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3年的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順利完成,普查主要成果將在今年3月正式向社會公布。本次水利普查摸清了水利家底,填補了重大國情國力信息空白,完善了國家基礎水信息體系。本次普查動員近百萬普查人員,綜合運用了社會經濟調查和資源環境調查的先進技術和方法開展工作,利用了最新的國家基礎測繪信息和國產遙感影像數據,提高了普查數據精度和工作效率。先后完成了全國9900多萬個水利普查對象的清查,4億多條普查數據的采集、處理、審核和匯總,以及江河湖泊、各類水利工程、水利機構及重點經濟社會取用水戶空間數據的提取與標繪工作。水利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國家資源環境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普查對象是我國境內流域面積大于50平方公里的江河和面積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所有的水利工程、水利機構以及重點經濟社會用水戶。水利普查對象范圍廣、調查任務、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普查開展以來,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各級水利普查機構精心組織,科學實施,密切合作,扎實工作,如期完成了各項普查任務。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盡職盡責、無私奉獻,付出了艱辛勞動,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次水利普查方法科學、調查規范,數據翔實、質量可靠,取得了豐富而寶貴的成果。普查成果全面反映了我國基本國情水情,一是摸清了水利家底,獲得了全國反映我國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和管理等方面情況的本底資料;二是填補了國情國力信息,查清了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利工程、中小河流、小微型水利工程的基本情況;三是完善了國家基礎水信息體系,獲得了更為準確、細致、權威的基礎數據;四是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重要應用意義的信息體系。這些成果為準確判斷水利發展現狀、分析江河湖泊開發利用程度、評價水資源調控能力、研究供用水變化規律提供了更為翔實深入的資料,為社會各界了解水利提供了豐富信息,為完善治水方略、謀劃水利改革發展提供了更為科學可靠的決策依據。近日召開的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提出,要善始善終做好水利普查后續工作。要盡快報批普查成果,做好普查成果發發布和宣傳,推進國家基礎水信息平臺的建設,深入開發利用普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