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琳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根據制造方法,鋼纖維類型可分為剪切鋼纖維、切斷鋼纖維兩種類型,另外還有熔抽鋼纖維、切削鋼纖維。剪切鋼纖維類型是由剪切冷軋薄板制成,寬度是0.25~0.9 mm,厚度是0.20~0.50 mm,抗拉強度在500~800 MPa之間,其與水泥砂漿的粘結性能較好于切斷鋼纖維。切斷鋼纖維類型具有的抗拉強度比較高,但其與水泥砂漿材料的黏結性能相對比較差。對鋼纖維材料表面作適當變形處理,變成末端帶鉤,表面具有波紋形狀以及刻痕的鋼纖維,或變平面與圓截面呈規律交替出現的鋼纖維,能冥想改善其具有的力學性能。熔抽鋼纖維是通過熔融的鋼水甩制而制成,鋼纖維強度跟熱處理條件以及熔鋼成分的不同而不同。以旋轉性銑刀切削厚鋼板或者銑刀切軟鋼錠制成切削鋼纖維材質,其截面為三角形,且強度大于原材料的強度,和水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結性。鋼纖維材料的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均較高,約為水泥基材料的五倍。鋼纖維材料也能制成不同種變截面,幫助增強其與水泥基材料的握裹力。
當鋼纖維摻入量相當時,其具有的力學強度會隨著鋼纖維長徑比例增加而增加,長徑比例編導63時,力學性能增加顯著。長徑比例太小,混凝土混合材料具有較好的施工和易性,但增強效應卻很難發揮出來。長徑的比例太大,則容易導致纖維出現交叉結團的現象,且很難將其分散。增強彎拉的強度和提高其他性能是鋼纖維混入混凝土的主要目的,因此應盡可能大地增加鋼纖維的長徑比,且施工和易性能的長徑比例則應是盡可能小。實踐表明,鋼纖維長徑比在50~70之間為宜,直徑長度為0.4~0.7 mm間為宜。
鋼纖維的混入量不斷加大,使得混合型材料的表面積比不斷增大,從而占據了一部分的攪拌水,促使攪拌物質的坍落程度越來越小。增大拌合物質內部存在的摩擦力會導致攪拌物質和易性的下降,最終導致混凝土的強度越來越差。若鋼纖維的混入量在0.5%以內,則和易性增強不顯著。當纖維長度是30 mm,直徑是0.8 mm,混入量為3%時,具有和易性效果還是比較好,但其成本的費用相對比較高。所以,纖維的最大混入量應為2%,通常情況下,其混入量為混凝土總體積的0.9% ~2%。
該工程案例是某縣城于1992年修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街道,該街道路面厚度是20 cm。隨著交通通行數量增加,而且重載車輛明顯增多,導致該混凝土路面出現斷板不斷增多,因此決定在該街道原有基礎上加鋪一層鋼纖維混凝土面層。該街道長達1.20 km。路面幅寬為2×6 m,施工設計:將現有損壞比較嚴重的混凝土塊進行鑿除后使用C15素混凝土進行填平補強,從而達到原街道路面厚度;對于損壞不嚴重的板塊可按照具體損壞程度選用C15細石混凝土進行填平;鋼纖維混凝土層厚度為13 cm,選用CF35。
水泥:使用普通的硅酸鹽型水泥,其類別為42.5級。中粗砂:選用3.0細度的機制砂,且經石灰質巖石進行加工處理,最大粒直徑(0.48 mm),級配應符合相關標準,采用沖洗法檢測含泥量應不超過1.0%。碎石:選用來源與砂料同料場的碎石,也可以選用石灰質巖石進行加工之后制得,碎石料最大粒直徑是30 mm,級配符合相關標準,測得含泥量不超過1.0%,片狀、針狀顆粒含量不超過5.0%,表面潔凈。鋼纖維:采用低碳鋼剪切扭曲類型,長度為30 mm,當直徑達到0.6 mm時,鋼纖維強度達到380 MPa。混凝土抗折強度設計為6.5 MPa、抗壓強度為35 MPa。
因此,鋼纖維摻入比率為1.2%,砂摻入率為48%,水灰摻入比為0.45%,具有的坍落度是23 mm。7 d抗壓及抗折強度分別為36.7 MPa和6.26 MPa;28 d 抗壓強度為47.5 MPa,抗折強度為7.02 MPa。
(1)分散設備的設置。于攪拌器處安裝振動型的鋼纖維分散機,可以有效地解決因鋼纖維材料的一次性投入而造成的結團現象。分散機的分散水平接近40 kg/min,機械運轉功率1 kW。同時,在攪拌機上安裝分散機使其分散材料所需時間長,且攪拌時間增加,導致生產效率低下。
(2)投料方法。首先選用干攪拌方法,后使用濕攪拌法,可有效地避開鋼纖維產生結團的現象,其投料順序為:投入砂-投入鋼纖維-投入石子-投入水泥。在攪拌機進行干攪拌1~2 min,然后加入水進行濕攪拌約2 min,總拌和時間不能超過6 min。拌和時間太長容易出現鋼纖維結團,并且一次攪拌不能超過攪拌機總容量的33.3%。
(3)選擇強制類型攪拌機。選擇250 L容量的鋼纖維混凝土攪拌機,其使用的是雙錐反轉出料方式的攪拌器。混入鋼纖維量為1.2%,坍落度相對來說比較小,且減少攪拌機的使用率可以很好的減少或防止其超負荷性運作。
(4)振搗與攤鋪作業。在鋼纖維混凝土的澆注過程中,倒料時應相壓18 cm左右,且不允許存在顯著的澆注街頭情況,從而保證鋼纖維混凝土的連續性。攤鋪路面時應先使用攤鋪機進行初步攤鋪,再采用人工進一步整平。振搗時若采用插入型振動棒,會形成鋼纖維聚集在振動中的振動棒四周,從而造成集束效應。因此,應采用平板型振動器進行振搗,以保證鋼纖維的分布接近二維分布。振搗棒的插入應沿著路線的方向,且鋼纖維的分布應為豎向條狀集束,從而確保路面邊角混凝土的密實程度,還有助于抵抗板溫度應力以及收縮應力,有利于荷載作用的傳遞。
:
[1]王強,王嬌,楊明飛.鋼纖維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J].路基工程,2009,(6):204.
[2]楊大為.現代路橋施工中鋼纖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1,(23):395.
[3]李霞.鋼纖維混凝土路面工程中的施工質量控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23):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