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有
(太原市小店區綜合開發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一個工程項目從立項、規劃、設計、圖紙會審、施工、竣工驗收到資料歸檔管理,要構筑一座堅固、適用、完美的建筑,除自然環境影響外,原料的選購、先進設備的選用、施工的方案、方法、施工的工藝、事后隱患的排除等方方面面無不掌握在人的手中。因而在建筑中只要有把握事態走向的把關人員,掌握了工程中每個環節可能出現隱患的成因,采取了相應的防控措施,預期的目標就一定能夠現實。
要想筑起高質量的工程,在施工前就必須對該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有充分的了解;對該地的地質情況和自然環境了如指掌;對設計圖做出肯定的結論或提出改動的合理建議;對該工程中的每一工序、每一環節及全過程做到心中有數,全面掌控。
選擇好資質合格、素質過硬的監理和工程施工隊伍(包括各分包隊伍),是筑起目標工程的質量保證。它要求施工人員不僅要有技術、工作經歷和經驗,還要有良好的業績。要組織他們簽訂監理和工程承包協議,明確各自的責任,了解工程范圍、質量技術要求、工期和最終的驗收標準。通過相關單位參加圖紙會審,對圖紙中認為疑惑的地方請設計人員給予解答,對設計方案心知肚明是工程開展的前提。同時要及時對承包單位的《施工方案》進行審批核查,確保他們的施工人數和施工設備也是工程目標得以最終實現的保證。
之外還要在施工前對施工人員的住宿、餐飲、娛樂場所和對施工的機械設備安裝地、工程原材料的存放地、工程材料的加工地等做好合理安排。不要因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影響了工程的進度和質量。
1)嚴把原材料采購關。
建筑物作為一種混合體結構,在現實中充分體現了它堅固、經濟美觀的使用價值,而建筑原料作為建筑物構成的分子在其中充分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如何為水泥、沙、石子、水這些建筑原料在構件中安排合理位置和合適用量,設計者為此在圖紙中做了巧妙設計,真可謂將其性能發揮到了極限。然而社會上這些材料質量差異極大,如何進行選用,這就要求在施工中一定要嚴把原料選購關,嚴格按照圖紙要求進料,杜絕一切無標號,標號低或標號不符的水泥、含泥量大而細小的沙子、表面風化或質地松軟的石子、無合格證和質量不達要求的鋼材、管材、質量低劣、強度和剛度不夠的工程模板、木料等材料進入施工場地。只有這樣才能為筑建合格的建筑打好基礎。
2)選用良好的工程機械設備。
選擇先進科學的商品混凝土配比設備、攪拌設備、混凝土運輸傳送設備,優質高效的振搗棒、板設備,科學優良的鋼筋對焊、電弧焊和豎向電渣壓力焊設備等都是控制工程質量的必要手段。
3)狠抓現場施工質量。
把好工序是走向成功的關鍵。一個項目的落實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組織手段來實現。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何時進水泥,何時綁鋼筋,何時上模板,何時拆模板,何時由一道工序轉入下一道工序,都必須一環扣一環,不可逾越,不可盲干。
混凝土是建筑物的肌體。為充分發揮混凝土在工程構件中的主導作用,減少它在應用上的開裂現象發生,就應盡量采用低用水量、少水泥量配比的混凝土;禁止在商品混凝土中任意加水來增加它的坍落度,對離析的混凝土要重新攪拌均勻后方可使用:在澆灌混凝土時,要充分將其振搗密實,使混凝土原料分布均勻;在混凝土接頭或新舊施工縫結合處,要嚴格清除雜物和松散部分:澆灌結束后還要做好混凝土的保護工作:即在構筑物表面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或潮濕的草墊、麻片、進行灑水或噴灑養護劑來保濕;在大風高溫等惡劣天氣還應設置擋風或遮陽設施來阻隔混凝土中水分的過量揮發。
鋼筋是建筑物中的骨架,它對建筑物起著絕對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它的利用和綁扎要做到萬無一失。使用時除要保證鋼筋本身質量外,具體還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材質表面要潔凈、無污染、無浮銹。鋼筋要順直,彎鉤合理、彎曲圓滑,尺寸精準、不多不少,其次在搭接處要有足夠的長度,焊接時要根據焊接質量要求、鋼筋直徑和所處位置決定選用對焊、電弧焊還是電渣壓力焊。還要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保證鋼筋在構件中的位置。
對于使用中的箍筋其尺寸、密度、位置同樣也是保證構件強度的關鍵,必須符合圖紙要求。要充分保證鋼筋在建筑中的絕對地位,做到不缺不錯,不以次充好,不因施工踩踏或澆灌不慎將鋼筋位移。
施工模板是創造優良工程的依托。它的選材和制作要適當而準確。既不要因模板與支架的剛度不足或在施工中模板固定不牢而跑模,也不要因構造不當而帶來在澆灌混凝土時漏水、漏漿、局部形體異常改變和保護層過厚、過薄等現象發生。
落水管、上水管、下水管、天然氣管、暖氣管在建筑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管道除了要保證質量和在施工中對其做好準確定位外,還要保證接口嚴密、固定牢固慎防脫落、漏水、漏氣。
建筑物的室外保溫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針對室外保溫,要嚴格控制保溫材料的質量和在建設中的施工工藝,保證粘結強度,絕不因高空危險或施工難度大就隨便降低粘結標準。要防止事后材料脫落,影響構筑物的保溫節能效果和傷及他人。
先進的儀器和科學的檢測手段是保證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盡管施工中我們狠抓了工程的每一個環節,但工程中的隱患在所難免,有些只靠肉眼難以發現。這就要求我們以高度的責任心,從細處入手,用積累的經驗和科學的儀器(如探傷儀、感應儀等)來洞察構筑物中的每個微小的缺陷,把一切工程隱患消滅在施工過程中。
通過組織各類專業人員對工程進行預驗收,從中找出不合格部分或存在的質量漏洞,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糾正是竣工前保證質量的最后一道工序。這一過程主要用來處理在漫長施工中施工人員因不慎對構筑物帶來的損傷,以及在工程室內外裝修時存在的缺陷。這一工作的開展,為以后工程的順利驗收和創造優良工程奠定了基礎。
另外做好各類圖紙(尤其是對變更過的圖紙)的收集、整理、歸檔也是預防事后建筑物質量出現隱患的依據。
總之,對于一個工程項目從立項到竣工,對每一個環節只要做到心中有數,工作中精益求精,一切隱患都會消失在萌芽中,都會消失在施工的過程中。優良的工程必定屬于勤勞智慧的建筑人們。一座座堅固耐用,經濟美觀的建筑必將屹立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
[1]徐娟娟,田 華.談建筑工程質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2,38(10):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