平衡,達到最優狀態。
帕累托改進便是達到帕累托最優的路徑和方法。帕累托最優是指不減少一方的利益,就無法增加另外一方利益;而帕累托改進是指在不減少一方的福利時,通過改變現有的資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
2.2.1 資源配置的效益與公平相協調
在配置松原市資源、處理生態旅游城市規劃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時,要堅持效益與公平的一致性。效益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效率與公平互為表里、相互促進。公平為帕累托最優狀態的體現,而效益則是通過帕累托改進加以實現。
2.2.2 經濟發展的開發與保護相結合
在開發松原市經濟、處理生態旅游城市規劃的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時,要堅持把保障經濟發展和保護生態資源統一起來,科學規劃生態旅游區,設計生態旅游產品,維系地方經濟鏈的同時,生態旅游資源得到相應的保護,達到經濟效應與環境效應平衡發展的最優狀態。
2.2.3 城市景觀的人文與自然相和諧
在塑造松原市景觀、處理生態旅游城市規劃的人文和自然景觀之間的矛盾時,要堅持二者互通互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原有自然景觀的穩定狀態的基礎上,融入和諧的人文景觀,達到城市景觀的帕累托最優狀態。
2.2.4 歷史文化的繼承與延續相承接
在傳承松原市文化、處理生態旅游城市規劃的歷史沿革和未來發展之間的矛盾時,要堅持延續傳統精髓加以發揚,摒棄影響城市發展的部分,發展優勢部分,達到過去和未來的無縫對接,潛移默化的發展規劃區歷史文化和城市底蘊,促進美好城市的發展,實現歷史文化的最優化。
通過最優理論的建立,試圖在生態旅游城市的建設中形成一個“帕累托最優”均衡:每個人在不傷害別人利益的情況下,在人類行動不傷害自然生態和諧的前提下,實現生產效益和生活質量的最優化。生態旅游城市的規劃應用帕累托改進的理論,使城市的建設能夠相對順利的進行,在各方面損失最小化的情況下,建設阻力就較小,以帕累托最優狀態為最終目的,充分利用帕累托改進的機會,平衡生態與發展,穩定經濟和社會,促進美好城市的建設。
[1] 張守一.對一般均衡論和帕累托最優的新解釋[J].經濟問題,2010(11):4-7.
[2] 鄭秉文.帕累托最優的實現途徑及其困難[J].遼寧大學學報,1992(6):59-62.
[3] 曹悅恒.松原市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分析與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4] 趙桂增,吳 開.我國城市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J].現代商業,2008(2):46-47.
[5] 林 川.關于創建生態旅游城市的思考與建議[J].內江科技,2006(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