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傳波
(杜蒙縣公路管理站)
在公路養護的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較為常見,因為公路養護經費預算的增長幅度較小,再加上日常保養經費較為緊張,導致公路養護的設備使用率及其質量較差的狀況。目前,公路養護工作主要依靠傳統的手工養護,很明顯說明了公路養護機械化水平不高,自然會影響到養護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目前,我國公路養護管理套用的依然是事業型養護管理體制,這種管理模式很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這種管理模式不僅職責不明,而且責任不清,嚴重制約著養護質量的提高和養護規模的擴大。
公路養護工作就目前來看相對被動,主要表現在養護市場封閉運作、養護市場主體及各項制度不完善以及養護市場模式沒有明確規定等。
由于套用計劃經濟模式,導致各地養護機構重復設置,直接影響到養護隊伍人員的膨脹,這是最為嚴重的現象之一,此外,對養護隊伍的素質問題也沒有明確的規定或培訓,使得養護隊伍在應用技術及新方法受到了影響,制約了公路的養護工作。
現代化的養護公路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養護機械化可以全方面的提高服務水平,同時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公路養護工作必須立足于養護作業機械化、配套率以及專業化,并培養出技術熟練的養護隊伍,才能從根本上保障養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具體包括學習、引進先進國家的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等,開發節能、高效、低噪聲與低污染等較高的養護機械,同時提高養護機械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盡可能快的熟練其操作,適應公路安全、快捷的作業要求。
良好的制度是規范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才能使各項工作有效有序的運轉起來。就公路養護的管理制度而言,原有的規章制度已不符合當前我國社會發展與公路養護工作的需求,自然應該將其摒棄。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與當今社會發展以及公路養護相適應的管理制度,進而嚴格按其實行養護工作,做到建養并重,實現我國公路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嚴格實施分級管理,對公路的養護管理實行統一標準的規劃調度;大力培育并開放公路養護市場,真正實現養護管理用人機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會;技術全面、訓練有素、機械配套、安全措施的專業化養護隊伍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立并完善公路養護管理數據庫,充分發揮其各項信息系統,最終實現公路的養護工作根本性的提高。
我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對公路建設及養護的成功經驗,制訂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條例,使公路養護得到最充分的保障。其中,加強政府對公路行業的監管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如明確規定經營性公司依法履行養護與維修等義務,才能進行合法的收費與經營。政府對于公路養護工作也應制定一套相應的操作規程和規范,以便對養護工作實行社會監理和理論監督。此外,對級別較高的公路在設計與施工時,應明確規定有關的養護管理要求,制定出相應的公路養護方案,特別強調公路的養護責任與義務,可以采用相應的法律手段對其進行約束。
公路養護工作需要利用高科技檢測來促進工程質量監測,其中包括高精度的傳感器、雷達技術等高科技手段。與以往的人工檢測相比,養護隊伍的技術力量必須總體提高。甚至應該培養出一組安全措施完備的專業化養護隊伍,這樣才能完成公路各種突發事故的搶修工作。
總之,在社會經濟不斷向前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公路養護監理工作任重而道遠,任務艱巨,做好公路的養護管理,是公路和管理部門以及經營企業不可推托的事實。
公路建設不斷發展,公路的養護與管理工作也在不斷發展,只有使養護管理水平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最終走出一條完全適合我國公路事業的道路。養護監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之后的工作中,養護監理工作必須在正確的領導下,認真踏實地開展起來,提高養護管理水平,推動養護體制改革的順利發展。作為一名養護人員,不斷研究和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養護技術,爭取為我國的公路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
[1]趙振東,陳惠民.公路養護工程常見病害及防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文德云.公路養護保養新技術、新材料[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養護市場準入暫行規定[S].2003.
[4]樊建強,徐海成.對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交通企業管理,2006,(7).
[5]周偉.新時期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戰略與政策選擇[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6]孫祖望.瀝青路面養護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