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冰
(山西晉利工程造價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條文3.2.1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工程,應在招標文件或合同中明確計價中的風險內容及其范圍(幅度),不得采用無限風險、所有風險或類似語句規定計價中的風險內容及其范圍(幅度)。這里的風險主要是指工程施工階段工程計價的風險。
工程項目造價管理中,風險貫穿全過程,因此需加強考慮風險對于造價的影響,在對確定性造價管理的同時,開展工程造價的風險控制。通過風險明示在先、互利共贏、風險共擔的原則,營造公平、公正、合理的建筑市場,實現工程項目的“成功”。
風險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可能產生結果的變動。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的變動,意味著預期與實際的偏離,偏離的程度大小反映了風險的大小。無論怎樣定義風險,風險可能帶來機會,帶來比例不等的收益。有的時候,高風險,高回報。由此延伸,不僅僅是要規避風險,還要看風險對誰更有利。
1)技術和管理風險由投標人完全承擔;2)市場波動風險由雙方分擔;3)法規、政策變化風險由發包方全部承擔;4)不可抗力風險各自損失各自承擔。
1)招標工程量清單編制的風險。工程量清單是編制招標控制價、投標價、簽約合同價、工程計量、價款的調整、支付和竣工結算的重要依據,是工程價款管理的基礎。作為整個造價控制的核心內容,其準確性和完整性由招標人負責,招標人完全承擔工程量清單編制的風險。2)綜合單價的風險。投標人是以招標文件以及招標人提供的招標工程量清單和投標人自行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和現場施工環境為依據,編制“工程量清單報價”進行投標,承擔“價”的風險。綜合單價中應充分考慮市場價格的風險因素。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當出現風險的內容及其范圍(幅度)在合同文件規定的范圍內時,綜合單價不予調整,在約定范圍外,允許調整。承包方是有限度地承擔此項風險。3)工程量的風險。工程量變動的風險一般是可控制風險,按照風險最具控制力原則,實行誰造成變動誰承擔風險,發包方承擔工程量清單不準、不全及工程變更引起的工程量變化風險。因承包人原因造成工程量變動風險,由承包人自行承擔。4)變更類風險。建設工程合同是基于合同簽訂時靜態的發承包范圍、設計標準、施工條件為前提的,由于工程建設的不確定性,這種靜態前提往往會被各種變更所打破。在合同工程實施過程中,工程變更可分為設計圖紙發生修改;招標工程量清單存在錯、漏;對施工工藝、順序和時間的改變;為完成合同工程所需要追加的額外工作等。這些都可能引起“價”變,需要調整簽約合同價。變更類風險導致的變更發生屬于業主的一種主動性行為,是經過業主(監理師指令)允許后才會發生變更,因此,業主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完全承擔此類變更性風險。5)技術風險和管理風險。根據風險最具控制力原則,管理成本控制力風險一般是企業可以控制、可以承受的風險,對于承包人因組織施工的技術方法、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管理費用超支或利潤減少的風險,全部由承包人承擔。6)不可抗力風險。工程損失,業主承擔;各自損失,各自承擔。
工程量清單編制質量直接影響到項目造價的準確性,進而影響到招標單位編制招標控制價的準確性及施工過程中的投資控制。工程量清單編制要保證編制質量,首先要提高清單編制人員的專業水平。目前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存在許多不規范的地方,如工程量計算錯誤、不符合招標文件、部分編制內容不完整、清單漏項等,造成投標單位理解歧義,引起索賠事件。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工程量清單編制規則編制清單。其次要根據施工圖紙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編,嚴格按照“規范”編制工程量清單,為工程造價的合理確定及有效控制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簽訂合同時,發、承包雙方不但應約定雙方的風險內容、風險范圍及風險幅度,而且還應明確約定風險發生時綜合單價的調整方式、方法,防止結算時發生爭議。
4.2.1 工程量偏差對綜合單價的調整
“工程量偏差”是相對于招標工程量清單而言,由于招標工程量清單出現疏漏,或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設計變更等影響,按照相關工程國家現行計量規范規定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的應予計量的工程量與相應的招標工程量清單項目的工程量之間的差額。
1)量變在15%內時,綜合單價不作調整;2)量變在15%外的,綜合單價的調整方法如下:a.如果工程量偏差項目出現承包人的綜合單價與發包人招標控制價相應項目的綜合單價偏差超過15%,則此項目的綜合單價可由發承包雙方調整;b.經過以上調整后的綜合單價再做以下調整:當工程量增加15%以上時,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綜合單價應予調低;當工程量減少15%以上時,減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綜合單價應予調高。
4.2.2 工程變更對綜合單價的調整
合同履行中,出現工程量清單錯漏項或者非承包人原因設計及工程變更,造成增加新的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可按下列方法確定其綜合單價。1)原清單有適用單價的:a.量變在15%內的,采用適用單價;b.量變在15%外的,按調后的單價;2)原清單無適用單價的,但有類似的單價,參照類似的單價;3)原清單既無適用的也無類似的單價:a.有信息價的,根據信息價和報價浮動率雙方確定;b.無信息價的,根據市場調查取得合法依據由雙方確定。
4.2.3 市場波動對綜合單價的調整
1)人工工資、規費、稅金。明確基準日,即政策性調控的人工單價、規費及稅金于基準日之后發生變化的,其風險應由發包人承擔,按照省級建設主管部門或授權的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發布的規定調整合同價款。2)材料及工程設備價格。對于由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管理的原材料等價格進行了調整的,發包方完全承擔,按照有關調整規定執行。對于主要由市場波動導致的建筑材料及工程設備費價格風險可約定在±5%的幅度內,不調整綜合單價;超過±5%,則應當調整。調整的方法是:承包方在采購材料及工程設備前將采購數量和新單價報發包方核對,由發包方確認采購材料及工程設備的數量和新單價。3)施工機械使用費。施工機械使用費由于汽柴油價格變動等原因造成調整幅度在±10%以內時,可不調整綜合單價;超過時則予以調整。
4.2.4 應用
例1:某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設計變更,減少輕質材料隔墻500 m2。已標價工程量清單中有此輕質材料隔墻項目綜合單價,且減少部分工程量偏差在15%以內,就應直接采用該項目綜合單價。例2:某工程現澆混凝土梁為C20,施工過程中設計調整為C30,此時,可僅將C30混凝土價格替換C20混凝土價格,其余不變,組成新的綜合單價。例3:某工程招標控制價為8 410 949元,中標人的投標報價為7 962 282元,承包人報價浮動率為多少?施工過程中,屋面防水采用PE高分子防水卷材(1.5 mm),清單項目中無類似項目,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發布有該卷材單價為18元/m2,該項目綜合單價怎樣組價?已標價工程量清單中無適用和類似的項目,應采用招投標時的基礎資料和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發布的信息價格,按成本加利潤的原則由發承包雙方協商新的綜合單價。1)用公式(1-0.946 7)×100%=5.33%。2)查項目所在地該項目定額人工費為3.78元,除卷材外的其他材料費為0.65元,管理費和利潤為1.13元。該項目綜合單價為(3.78+18+0.65+1.13)×(1 -5.33%)=23.56 ×94.67%=22.30 元。
發承包雙方可按22.30元協商確定該項目綜合單價。
在建設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風險和利潤并存,承擔一定的風險是取得利潤的前提條件,拒絕承擔風險就無法取得利潤。只有參建方分清責任,分擔風險,控制風險,做好風險管理工作,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即以其最少的投資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風險管理還可以使管理者積累抵抗工程造價風險的經驗,為以后處理類似的風險提供借鑒,能動的影響和控制工程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