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宣
(靈寶金源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靈寶 472500)
三門峽市位于我國河南省轄區內,地處河南、陜西、山西三省的交接位置。省內與洛陽市相鄰,南側與南陽市、以及伏牛山相接的、西側臨長安市,有著相當長的歷史發展時期。三門峽市轄區總面積為1.0496萬km2,地形地貌以丘陵、以及山地為主。三門峽市地處內陸中緯度地區,氣候特征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據氣象部門統計資料顯示:三門峽市全年平距溫度在(12.8±1.1)℃左右,全年平均降水量在(620±40)mm左右。三門峽市行政區劃為湖濱區、義馬市、靈寶市。盧氏縣、陜縣、以及澠池縣。轄區內各類礦藏儲量豐富,尤其是金礦,可以說是三門峽市最具優勢的礦產資源。本文試就此區域內的成礦及找礦方向做詳細分析與說明。
有關金礦區成礦背景的研究需要從地質背景、礦產特征、以及下延深度這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結合三門峽地區的地質、地形特征來看,此區域的成礦背景可以做如下幾點分析。
三門峽靈寶金礦是我國較為著名的金多金屬成礦區。區內所探明地質結構以花崗巖帶-綠巖帶,以及不同時期的巖漿巖帶結構共同組成。同時,整體性金礦北側、南側分別發育有太要區域性斷裂帶、小河區域性斷裂帶。內部斷裂帶發育則主要以韌性-脆性剪切帶為主。受到該金礦區域斷裂帶發育特征的影響應當,使得此區域內的金礦成因可以基本歸納為中偏高溫巖漿期后熱液性。礦床類型主要由蝕變巖型、以及石英脈型這兩類所構成。
三門峽靈寶金礦礦化集中區表現出的特征在于:以金礦為主,共生鉬、鉛礦、伴生銀、鎢、銅、硫礦。在區內韌性-脆性剪切帶的發育過程當中,現階段已探明的含金脈-構造蝕變巖帶多表現為東西走向,少部分為南北走向。結合礦脈空間的分布特征,主要可將此區域內的礦脈密集帶劃分為北礦、北中礦、以及中礦待這三個區域。有潛在探明大型、甚至是超大型金礦的可能性。
三門峽靈寶金礦礦源層以太華群為主。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太華群是否能夠向下延深,且向下延深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來說,直接決定著本區域的金礦成礦規模以及成礦質量。結合相關調查研究資料來看,本區域太華群變質雜巖核體是一個有根系特征的地體,屬于華北地臺結晶基底中的一大關鍵組成部分,因此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向下延深。不但如此,三門峽金礦區域所表現出的重力異常問題,太華群可以說是關鍵性的誘導因素之一。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太華群現階段所表現出的下延深度達到了4.7km~13.5km范圍之內。這一調查數據資料說明:對于三門峽金礦區域而言,至少在4.7km深度以內還存在太華群,也就證實這一深度區域內存在探明金礦的可能性。
三門峽靈寶金礦區域受到此區域內剪切構造帶控制因素的影響。這一區域內的剪切構造帶也表現為礦脈特征,有著明顯的殼型特征。相關調查研究資料證實:此類殼型構造帶的主要特征在于:活動時間長、穿時性特征顯著。結合相關工作人員有關三門峽金礦區域的研究資料證實:該區域內長度已知且大于1 000m單位的剪切帶數量達到了80條以上,最長礦脈的斜向深度在5km單位以上,最短礦脈的斜向深度也能夠達到2.7km單位以上,從而使得三門峽金礦區域表現出了突出的深部找礦潛在優勢。除三門峽金礦區域深部具有較為突出的找礦潛力以外,在主要金礦勘探區域的周邊區域同樣具備找礦的潛力。
我們通過對三門峽金礦區域開展深部隱伏礦體定位定量預測,勘探文峪、東闖、楊寨峪、大湖和紅土嶺等礦床深部,分析構造-巖漿-流體成礦系統理論,估算預測的資源量。我們使用地質探礦工程編錄、物化探、取樣與測試、工程測量、資料綜合整理與研究等多種技術方法、手段,對礦床地質特征和成礦規律進行研究。總結出金礦及其規模與脆韌性剪切帶規模(長度)和空間分布密度正相關,并將構造蝕變控礦模型概括為“一街五巷三層樓”。其中“一街”指主控礦斷裂,“五巷”指與主控礦斷裂平行的同序次含礦斷裂;“三層樓”指的是圍巖蝕變分帶或成礦元素的地球化學軸向分帶。這些區域在傳統的找礦研究中受到覆蓋面積較大、交通運輸條件不夠邊界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找礦工作的開展不夠深入。但是,隨著找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結合探測掃描數據來看,這部分區域同樣存在一定的含金異常區域、以及金礦點密集分布區域,因此,同樣可將其作為下一階段三門峽靈寶區域找礦作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小秦嶺金礦田的主要找礦標志為:地質標志以構造控礦模型為主,地球物理標志可定位金礦化,地球化學標志主要依據地球化學元素異常的軸向分帶,其異常可指示下部金礦化。通過對小秦嶺金礦深部開展了定位定量預測,圈定的深部成礦預測區,深部預測金資源量與淺部已查明的資源儲量相當,估算金預測資源量467656kg。驗證了小秦嶺金礦地質特征優勢顯著、礦產特征優勢突出、且下延深度明顯。在此區域展開找礦工作的過程當中,除深部區域具備找礦潛力以外,主要勘探位置周邊區域當中同樣具備顯著的找礦潛力,是下一階段找礦發展方向所在。
[1]葛良勝;鄧軍;楊立強;張艷春;劉蔭春;路彥明;肖力;中國金礦床:基于成礦時空的分類探討[J];地質找礦論叢;2009(02)
[2]范壽龍;何謀春;姚書振;丁振舉;豫西東闖金礦床流體包裹體及穩定同位素研究[J];礦床地質;2012(01)
[3]倪智勇;李諾;管申進;張輝;薛良偉;河南小秦嶺金礦田大湖金-鉬礦床流體包裹體特征及礦床成因[J];巖石學報;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