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兵
(南京市公路運輸管理處)
完善道路貨運行業管理體系的思考
王海兵
(南京市公路運輸管理處)
通過分析當前道路貨運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做好道路貨運行業管理的必要性,提出要以法律體系完善和信息化建設為基礎,從行業發展規劃、市場宏觀調控、強化市場監管、社會公共服務和安全運輸保障等方面入手,實現道路貨運業“運輸更安全、服務更便捷、質量更可靠”的發展目標。
道路貨運;管理體系;思考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給道路貨運行業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經營手段等都帶來了巨大變革。運輸貨運經營業戶不斷增加,運輸車輛、設備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運輸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但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仍未改變。業戶多、規模小、運輸組織散、效率低、車容車況差,“多、小、散、差”形象地反映了現在道路貨運行業的整個狀態。低端運輸需求基本滿足,甚至供大于求,但高端運輸需求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
道路貨運行業準入門檻低,規模散、小,車輛掛靠現象十分普遍,很多業戶處于“找米下鍋”的狀態,運力市場集中度相當低。大多數業戶以單車承包和掛靠經營的模式從事運輸生產,導致空駛和超載現象并存而且相當嚴重,運輸效率低下。行業的運輸組織方式也較為單一,甩掛運輸、節點運輸和多式聯運等高效運輸組織方式的優勢還難以體現。
貨運站(場)是道路貨運重要的基礎設施,不僅投資大、回收周期長,且附加值較低。目前許多貨運站(場)多以停車、倉儲、配載等為主,設施簡陋,搬運裝卸設備落后。地方政府在城市規劃布局,土地開發利用時,往往不愿將有限的土地資源用于貨運站(場)的建設,造成現有的貨運站(場)缺乏系統規劃,投資、建設相脫節。
隨著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道路貨運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新的形勢要求下,舊的管理體制目前顯然己不再適應,迫切需要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迅速改變原有的管理體制,最大限度地發揮道路貨運行業管理職能,統籌規劃、統一管理和協調發展。
道路貨運業的發展,將不斷改變市場結構,提升運輸效能。如果管理不適應,就會出現失控、發展不平衡、經濟效益差等問題。由于道路貨運業固有的規律和特性,只有通過行業管理,才能消除政出多門、條塊分割的弊端,理順和協調好各種關系,從宏觀上、全局上綜合地、系統地研究解決全行業的問題。
按照系統論的觀點,現代交通運輸是一個由多種運輸方式和各個運輸環節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綜合的、互為補充、互相制約的系統工程。只有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對整個交通運輸系統進行科學的組織和管理,建設具有系統化、網絡化、現代化的綜合運輸體系,才能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和綜合運輸能力。這種全面系統的科學管理,只有建立在行業管理的基礎上才能實現。
所謂行業發展規劃,就是指綜合運用各種理論分析工具,結合行業實際現狀,充分考慮行業當前和短期發展需求,著眼于未來行業長期發展態勢,對行業的結構體系、發展定位、空間布局、外部影響、實施方案等作出全面系統的科學定位。行業發展規劃需要爭取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要與發改、規劃、經委、國土等部門綜合協調,有針對性地解決行業發展中的問題。行業發展規劃一定要具有超前性、長期性和可操作性,才能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為今后道路貨運業的發展指明方向,保證相關產業鏈各方的均衡、協調、有序發展。
當前,“多、小、散、亂”問題已成為制約道路貨運行業結構優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市場宏觀調控應主要從市場準入、運力調控、行業品牌建設等方面入手,促進傳統道路貨運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可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出臺行業管理地方性法規,根據經營類(項)別、車輛結構對應不同的準入標準,防止過度競爭。要通過優化道路貨運市場資源配置和運力結構,促進道路貨運行業從“多、小、散、亂”向“大、優、精、強”轉變;通過發布道路貨運價格成本指數,引導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通過改善道路貨運經營環境,凈化道路貨運市場秩序,促進道路貨運業健康有序發展;通過采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提高車輛運輸效率,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
強化市場監管就是要從業戶、車輛、人員、貨源等方面入手,依法建立起規范經營行為、穩定市場發展、改善運輸環境、促進公平競爭的監督管理機制。要根據《行政許可法》、《道路運輸條例》的有關規定,按照貨運經營許可的條件,嚴格審查企業經營主體資格、運輸車輛和從業人員;按照《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的要求,加大對違規裝載貨物源頭的監管力度。對已進入道路貨運市場的業戶,要以推進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為契機,對已不具備道路貨運經營條件的業戶進行限期整改;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依法吊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或者吊銷其相應的經營范圍。在市場巡查和源頭檢查中,要在提升執行力和公信力上下功夫,對貨運市場中不規范經營的行為通過教育、處罰和計分考核,建立運輸企業、車輛和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
