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天崗
(太原市市政工程總公司,山西太原 030002)
目前在城市新建或改建道路比較多,行車舒適程度成了判定道路好壞的標準之一。對于施工者來說,做好路面平整度成為關鍵。文章分析了城市道路施工時影響平整度的主要因素,并且就此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路基施工質量的原因。路基施工質量不過關:填方路基時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填筑路基且壓實不夠導致路基沉降;在半挖半填路基施工時,填挖結合部沒有按規范處理,易出現粗細不等的裂縫和不同程度沉降;路基壓實機械不滿足施工要求時,出現路基的壓實度不夠,封水效果差,雨水灌入破壞土的結構,使路基發生沉陷;在膨脹土、鹽堿地、濕陷性黃土、河灘淤泥等地段施工路基時,沒有按規范要求處理造成路基不同程度沉陷、變形、沉降等。還有就是回填路基沒有自然沉降期,當年施工,當年通車,造成路基自然沉降。2)橋梁、涵洞的臺背回填不好,導致路基的壓縮沉降;臺背回填填料不符合規范要求;橋梁、涵洞與路基結合部位產生的裂縫使雨水灌入,引起路基沉陷或沉降;橋梁伸縮縫施工質量差與路面結合部位產生錯臺,出現跳車。沉降量和不均勻沉降差以及跳車影響到路面縱橫向平整度。3)路面施工機械和施工工藝的原因。路面施工時舊攤鋪機械的工作性能差,以及行走基準線控制不到位,導致路面面層的不平整;攤鋪機操作手誤操作或不熟練等人為原因,使道路出現波浪、搓板、壅包,導致路面不平整。施工面層時接縫處理不好(包括縱向接縫和橫向接縫兩種),接縫處壓實不夠出現輕微跳車,影響平整度。4)面層材料的質量的原因。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穩定,瀝青含量過大路面出現壅包、泛油、推移,瀝青含量過小路面出現松散、坑槽、花白料、爛邊等;瀝青混合料拌和時溫度過高造成瀝青老化,造成瀝青混凝土攤鋪質量問題,導致路面不平整。5)路面施工時碾壓的原因。壓路機的選擇,碾壓溫度的控制,碾壓速度的調整,碾壓路線的變化,碾壓遍數的確定等都會影響路面平整度。
1)施工填方路基時,應先對原地面進行清表,發現裂縫或坑洞,要及時更換回填土,并且要保證壓實度。路基填料應控制好含水量,保證填料在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壓實。施工半填半挖路基時,在兩者結合部位設置土工格柵來增強拉結,防止路基的不均勻沉降,確保路基的穩定。遇到如軟基、膨脹土、鹽堿地、濕陷性黃土、河灘淤泥等地段施工時嚴格按照設計和規范進行處理。遇到高填方路基時要給路基充分的自然沉降。無論何種地段施工路基都要保證路基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這也是做好路基施工的關鍵。
2)在橋臺、臺背的填料可選擇透水性較好的石渣、砂礫等材料,并且在這些容易發生沉降地段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在臺背后設置排水設施,防止雨水滲入填方地段。臺背填筑時加強碾壓,保證壓實度。對高臺背回填時可以加設具有拉結效果的土工布,土工格柵,增強臺背與路面的連接。
基層是整個道路結構的承重層,要特別重視。施工時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鋪筑時要用攤鋪機,不能用平地機鋪筑或人工鋪筑。一定要按照試驗段得出的系數、參數、數據做好基層施工。基層混合料要經過廠拌。因為廠拌出來的混合料,拌和均勻,含水量容易控制,能夠保證基層的質量,可以為鋪筑面層創造有利條件。
1)做好面層攤鋪工藝。攤鋪中下面層一般用鋼絲繩引導高程的方式控制。表面層一般用平衡梁法或非接觸式平衡梁方法控制攤鋪厚度。開始施工前0.5 h~1 h,應對熨平板進行加熱。攤鋪機的夯錘與熨平板的振動頻率應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攤鋪速度一般是2 m/s~6 m/s,也可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做一些微調。但是絕對不能過快,否則攤鋪厚度、密度難以保證。攤鋪中攤鋪機螺旋送料器應不間斷地均勻送料,送料高度保持2/3送料器,這樣攤鋪時能減少離析現象。
2)要遵循“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原則,控制好碾壓。壓路機碾壓時應緊跟、慢壓、高頻、低幅,在攤鋪機鋪設30 m~40 m后,壓路機開始初壓且驅動輪應朝向攤鋪機。碾一個碾壓區段應在80 m~100 m,每次換向時要與上次位置錯開1 m~1.5 m,停機位置不能在一條直線上。壓路機初壓一般采用雙鋼輪,應先靜壓,后振動。復壓一般用輪胎壓路機,要按要求進行壓實,這是瀝青混合料密實的關鍵。終壓一般用雙鋼輪或三鋼輪壓路機,一定要在規定溫度內壓完,達到消除輪跡的目的。
3)接縫處理是做好路面平整度的關鍵。接縫處理時首先用3 m直尺檢查攤鋪端部的平整度,用切割機切縫挖除,并且刷粘層油。必要時可以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縫處的不平整。接縫處的碾壓,壓路機先碾壓上次攤鋪面的端頭,然后進入新攤鋪面5 cm~10 cm進行錯輪碾壓;一般碾壓時先橫接縫,后縱接縫。無論是冷接縫還是熱接縫都必須嚴格控制,隨壓隨檢查,做到接縫平順,密實。
瀝青路面平整度在施工中涉及的面還很廣,影響因素很多,涉及整個道路施工全過程。我們只有經過充分分析研究之后,才能在施工中把影響平整度因素控制在最小。
[1]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S].
[2]鄧學鈞.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王少昌,閆炳華,張波濤,等.淺談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J].科技風,2009(13):56-58.
[4]潘 剛,李 宇.試論影響瀝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及對策[J].科技信息,2009(23):99-101.
[5]袁光權.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技術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08.
[6]曹召成.談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平整度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2,38(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