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珍
(山西運城路橋有限責任公司,山西運城 044000)
根據我國多年的施工經驗,在墩臺的施工上,仍然存在著施工技術含量較高、施工難度較大等特點,在我國的高速公路橋梁墩臺的施工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施工方法:翻模施工法和滑模施工法。由于以上兩種施工方法對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有著極大的要求,而且對其施工質量也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大重視度。以下是作者根據自己實際經驗,以翻模施工法和滑模施工法兩大施工技術對橋梁墩臺的施工,使得高速公路橋梁墩臺的施工技術得到有效的提高,并提高了工程的質量。
所謂的墩臺翻模施工技術是指依靠塔吊技術將大塊的鋼模提起從而進行的施工技術。墩臺翻模施工技術主要操作過程:通過在鋼模板的支架上對平臺進行固定,再利用塔吊技術將模板和過程平臺緩慢地提升。在平臺的上下兩層中,施工人員對其模板進行安裝、卸載、測量以及扎筋等施工工作。然而,橋梁墩柱的模板一般都為體積較大的模板,整個模板分為三節,每節約高3 cm。對這樣較大的模板進行混凝土澆灌時,橋墩的墩底約高9 cm,對其澆灌應一次性完畢,上面所剩的部分應按照循環翻升的施工技術進行施工。對第三節的模板進行混凝土澆灌完畢后,將其第一節與第二節的模板進行拆卸,再將其安裝穩固,糾正差錯后再對混凝土進行澆灌,此類施工手段應持續不斷的進行,直到施工完畢后[1]。
由于墩臺翻模技術是直接將施工中的模板與工作平臺獨立成兩個單獨的體系,這樣不僅解決了墩臺翻模施工技術對連續性的要求,也解決了墩臺爬模施工對施工技術中帶來的影響。墩臺翻模施工技術是結合了墩臺爬模技術與墩臺滑模施工技術上的優點,并改良了其缺點,減少了施工組織的復雜性,彌補了混凝土表面質量等問題。在施工的工藝技術上比墩塔塔吊翻模技術更能有效保證墩臺的流暢性,還能對混凝土的外觀進行較好的改良,提高了墩臺的施工安全性。另外,墩臺液壓翻模技術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墩身極易出現裂縫,提升液壓平臺也容易出現偏差的現象,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頂部混凝土因受壓力而導致開裂現象發生,還能引起墩身尺寸相差較大、套管傾斜幅度較大等。根據以上信息來看,墩臺塔吊翻模技術比液壓翻模技術更先進、可靠。然而,墩臺翻模施工技術不僅適用于公路、鐵路、混凝土建筑的高大的建筑物,也能適用于狹小并難以運輸的施工環境[2]。
所謂的液壓滑模施工技術主要通過千斤頂來對施工工作平臺和模板進行施工,將其提升,所以施工時需要的千斤頂應為爬升時千斤頂。對混凝土進行澆灌的前提下,應將工作平臺緩慢向上滑動,最后將完成對下一段混凝土的澆灌。這樣的澆灌施工速度加快,材料使用得到相對減少,占地面積小,機械化的水平不斷加高,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和施工成本。雖然液壓滑模施工技術有這么多的優點,但缺點也是存在的,因這種施工技術對施工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所以實際中施工的人員都是通過專業的培訓來進行操作的。另外,在實際施工中,采用液壓滑模施工技術建設的橋梁墩臺的外觀應加以改進。
1)施工前對滑模的設計。
其主要是在橋梁施工前,對橋梁墩臺的設計,通過相關的設計圖紙對支撐、吊架、平臺、千斤頂、操作柜、內模以及外模的合理布置。
2)墩臺上的平臺與模板的合理組裝系統。
對墩臺上的平臺與模板的組裝應通過軸線放樣的實際測量的數據對實際工作中的模板和尺寸,進行一定比例的還原。在平臺、模板的結構安裝完畢之后,還應檢查設備的安全性能,保證其在實際施工中得到有效的運用。
3)混凝土澆灌的注意事項。
對實際安裝好的鋼筋完成后,由混凝土來進行澆灌,應先將混凝土進行分層,根據相關實際經驗得知,混凝土每層厚度大約30 cm,然后再依次逐層向上澆灌。
4)平臺在實際施工中向上滑動的情況。
平臺的向上滑動應由混凝土和模板的壓強大小來進行控制。在實際施工中,混凝土和模板之間的壓強達到1/3 MPa左右時,便需要在綁定鋼筋的同時對澆灌混凝土的滑動模型進行施工。當手觸碰到其表面有硬感時,便能往上移動,其移動距離一般5 cm為最佳,然而具體情況應當依據施工條件進行改變[3]。
5)混凝土的養護。
根據實際相關經驗,對這部分的施工作業可以通過在平臺上放置一個較大的水包,將混凝土四周包圍。在水包中安裝水泵,每個水包內連接較細的PVC管,將其改良成滴管,利用水包內的水流入PVC管中形成水滴來有效養護混凝土。
6)對滑升速度的情況作好記錄。
一般情況而言,滑升速度一般為0.3 m/h,因此,記錄人員在交接班時必須認真做好交接的記錄。如有遇到特殊的情況,使其澆灌工作無法正常進行,應在施工中,每隔1 h便用千斤頂對其進行一次提升,來避免混凝土與模板的粘結現象的發生。較多的實踐證明,混凝土在實際施工中,出現的裂縫難以避免,這便要求施工人員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前,對其裂縫進行嚴格的處理。
1)保證施工的質量。
根據相關規定,修建高速公路橋梁墩臺的上限不應超過2 cm,縱向高度偏差不能超過墩臺總高度的2%,保證施工的質量符合國家所規定的《公路過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當平臺每提升1 m時,墩臺中心應對其進行一次中心的校正。如果平臺在提升的過程中出現差錯,應立刻查明原因,再對其進行校正。校正的方法:一般把出現差錯的一側用千斤頂提升3 cm左右,再進行進一步的校正。校正時,力度不應較大,避免出現彎曲的現象。
2)嚴格控制平臺的水平度。
為了避免平臺發生傾斜等狀況,應在實際施工中,盡量對平臺上的材料的堆砌進行合理的分布,使兩邊的物體的重量大致相同。對高速公路橋梁墩臺的實際施工,應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行變更,保證橋梁墩臺的施工力度,全面提高墩臺的施工力度,以環保、安全、質量、效益以及進度為目的。高速公路橋梁的墩臺技術并不止以上幾點,更多的需要我們在實際施工中不斷地改進和發展。在橋梁墩臺的設計過程中,應根據施工工程所在地的氣候條件來進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選擇,并在比較容易出現裂縫的位置用一些鋼筋進行抗拉,避免因保護層厚度過大導致溫度裂縫的產生[5]。
作為極具代表性的一項大體積混凝土工程,高速公路橋梁墩臺的施工中應嚴格執行混凝土的溫控與防裂措施,加強對翻模施工技術與液壓滑模施工技術的大力發展,加強對混凝土的養護,以確保整個橋梁工程的施工質量與運營的安全。
[1] 劉志峰.高速公路橋梁墩臺施工技術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5):206.
[2] 王洪森.淺談高速公路橋梁墩臺施工技術[J].門窗,2012(11):285-286.
[3] 李 華.高速公路橋梁墩臺施工技術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8):98-100.
[4] 郭衛琦.橋梁高墩施工技術探討[J].山西建筑,2012,38(28):182-183.
[5] 羅志洋.高速公路橋梁高墩臺施工技術研究[J].科技風,2009(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