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輝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公路橋梁高墩臺施工中,液壓滑模技術是最為常見的技術,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施工技術之一,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缺點。其施工原理如下:利用千斤頂(一般為爬升式)將模板提升到工作平臺,并隨著混凝土的澆灌而不停地向上滑動。尤其在空心壁薄的高墩臺施工過程中,不僅幾乎能實現機械化,施工進度快,而且占地面積小,能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但是對技術性要求較強,必須專業的技術人員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操作,并具備一定的應急處理能力,此外,外觀不好也是一個缺點。
一是滑模應結合施工圖紙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合理放置內外模、支撐、平臺、千斤頂、吊架、操作柜等,且高墩臺上的模板和平臺的組裝應根據軸線進行放樣,在設備安裝的同時還應對其進行檢查;二是安裝好的鋼筋應分層澆灌混凝土,且每層厚度控制在30 cm左右逐層澆灌,混凝土養護過程中應采取水包滴灌的方式進行養護,通常滑模的上升速度控制在每小時半米左右,在澆筑過程中,應連續進行,若需要停止,則應利用千斤頂每小時提升一次,嚴防模板與混凝土粘結,在繼續施工之前,應做好施工縫的處理;三是在高墩臺施工中,應嚴格控制墩臺的豎直度偏差,一般低于墩臺高墩的百分之零點二,但也不能超過20 mm,一般情況下,當模板向上滑動1 m時,就應對準中心進行一次校正,若出現扭曲,應馬上查找原因并及時糾偏,常用的做法是:利用水平儀對每個千斤頂的高差進行觀察,同時將千斤頂應向上滑動的高度在支撐桿上進行劃線做標記,當千斤頂處于同一水平面時,高差不能超過20 mm,兩個相鄰的千斤頂的高差應小于低于10 mm。
所謂翻模施工技術,主要是利用塔吊對大塊鋼模進行提升的的一項施工技術,在施工過程中,以鋼模板牛腿支架以及橫豎肋背帶作為施工平臺的支架,利用塔吊提升模板和施工平臺,為施工人員在平臺上下層模板的安裝、拆卸、澆搗、扎筋、測量等施工提供便利。一般情況下,由于工程進度的需要,墩柱模板主要由廠家定制,且往往是大塊鋼模,每三節為一套,每一節高3 m,除了墩底九米需要一次澆筑之外,還應嚴格按照6+3 m的循環交替模式進行上述的翻升作業,當澆筑完第三節混凝土之后再將是個平臺提升起來,將第一和第二節的模板拆卸之后提升到第三節的上方再進行安裝和校正,方能進行混凝土的澆灌,依次循環直到墩頂。
施工技術的一般流程如下。準備施工→鋼筋安裝綁扎→組裝翻模→內外施工平臺的安裝→安全防護系統的安裝→澆灌混凝土→養護→鋼筋安裝綁扎→拆模板→拆卸施工平臺→翻升底節模板至第四節段→翻升模板循環施工到墩頂。
該施工技術的有點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能極大的克服高墩滑模和爬模的弊端,并集滑膜和爬模優點為一體。二是將施工平臺與模板分成了兩個獨立體系,從而彌補了滑膜施工需要的連續性和施工組織復雜性以及外觀質量感差等諸多的不足,尤其是有效的消除了爬模形成施工平臺的困難。三是其能有效彌補液壓翻模容易產生裂縫、出現偏扭和傾斜等不足,從而避免平臺提升過程中導致套管傾斜和頂部混凝土被拉開以及偏差大等弊端的出現。
在高墩臺施工中,主要采用直徑為25 cm的螺紋鋼作為受力主筋,最常用的安裝技術就是將螺紋套筒和鋼筋連接起來,具有速度較快的優點,但同時也需要較大的成本。傳統的搭焊接方式已經不再實用,不僅速度慢,而且造價高,質量控制難度大。因而在鋼筋綁扎施工時,每綁扎一次的高度應與模板相同,并在模板滑動中進行相應的綁扎,但每段豎向鋼筋的長度應適宜,才能為施工提供方便,當鋼筋需要接長時,也應確保相同斷面內的鋼筋接頭截面面積低于鋼筋總截面面積的一半。因而在焊接過程中主要采取電渣壓力焊的方式進行焊接,就是把兩根鋼筋安放為豎向對接的形式,當兩根鋼筋的斷面間隙通過焊接電流時焊接層的下部產生電弧的過程,從而將鋼筋熔斷,再通過施加相應的壓力完成整個焊接,但所選的焊接材料必須合格,尤其是焊劑應嚴格防潮,并在焊接過程中加大質量的檢測力度,才能確保鋼筋焊接質量的有效提升。
總之,對公路橋梁高墩臺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路橋施工企業,只有充分認識到高墩臺施工在橋梁工程中的重要性,并結合工程實際采取針對性的技術,才能全面確保工程質量的提升。以上僅是筆者從滑膜與翻模施工技術和鋼筋焊接技術對公路橋梁高墩臺施工技術進行的探究,不足之處還望同行批評指正,以一道促進公路橋梁高墩臺施工質量的提升,為整個工程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
[1]許斌.橋梁高墩現澆箱梁施工技術[J].科技創新導報,2009,(10):94.
[2]羅志洋.高速公路橋梁高墩臺施工技術研究[J].科技風,2009,(13):110.
[3]黃荻,李中.公路橋梁高墩臺施工方法及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9,35(4):332-333.
[4]張佐.公路橋梁高墩臺施工技術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9,(6):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