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艷
( 林口縣刁翎水利站,黑龍江 林口157600)
刁翎灌區位于烏斯渾河下游,渠首座落在山水間河谷沖擊平原上。灌區內水源是引烏斯渾河水灌溉,渠首為3 孔橡膠壩一座[1]。
經過多年的不斷修整完善現已初具規模。農民用水戶協會的成立,為灌區管理、提高工程運行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引水總干渠渠首,水利站派兩名工作人員常年對渠首工程進行正常管理與維護。刁翎灌區是自流灌區,灌區水源—烏斯渾河水不穩定。
由于近幾年少雨干旱,河水越來越小,初春冰雪融化河水資源還算豐沛,每到夏季烏斯渾河水減少,有時來水不能滿足灌區取水的要求。這時渠首工作人員就要對渠首烏斯渾河水源的流速、流量進行觀測,取得相關數據及時報告給水利站負責配水人員。灌區配水人員根據水稻需水情況及上游來水量,及時調整總干渠下游各級支渠的配水方案。這種配水調水方法可使烏斯渾河有限的水源得到最大的利用。灌區運行至今未發生過大面積的水荒。
春季泡田的第一茬水是當年灌區各級渠道及各類建筑物能否正常運行的關鍵。根據多年運行管理經驗,經過冬春交替的氣溫變化,渠道中建筑物與土方的交接處易產生縫隙,這時渠道在放第一茬水前要放少量的水浸泡渠道,浸泡時間一般為5 ~7 d。在浸泡期間派專人巡堤,如發現險情及時處理。
為確保春季泡田及灌區正常供水,水利站對灌區干支渠灌溉渠道進行分段,每段渠道具體落實到人,每年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分兩次對灌區干支渠道進行割草、滅鼠,防止鼠洞破壞渠道。每段渠道負責人如發現鼠洞及時采取措施投放鼠藥進行滅鼠,并同時義務宣傳附近居民不要在灌溉渠道上放牧,一方面在渠道上放牧有損渠道壽命,另一方面在渠道上放牧,鼠藥容易毒害牲畜。
建立一套良好的配水制度是整個灌區管理的關鍵。灌區所有進水閘門都由專職配水人員負責看管,負責制定輪灌制度
配水人員的主要工作不是開啟閘門,而是到田間地頭義務宣傳節約用水,如何合理用水并經常組織開展《節水灌溉》知識講座,讓農民了解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重要性。每當干渠對各支渠進行輪灌時,提前通知該支渠上的所有用戶,防止各用水戶上灌下排浪費水資源,另外也可避免截留下游種植戶的水源引發用水糾紛。
渠道停水后,全面檢查渠系建筑物的破損程度,做到及時有效的維修、養護及渠道清淤工作。
對防滲襯砌段渠道進行防凍害處理。最有效的措施是在防滲渠道旁50 ~100 m處沿防滲渠道方向挖一條導流明渠,目的是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秋天雨水大、地下水位過高從而產生對灌區渠道的凍脹破壞。
為了推進灌區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灌區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灌區工程效益,增加灌區農業產值和農民收入,確保灌區資產保值和增值[3]。近年來灌區在基層管理工作中,積極探索灌區基層管理模式,積極推進灌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通過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組織,推進了農民參與灌區基層灌溉管理工作開展。自2007年灌區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以來,由農民用水戶協會直接參與灌區管理,提高了農民參與工程維修和節水的積極性,在灌區基層灌溉管理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推進農民用水戶協會以后,農民用水戶成了管理灌區的主人,協會代表了農民利益,農民參與灌區灌溉管理的具體工作[4]。
末級渠系的管理體制由原來的不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利投資不足、水管人員工作量增加、水管單位負擔日益加重[5]。農民參與灌區基層灌溉的積極性不高、節水意識不強。而如今協會成立了,灌溉糾紛減少了,增強了農戶的積極性,灌溉期間用水戶協會加強了斗、農渠統一配水管水及渠道清淤工作。改變了過去無序用水狀況,提高了供水質量,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協會成員積極性很高,節水意識很強。
經過對協會運行前后的調查對比分析表明: 灌區的定額下降了10%,水費也有所減少,用水戶節水增效非常明顯。
成立用水戶協會以來,由于理順了水管體制,明確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產權和管護責任,農民用水戶充分認識到斗渠以下水利工程是自己的固定資產,管理維護是自己的事,農民興建末端水利工程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農民用水戶積極參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各用水小組積極結合新農村建設政府獎勵制度,通過“一事一議”投工投勞開展灌區管理工程建設,保障了灌區工程的正常運行。用水戶協會將斗、農渠、涵、閘設施的維護與收費供水崗位定到人頭,增強了用水戶對工程管護意識,提高了工程的完好率,促進了工程效益的充分發揮。規范了用水秩序,減少了用水糾紛。在規范用水秩序、提高工程運行效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殷秀云,魏恒義. 灌區承包可行性分析[J]. 水利天地,2004(06) :21.
[2]藍秋玲. 灌區管理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40(7) :233 -234.
[3]管振范. 深化灌區管理機制改革,促進灌區可持續發展[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36(4) :97.
[4]呂純波,李玖穎. 關于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的探討[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05,33(5) :91.
[5]宋登群,陳玉芳,劉柏松. 雞東灌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02,30(2)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