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融輝 中國醫科大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公有企業單市場在逐漸的走向正規化、科學化和市場化。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公有企業單位管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競爭,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以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更是舉步艱難,壓力重重。因此,在這種形式下,就要求公有企業單位進行經濟管理,調節導向,不斷從市場的角度進行考慮和出發,要以經濟優化作為原則,從企業全局出發,經過合理規劃、分析、預測等,有效的結合公有企業單位人力、物力和財力,竭盡全力保障醫療服務的質量,提高公有企業單位經濟效率和社會效率。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公有企業單位進行各項經濟活動都必然會受到市場經濟的限制和調節,也受到市場規律的支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轉型時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必然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隨著我國公有企業體制不斷深入改革,政府對于公有企業服務采取了廉價的收費方法,導致了超標的費用不能有效地得到補償,造成了公有企業單位運行過程中經濟負荷在不斷的加重,而且企業在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依賴自身的經營收入,采取增加收入、節約支出成為了企業主要措施。
對于面臨壓力而且還要生存的公有企業來說,成本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是企業進行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我國很多公有企業的設備都是國家無償捐贈的,沒有什么成本和效益。因此,在企業進行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對于不理解、不支持的現象比較常見,不僅有反對的現象,而且具有抵觸的情緒。所以說,企業還沒有真正的從自身角度進行考慮問題,沒有扭轉自己的服務思想。對于公有企業,很多的管理者對成本的管理認識還不足,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其重要性,很多人只是認為成本核算只是會計的事情,與自己無關,自己只有拿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工資,才算是所謂的“成本核算”。所以,在這種思想狀態下,人們都對設備沒有做到更好的愛護和管理,沒有充分的考慮設備投入、使用、成本、效益等之間的聯系。
在當前公有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的經濟管理必須要從經濟管理的角度出發,根據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斷優化原則,從公有企業全局利益出發,充分的通過預測、分析,提出具體的實施對策,不斷提高公有企業單位的服務水平,加強公有企業整體管理,更好的立足于市場經濟中,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資金”對于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生存的關鍵,公有企業單位要定期的進行資金的清查,強化資金管理意識,加強資金集中管理,充分發揮資金在企業生存與發展中的作用,更好的促進公有企業單位管理經濟效益的不斷增長。
1.企業對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其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于風險的強化意識也不強。對于每一家公有企業單位來說,經濟管理是進行合理的協調企業經濟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全體員工積極參與的管理過程。然而,現在的很多家公有企業單位的一些員工普遍認為,企業經濟管理只是領導和經濟管理部門的事情,自己只是做好應有的工作就行,其他事情與自己無關、也不相干。也有很多員工覺得經濟管理對于自己很遙遠,不能正確的對待這些事情,就導致了企業的辦事效率低下,經濟管理水平比較低。
2.不規范的實物管理嚴重的影響了企業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對于目前我國各個公有企業單位來說,自身的產權不明確,不規范的實物管理比較常見,雖然有些對公有企業單位管理經費進行了統一管理,但是事實上還是比較分散,導致了公有企業單位在成本核算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完整性和不準確性,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3.長期的計劃性福利挫傷了經濟管理工作。對于我國來說,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和束縛下,主要是體現其社會福利性作為其服務的目的,幾乎可以說是按照政府的指令和國家的計劃進行生存和發展的,投入不計成本,產出不計效益,這就導致了公有企業單位總是處于一種低水平的發展狀態,相關的技術運用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于公有企業單位的經濟補償機制建立還不完善,而且給予的資金、設備等有限,與公有企業單位生存與發展相差太遠,就造成了公有企業單位整體發展水平緩慢前行,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1.加強公有企業單位的經營管理。(1)要加強財務的有效管理,不斷創新財務管理的新模式,強化財務管理力度,要充分的做好預算編制方案,及時更新財務管理理念,促進公有企業單位在生存與發展過程中,人力、財力、物力都能充分的發揮作用。還有不斷加強財務約束力,有計劃的使用資金,實行經費的統一化、集中化管理。
(2)加強成本費用的攤銷,做好固定資產的管理,定期進行資金的清查,器械、設備等出倉、進倉都要清點和做好記錄,保證其安全和完整。
(3)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加強財務人員專業能力不斷提高,實現財務人員的再教育,充分的調動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4)不斷完善監督機制,做好審計工作和內部監督工作,對于財務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修正和改進,保障財務工作的穩步、健康、有序發展。
2.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進行經濟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做好人力資源管理,要不斷的建立公有企業單位激勵機制,做好獎懲機制的建立,充分的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服務的熱情,贏得患者的信賴,更好的樹立公有企業單位良好的形象和信任度。還要不斷的加強高新技術人才的重視,提高技術人員技術水平,積極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有意義的科研活動,充分發揮自身效益,使得公有企業單位人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實現公有企業單位經濟效益的提高。
3.提高服務質量。對于每一個生存與發展的企業來說,聲譽是他們立足于市場最關鍵的因素,也是他們的無形資產。因此,公有企業單位作為當今社會中一個重要的服務部分,就要做好服務工作,加強對患者進行高效率的服務,建設良好的環境,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提高服務人員素質,滿足患者和社會大眾的需求,更好的為自身樹立最佳形象。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醫療制度的不斷深入改革,公有企業單位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加強公有企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就成為了當今公有企業單位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公有企業單位要充分的做好經濟管理工作,充分調動人力、財力和物力,最終實現公有企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常琳.強化公有企業單位經濟管理.不斷提高保障效能[J].財經界.學術,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