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樂業
(貴州省都勻公路管理局)
鳳凰縣沱江大橋位于中國湖南省鳳凰縣,通向貴州銅仁大興機場,一座大型四跨石拱橋,長328 m,每跨65 m,高42 m,計劃投資1 200萬元。從鳳凰縣到貴州銅仁大興機場的鳳大公路堤溪段,原本定于八月底竣工通車。作為湘西自治州五十周年州慶獻禮。該橋與2007年6月15日被撞垮塌的廣東九江大橋同為湖南省路橋建設集團公司建造。
2007年8月1日下午,北京時間16時45分許,主體工程完工,已經開始拆卸腳手架。大橋突然坍塌。現場約有100多人,成功逃離、救出86人,20余人失蹤。到8月16日止,共有41人遇難。4人生還,22人受傷(其中危重2人、重傷1人)。部分遇難者家屬獲5萬安葬費。大橋坍塌損害了橋下通過的取水管道,鳳凰縣自來水廠,從8月14日早晨開始,在縣城范圍內停水,居民及游客用水困難。湘西外宣辦官員證實,一個多月前,第三個橋墩發生下沉現象,加固以后繼續施工。被媒體認為是豆腐渣工程。
從安全質量的角度看,在立項審批上,是否合法合規,有沒有做過安全評估論證;在選址上,對橋墩平臺的地質條件是否經過了科學勘測,地質資料是否準確,是否安全可靠;在設計上,設計原則是否合理,是否對拱橋橋型的質量、安全有保障性措施;在施工中,是否遵守操作規程和技術標準,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在工程監理上,是否監管到位,尤其對工程質量、安全問題,是否嚴格把關;在項目管理上,是否落實了業主負責、招投標等項制度,是否存在層層轉包、違法分包、以包代管等問題。通過闡述,我們可以將橋梁事故原因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大類,同時也可以細分為自然災害、設計施工不合理、撞橋超載、加固拆除不合理這4類。
沱江大橋施工工期過緊,施工中變更了主拱券砌筑的程序,拱架拆卸過早。據了解,因為湘西自治州要進行50年州慶,所以沱江大橋施工采取了項目倒計時。6月20日主拱券的砌筑完成,第19 d開始卸架,養護期不夠,比規定少了9 d。按規定,大橋養護期是28 d。因為養護期減短,大橋拱券承載能力減弱。
施工中,就已經發現橋墩的地質構造比較復雜,而且還發現0#橋墩下面有嚴重裂隙。施工中雖然對此處進行了一些處理,但現在看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橋垮塌的方向從0#橋墩開始,像積木一樣順一個方向垮塌。
主拱砌筑質量有問題。砌筑要使用料石,才能夠相互咬合。但事故后發現,塌下來的主拱券中還有片石。而且砌筑的砂漿混凝土不飽和,未填實,有空隙、空洞。另外,沙石含土量比較高。沙石應該用水洗過的沙,一含土就影響混凝土的凝結力。
制定適用于自身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辦法,質量工作制度和質量獎懲辦法,使質量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堅持“誰施工,誰負責質量”,落實質量責任制,經常開展工程質量自查活動,獎優罰劣,增強全員的質量意識,促進工程質量創優。工程上的關鍵工序和質量通病,有針對性的防范技術措施和特別的施工工藝程序。
嚴格按照國家、交通部頒發的施工技術規范、標準和施工設計圖,以及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施工。積極配合監理、甲方及政府質量監督站對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堅持對各道工序進行書面技術交底和操作要求交底,質檢人員要嚴格按照技術交底檢查驗收。確保工程質量達到或超過技術交底要求。加強質檢、試驗工作。選定優秀實驗室,由市技術監督局對其進行計量認證并取得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對其進行技術資質審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檢測。
墩身及剛構橋線型控制安排專門的測量小組,配備計算機、全站儀、經緯儀、激光鉛直儀等儀器,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堅持換手測量,杜絕測量錯誤。開工前,對本工程所需的各工種人員進行上崗培訓考核,培訓學習本工程質量標準,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按施工要求分預應力、腳手架、模板、鋼筋、混凝土、瀝青路面等專業班組,現場設責任牌,掛牌上崗。強化技術管理,大力開展技術攻關。建立以項目部總工程師、技術主管、技術骨干各級技術負責制的技術管理體系,實行各級技術人員崗位責任制。成立課題組,跟蹤反饋,解決質量隱患。
如樁基混凝土、墩臺混凝土、梁體混凝土的配合比選用,橋梁變形參數的確定等,必須有試驗數據予以支持。堅持嚴格的質量評定和驗收制度,工程質量的好壞,關鍵是過程質量控制的結果。因此,必須嚴格控制施工過程和質量,以抓好工序質量確保分項工程質量,以分項工程質量保證分部工程、單位工程和整個建設項目的工程質量。
橋梁的坍塌事故,不但影響交通的正常運行、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社會的穩定,而且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通過對沱江大橋坍塌事故原因的案例進行探究,同時根據案例羅列了一些事故預防對策,如果能夠加強人員的安全觀念和建立完善的質量安全監督體系,必然能夠降低事故的可能性。
:
[1]胡漢舟,葉梅新.橋梁事故及經驗教訓[J].橋梁建設,2002,(3):71-72.
[2]石利強.鋼筋混凝土橋梁耐久性不足成因分析及對策[J].山西建筑,2005,(1):66-67.
[3]范立礎.橋梁工程安全性與耐久性——展望設計理念進展[J].上海公路,2004,(1):73-74.
[4]許鐸.橋梁工程施工中事故環境風險評估[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