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
(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
工程機械租賃行業的管理比較松散,特別是在許多細節方面缺乏妥善的管理。受傳統思想和經營管理模式的影響,在工程建設單位中權利和責任區分不明確,出現問題時,互相推托責任。機械租賃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得不到保護和科學指導。另外,租賃費拖欠現象普遍存在,造成租賃公司周轉資金困難,使工程機械租賃公司常常因被拖欠的租金數額巨大而陷入經營困境,這種困難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最終將導致租賃企業破產。
首先由于缺乏法律法規的保護,致使工程機械租賃業的秩序處于混亂的狀態,沒有統一的經營規范和標準來約束租賃業工作人員的行為,工程機械設備租賃合同不具備法律的效力,因此租賃雙方的合法權益也很難得到保障。其次沒有專門的部門檢查工程機械租賃業是否有經營資格,機械設備的質量也沒有得到質檢部門的重視,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旦出現問題,租賃雙方找不到具體負責的部門解決糾紛,遭受損失時也就很難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阻礙了我國工程機械租賃業的發展。
我國把工程機械租賃業的租賃集資當成是貸款行為,因此,在稅收政策上把租賃業的經營活動看作是一種商業行為,普通銀行不為機械設備租賃業作信用擔保,也不接受工程機械租賃業的貸款抵押。此外,保險業也不受理機械租賃業保險工作。沒有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國工程機械租賃業就缺少了前進的動力。
(1)工程機械租賃業能有效地緩解工程建設企業資金短缺、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使資金能夠更加合理地利用,促進投資市場的發展。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同時也意味著企業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這樣的環境下,工程建設單位為了競標成功就不得不打價格戰,這種通過壓低價格爭取工程承建權的形式,使企業獲得的利潤越來越少,對工程建筑單位的發展不利,更難促進工程建設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因此,工程機械租賃特別是使用率較低的工程設備,如果通過工程機械租賃公司租賃,既能獲得機械設備的使用權,又能解決工程建設企業存在的資金問題。
(2)有效提高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
過去工程建設單位往往都要購買大量的機械設備,實際上工程機械設備的使用率是比較低的,有些機械設備在施工的過程中并不經常使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在施工過程中有些設備長期的閑置又沒有專門的人員負責設備的維護、保養,從而導致機械設備嚴重老化,造成嚴重的的資產積壓,阻礙建設單位發展。工程機械租賃市場的形成可以緩解工程建筑單位在機械設備投資上的壓力,讓這些工程建設企業固定資產的機械設備進入市場,利用市場對其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工程建設單位的資金浪費,機械設備在租賃公司會得到專門工作人員的管理、維修和保護,也促進了我國機械設備管理水平的進步和提高。
(3)工程機械市場可以讓工程建設企業更方便地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學習先進技術。
經濟的發展能夠帶動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對工程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需要與國際接軌,需要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如果工程建設單位直接到國外去采購所需的設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工程建設的投資成本,同時,也會受到進出口貿易制度的種種限制,影響了工程建設的進度,施工不能按計劃進行。而作為工程機械租賃的公司本身就有大量的設備資源,為了提高公司的競爭力也必然隨時關注行業動態,及時引進先進的工程機械設備,租賃公司之間也可以根據公司業務的需要互相調用機械設備,通過工程機械租賃妥善地解決了施工企業這一難題。
政府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工程機械租賃業存在和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強對租賃業的規范和管理,成立專門的部門機構對工程機械租賃市場進行統一的規劃,解決租賃市場的矛盾和糾紛,監督工程機械租賃市場的經營活動,結合租賃市場變化和建設行業的發展情況,給租賃業及時、科學的指導。
政府要根據市場經濟規律,結合工程租賃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盡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工程機械租賃業的管理力度和效力,保障租賃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遏制租賃業的不良風氣。政府要合理調整稅收政策,完善工程機械租賃業的市場準入制度,為機械租賃業的提供有利的發展環境。
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輔助和支持,特別是電子商務在各行各業中的得到廣泛應用,租賃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發展業務,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另外,多元化發展已成為主流,租賃業也要努力實現經營主體、經營方式的多元化。
我國工程機械租賃行業起步較晚、發展還不夠成熟,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資源配置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等問題。通過政府、企業、社會多方面的支持,采用科學的經營管理方法,我國工程機械租賃業的發展必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1]張利.徐州工程機械租賃市場淺析[J].今日工程機械,2011,(8):12-13.
[2]張文英.機械租賃的發展與前景初探[J].山西建筑,2010,(4):8-9.
[3]劉佼.2011年中國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那些事兒[J].工程機械文摘,2012,(1):37-38.
[4]劉春龍.2009年中國工程機械租賃行業調查結果及分析[J].建筑機械,2010,(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