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亮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13)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建設行業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已由以計劃經濟體制為背景的定額計價模式轉變為國際通用的以市場經濟為背景的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目前實行的2008清單計價規范,在幾年的實施過程中,無論是從造價還是合同、招投標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造價管理工作的發展,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即將實行的2013清單計價規范,在總結2008規范實際應用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工程實施階段中有關工程價款調整、支付、結算等方面缺乏依據的問題,修訂了原規范中不盡合理、可操作性不強的條款及表格格式,并增加了相關條文說明,提高了規范工程造價業務的可操作性,更明確地界定了工程造價業務相關各方的責、權、利,為工程造價工作更好地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幫助廣大造價從業人員盡快熟悉并掌握新規范,現結合實際工作體會,就其出現的主要變化進行簡單探討。
2013清單計價規范由計價規范和專業工程計量規范兩部分組成,將原2008規范中的清單計價規范和專業工程量清單項目及計算規則分別獨立出來,形成1本清單計價規范和9本專業工程計量規范。除計價規范適用于各專業工程外,各專業工程計量規范都對本專業工程量清單的編制計算規則、使用范圍、項目特征描述等進行了詳細說明,以保證招標工程量清單編制的準確性、完整性。
2013清單計價規范將原2008規范中的6個專業(建筑、裝飾、安裝、市政、園林、礦山)重新進行了細化調整,將建筑與裝飾專業合并為一個專業,將仿古從園林專業中分開,拆解為一個新專業,同時新增了構筑物、城市軌道交通、爆破工程3個專業,調整后共分為9個專業:建筑與裝飾工程、安裝工程、市政工程、園林綠化工程、礦山工程、仿古建筑工程、構筑物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爆破工程。新的專業劃分更加清晰,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工程量清單的編制。
2013清單計價規范對2008規范中諸多責任不夠明確的內容做了明確的責任劃分和補充。
對于計價風險的承擔,新規范規定因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變化、省級或行業建設主管部門發布的人工費調整等因素導致的計價風險,應由發包人承擔。對因市場物價波動導致的計價風險,應由發承包雙方合理分攤并在合同中約定。合同中沒有約定,發、承包雙方發生爭議時,則按材料、工程設備的漲幅超過招標時基準價格5%以上由發包人承擔,施工機械使用費漲幅超過招標時的基準價格10%以上由發包人承擔執行,并給出了調整辦法。
新規范還對發包人提供的甲供材料、暫估材料及承包人提供的材料的處理方式做了明確說明:承包人在采購材料和工程設備前,應向發包人提交一份能闡明采購材料和工程設備數量和新單價的書面報告。發包人應在收到承包人書面報告后的3個工作日內核實,并確認用于合同工程后,對承包人采購材料和工程設備的數量和新單價予以確定;發包人對此未確定也未提出修改意見的,視為承包人提交的書面報告已被發包人認可,作為調整合同價款的依據。承包人未經發包人確定就自行采購材料和工程設備,再向發包人提出調整合同價款的,如發包人不同意,則合同價款不予調整。發包人供應材料和工程設備的,由發包人按照實際變化調整,列入合同工程的工程造價內。
2013清單計價規范對工程計量、合同價款調整、中期支付、竣工結算、合同解除的價款結算等方面做了進一步的細化、完善,更具操作性與實用性。
2008清單計價規范規定合同中沒有適用或類似綜合單價的工程變更項目,由承包人提出綜合單價,經發包人確認后執行。由于此條文過于寬泛,容易在執行中引起爭議,因此,2013清單計價規范將其修訂為:若已標價工程量清單中沒有適用也沒有類似于變更工程項目的,由承包人根據變更工程資料、計量規則和計價辦法、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發布的信息價格和承包人報價浮動率提出變更工程項目的單價,報發包人確認后調整,并給出了報價浮動率的計算公式。
對因工程量偏差導致綜合單價變化的情況,2008清單計價規范只是給出了解決方式,但未明確調整的比例和計算過程,而新規范對此則給出了明確的說明:合同履行期間,若實際工程量與招標工程量清單出現偏差,且超過15%,調整的原則為工程量增加15%以上時,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綜合單價應予以調低;當工程量減少15%以上時,減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綜合單價應予以調高,并給出了詳細的調整計算公式。
2008規范中對招標控制價的錯誤如何處理未做說明,2013規范新增了對招標控制價投訴與處理的規定:投標人經復核認為招標人公布的招標控制價未按照本規范的規定進行編制的,應當在招標控制價公布后5 d內向招投標監督機構和工程造價管理機構投訴。當招標控制價復查結論與原公布的招標控制價誤差大于±3%的,應當責成招標人改正。招標人根據招標控制價復查結論,需要修改公布的招標控制價的,且最終招標控制價的發布時間至投標截止時間不足15 d的,應當延長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
在規費組成上,新規范取消了工程定額測定費和危險作業意外傷害保險,新增了工傷保險,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對造價管理的需求。
2008規范中缺少合同解除的價款結算與支付相關條文,新規范對因雙方協商一致、不可抗力、承包人違約及發包人違約導致的合同解除情況下的價款結算與支付做出了詳細說明,明確了承發包雙方的權利與責任,可以減少爭議。
新規范還新增了工程計價資料與檔案說明,對計價資料的有效性、采用形式、交接、傳遞,計價檔案的整理、保存等均做出了明確規定,提高了造價文檔的管理工作的規范性。
2013清單計價規范是一本融全過程工程計價技術與管理于一體的規范,其涵蓋從招投標開始至竣工結算為止的施工階段全過程工程計價技術與管理,使工程施工過程的每個計價環節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并按施工順序承前啟后,相互貫通,構筑起規范工程造價計價行為的長效機制,對我國造價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有著重要促進作用。限于文章篇幅和筆者水平,本文介紹有限,不可能囊括2013清單計價規范所有的變化,還需廣大造價從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慢慢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