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完善管理職能、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模式的需要。社會公共服務主要包括信息服務、培訓教育和業務指導。信息服務就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為貨物運輸供求雙方提供渠道,建立運輸信息的收集、整理、發布和監測服務,為社會和公眾提供真實可靠的交易平臺。培訓教育就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結合當前道路貨運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偏低、安全責任大、業務技能高的特點,通過開設培訓班,為從業人員全面系統的補充新知識,提高他們在新形勢下安全行車的能力和水平。業務指導就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立足當前道路貨運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經常性到重點聯系企業實地調研,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分析、總結、推廣重點企業經營發展經驗,為道路貨運業提供政策咨詢和業務指導。
安全運輸保障就是要求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依法建立起安全生產、安全管理、安全運輸的制度、規范和辦法等,道路貨運業的安全既包括車輛和貨物的安全,還包括人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見,安全在道路貨運業特別是在道路危險貨物運輸業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安全運輸保障主要包括安全管理體系和應急運輸保障。
安全管理體系是指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以及運輸企業內部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規定。如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業務操作規程、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等,目的就是要促使道路運輸企業落實好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將制度中的各項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為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開展事故處置、搶險和救災工作,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建立和完善道路運輸應急保障體系。完善的道路運輸應急保障體系應包括應急反應機制、應急運輸組織、應急運輸保障、應急運輸方案、應急運輸指揮等。
法律法規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依法實施行業管理的法定依據,對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更好地履行監管職責,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政府依法行政的全面推進,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以市場公平競爭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制度保障體系,才能使道路貨運行業管理真正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針對行業管理中的難點問題,積極向上級部門反饋意見和建議,提高行業立法質量。要重點研究道路貨運發展中宏觀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產業政策,制定貨運行業的發展戰略和指導方針;為應對道路貨運行業應對油價上漲的對策措施,建立運價和油價聯動機制;健全和完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建立和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和退出機制。
信息化建設就是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起功能齊全、服務完善的道路貨運信息化管理平臺,為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提供支撐。信息化管理平臺主要由政務管理和公眾服務兩大平臺構成。其中政務管理信息平臺是基礎平臺,它是信息交互和資源共享的核心,主要由運政業務管理系統、運管辦公自動化系統、企業安全監管系統、網上信息查詢系統和數據交換中心等組成。公眾服務信息平臺是建立在政務管理信息平臺數據交換的基礎之上,采取有效途徑,對相關信息資源進行深層次開發和高效率利用,以信息平臺為基礎,以信息交流為紐帶,建立起連接和支撐貨運市場的信息交易活動,提高貨運組織化程度和降低貨運交易成本。
總之,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和發展政策,充分發揮市場對道路貨運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建立具有長期性、科學性和宏觀性的管理體系,引導企業公平競爭,在不斷提高道路貨運服務質量和水平的同時,加強市場監管,為道路貨運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徐亞華.完善道路貨運市場管理有關政策問題的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2011,(2).
[2]李敏,吳群琪.道路貨物運輸行業管理探索[J].交通企業管理,2009,(3).
U492
C
1008-3383(2013)04-0192-02
2012-12-25
王海兵(1979-),男,江蘇如皋人,經濟師,從事道路貨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