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婷婷
(東北林業大學)
(1)加強宣傳培訓,促進節能減排。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是前進的動力。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決定工作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基于以上認識,龍江道路運輸突出抓了“五結合、五增強”。一是結合各項培訓,增強行管部門負責同志的節能減排意識。把節能減排工作納入行業管理體系之中。二是結合貫徹落實《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檢測和監督管理辦法》(交通運輸部2009年第11號令),增強行管人員的節能減排意識。十分重視對節能減排人才的培養,派專業人員到先進省份參加學習,提高行管人員節能綠色道路運輸意識與業務素質。三是結合交通運輸部發起的“車、船、路、港”千家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增強運輸企業的節能減排意識。四是結合從業人員培訓,增強廣大營運駕駛員的節能減排意識。五是結合每年的節能宣傳周(6月10日~16日)活動,增強道路運輸行業的節能減排意識。
(3)加強結構調整,促進節能減排。近年來,龍江道路運輸十分注重道路運輸發展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問題的研究,道路運輸發展戰略和規劃編制實現了長足進步。先后制定了《黑龍江省“十一五”道路運輸發展規劃》、《黑龍江省農村客運發展規劃》、《黑龍江省國際道路運輸發展規劃》等,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全省道路運輸長遠戰略規劃體系。
一是運力結構調整效果明顯。通過嚴格準入條件,保持運力與運量的相對平衡,合理投放運力,降低運行消耗。對高耗油、高污染、老舊汽車、船舶嚴把準入關,做到不符合節能減排條件的汽車、船舶不得進入交通行業。加快淘汰老舊車輛,鼓勵更新節能型車輛。積極引導和鼓勵運輸企業投放節能、大型、專業化運輸車輛和綠色環保車輛進行營運,加大節能改造力度,降低運輸工具能耗,更好地發揮能源使用效率。據統計,截止目前,全省營運客車中高級車達到1 174臺,占營運客車總量的7.8%;重型載貨汽車、廂式貨車達到9 515臺,占營運貨車總量的3.5%。
二是企業結構調整效果明顯。繼續推動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的優化,完善市場準入、退出制度,鼓勵客貨運輸企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提高運輸的組織化程度。客運方面,大力推進公司化改造。進一步加強對運輸企業的政策引導,使其充分適應節能減排等行業政策的調整變化,積極參與到對現有零散車輛、掛靠車輛以及現有運輸企業之間的聯營、并購、重組、股份制改造上來,使運輸企業由主要依靠行政干預實現規模擴張向主動占領市場轉變,由以掛靠經營、承包經營為主向以公車公營為主的實體型企業轉變。貨運方面,大力推進傳統貨運業向現代物流業轉型。進一步加強貨運組織和運力調配,有效利用回程運力,降低空駛率,更好地發揮能源使用效率。積極構建快捷運輸網絡,提高運輸市場信息化、組織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以降低單車運輸成本和能耗水平,大大提高運輸生產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是基礎設施結構調整效果明顯。積極主動建設和完善與其他運輸方式更為有效銜接的道路運輸站場服務體系,大力推進節能型基礎設施建設,并取得積極進展。
(3)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節能減排。近年來,我省道路運輸不斷加大對節能減排科技的資金投入,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運用。
在科技研究方面,我省組織研發了《黑龍江省道路運輸車輛能源消耗水平研究》,課題結合我省運輸企業的實際,遴選10余家客貨運輸企業,針對9大類車型,共計1 000臺在用車輛,進行燃油消耗分車型分層次抽樣統計,獲取了全省781臺客貨運輸車輛1個月的燃油消耗量數據。取得了總體燃油消耗水平的評價結果,提出了促進我省道路運輸企業車輛燃油消耗管理水平的應對措施。
在科技應用方面,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工作,將安裝GPS作為新增和更新長途客車、旅游車、重型載貨汽車的前置許可條件,在全省各級運管部門和客運、旅游、危貨運輸企業分別建立監控平臺。黑龍江省道路運輸GPS監管與服務平臺已入網營運客車4 036臺,入網旅游車輛648臺,入網危貨車輛2 784臺。
一是道路運輸業粗放型的經營發展模式是道路運輸業能源消耗較高的主要問題,突出表現為道路運輸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水平較低,大部分經營主體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缺乏主導運輸市場的龍頭企業;二是道路運輸組織化程度較低,各種運輸方式銜接達不到通暢,運輸平均運距短,車輛空駛率高,現有運力沒有充分發揮效用,運輸資源浪費較大;三是在偏遠鄉村還存在技術等級低、能源消耗大的運輸車輛;四是節能降耗的新技術、新工藝在道路運輸領域內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五是運輸企業節能減排意識淡薄,企業內部缺乏節能降耗的獎勵機制。
工作目標:加快建立以低碳為特征的道路運輸體系。一是道路運輸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對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進步降低;二是新型能源車型、環保車型得到進一步推廣,全部營運車輛達到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三是節能駕駛培訓大幅普及。
主要措施:
(1)開展低碳運輸體系研究。提出低碳運輸運輸體系的內涵、要求和政策措施,提出建設低碳運輸體系的基本思路、基本模式和相關指標體系,提出建設低碳運輸體系的指導性意見。
建立道路運輸行業節能減排指標和相關技術標準體系。加快建立道路行業能源消耗和排放統計及分析制度,將節能減排統計指標納入道路運輸部門統計體系。將道路旅客運輸、貨物運輸、公共交通運輸能源統計指標納入部門統計制度范疇。
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完善道路運輸環境保護綜合協調機制,繼續抓好節能減排示范項目。
(2)調整運力結構,提高運輸組織化水平和運輸效率。優先發展環保車輛,降低車輛尾氣排放。力爭每年以1% 的增長速度發展高級客車,加快車輛更新步伐,加速淘汰能耗高、技術落后車輛。在新增或更新城際班線和省際、市際旅游車輛,要求達到歐3排放標準;在新增或更新農村一級、二級網絡班線車輛,要求到達歐2標準;在跨市、跨省班線新增和更新車輛時,要求為全承載車輛。
加大客運車輛、公交車、出租車公司化改造力度,提高運輸組織化程度。嚴格控制新增客運班車和出租車運力,實載率低于70%的在營運線路不予新增運力。全面推動網絡化運輸等高效運輸組織模式的發展,提升運輸效率。
(3)加強營運車輛能耗控制。實施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和準入制度。嚴格執行《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檢測和監督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燃料消耗量檢測、車型動態管理、車輛配置及相關參數核查等配套監管制度。建立《道路運輸證》配發與車輛燃油消耗量檢測緊密結合的工作機制,不符合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的車輛,不得進入道路運輸市場。加快推進《營運客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測量方法》和《營運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測量方法》的貫徹實施工作,同時在國家已有的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中積極爭取加大對重型載貨車、大型營運客車及各型公交客車補貼力度,推動高耗油營運車輛提前退出運輸市場。嚴格開展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的檢測工作,加快開發適合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使用的汽車油耗檢測設備及檢測方法。實施科技節能,加快對現有營運車輛節能改造工作,力爭用5年時間使在用營運車輛全部符合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
(4)推動公共運輸的節能發展。協調有關部門出臺鼓勵和支持公共交通發展的相關政策,支持公共交通行業的車輛更新和節能改造,強化調度系統建設,減少出租車空駛率,提高運輸效率,降低單位能耗。降低公共交通的成本,降低公共交通出行費用,吸引、鼓勵更多群眾選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