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通 湖北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地攤經濟是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的一種經濟活動。從世界各國來看,地攤經濟是一種常見的經濟形式,尤其在城市里,隨處可見,但由于不占主導地位,所以僅被視為一種邊緣經濟形式。在西方發達國家,地攤或許還能帶上些許浪漫的藝術氣息,但在中國,只是人們獲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手段,它更多體現了下層勞動人民艱苦的生活現狀。
地攤經濟一般具有三個特點:進入門檻低,投入少,收入低,是缺乏學歷和技能人群的重要謀生手段;商品種類繁多,價格低廉且季節性強;擺攤工具簡便,攤位大多選擇人流量大的地方。
地攤運營投入少,進入門檻低,對文化層次較低、缺乏專業技能的城市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以及進城的農民工有很大的吸引力,通過調查顯示,該類人員占地攤經營者總人數的52.63%。對于在社會上不好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擺地攤也成了一種暫時的就業選擇,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大學生選擇地攤經營只是為了多賺取一些社會經驗和零用錢,大學生經營的貨物大多新鮮新奇,很有創意,這部分人占了地攤經營者的10.52%。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農地被征用,農民失地現象嚴重,很多農民為了謀生外出務工,地攤經營也為他們提供了就業機會,據統計,在黃石的擺地攤人群中,農民占了31.57%,而且他們大多數人選擇的是賣水果或者蔬菜。很多老年人離退休以后,身體康健,不甘心在家里坐吃養老,于是,部分人選擇地攤經營發揮余熱,同時也賺取些許外快,這部分人占了15.78%。
黃石地攤經濟在空間上的分布較為集中,具體的說,主要分布在上窯、文化宮小吃街、沈家營八棟口以及湖師學生街等人流量比較大的地區。地攤經營的商品類別主要是餐飲小吃、服裝飾品和瓜果蔬菜。其中,食品占了47.37%,日用品占了15.79%,植物花和化妝品分別占了10.52%,而排在后列的衣服飾品、藥品、文娛用品僅分別占到了5.26%。
地攤的經營場所多選擇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主要交通干道以及重要的街道兩側,阻塞交通的情況比較嚴重。攤點的隨意擺設影響了市容市貌,小吃攤販以及水果攤販往往會造成大量的垃圾,影響城市的美觀,并造成城市的污染。
地攤經營無章法,隨意性強,流動性大,交易標的較小、交易地點和交易時間不固定,給城市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其實,黃石市城管局有出臺的關于攤點管理的規定,但是,調查顯示97.44%的地攤經營者與市民都不了解。由此可見,城管局關于攤點管理的實施力度不夠。
(1)滿足城市居民部分需求。首先,城市居民的主體還是中下階層,龐大的消費市場給了地攤商販存在的價值和理由,他們經營的早點、小吃、日用商品等滿足了一部分市民的日常需求,給其生活帶來了實惠和便利。
其次,就擺攤地點來說,攤主們擺攤大都選擇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多以居民區為主,這些地方不僅能方便攤主們招攬顧客,也為附近居民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方便。
(2)滿足無業人員生計需求。經營地攤的一般是兩種人,一部分是城市中的下崗職工、無業人員等低收入群體,另一部分是進城農民。這兩個群體都是生活困難群體,街道上每一個攤位,都支撐著一個家庭。地攤的存在,無疑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些人員的生計,減輕了社會就業壓力。地攤商販中有部分人因經營有方,還走上了發家致富之路。可以說地攤經濟為減輕黃石的就業壓力,增加低收入階層的收入,以及維護社會穩定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3)滿足附近商場集客需求。一般來講,地攤周圍總是少不了正規的商場。商場的消費群體與地攤消費群體存在著不同的消費檔次,地攤吸引的客流很難形成商場的忠實顧客群體,也就是說二者的消費市場是分割的。但是做生意講究人氣和財氣,有人氣不一定有財氣,但如果沒有人氣,財氣肯定不存在。盡管地攤市場的消費群體消費水平低,但如果能把經濟實惠的地攤市場打造好,就可以吸引商場的消費群體購物從而滿足商場“集客”的強烈需求。目前市場上的產品種類多樣,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個性化和多元化,顧客在消費市場上購物存在多變性和交叉性,隨機性購物漸成主流,目標性購物逐漸退居次要地位。這就決定了不存絕對的市場目標顧客群體,地攤經濟的繁榮可以為商場聚集人氣,促進銷售提供了重要的軟環境基礎保障。
(1)影響居民生活與城市形象。地攤商販多設在交通路口或者居民區、學校周圍,他們的叫賣聲,以及經營產生的噪音影響到附近群眾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產生的油煙污染、隨處亂倒的垃圾使當地的環境陷入臟亂差,有些地方甚至成為衛生死角,引起居民的不滿,影響到黃石市山水宜居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一位接受調查的居民表示,一些地攤往往經營到很晚,影響居民休息。此外,食品類地攤的存在,產生大量油煙,對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較為惡劣的影響。
(2)威脅社會治安。一般以地攤為生的人,受教育程度不高,當出現事故糾紛時,一部分人容易激動,比較傾向于以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而不是通過法律途徑。他們的手段往往比較偏激,比如有些攤販素質低下,強買強賣,為了搶占地盤地攤商販之間打架斗毆,不服從城管的管理,甚至和城管之間發生肢體沖突。地攤商販、城管人員、城市市民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并且從長遠看,暴力行為容易對青少年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不利社會的長治久安。
(3)侵權。地攤商販往往本薄利小,所售商品質量差,出了問題購買者退貨無門。經營食品類的攤販,一般缺乏相應的衛生資質,食品衛生質量令人堪憂。而且許多攤販在出售商品時缺斤少量、以次充好坑害消費者。如果購買后,使用途中出現不當,消費者也無法通過合法的正確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時,地攤商品往往與一些知名品牌類似,使得消費者不易分辨,這在侵犯消費者合法利益的同時,也侵犯了正版商品的版權。
首先,沈家營區湖北師范學院正門口一帶,上窯地區,市中心文化宮一帶,以及集貿附近是眾多擺攤者的聚集地,政府可以將這些區域選擇性的規劃出來,在特定的時間內開放給攤販者。其次,改革政府傳統自上而下的權力運作方式,建立政府、社區組織、非營利組織、社區成員單位及社區居民之間的多元互動的網絡型運作模式,使社區治理組織體系由垂直科層結構轉變為橫向網絡結構,建立以社區共識和認同為基礎的,充分發揮社區能動性和自主性的治理機制。
政府部門可以充分發揮各個社區已有管理部門的人力,對地攤管理落實已有規定——“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一次性告知制”,讓其知曉應遵守的規定,并且要對“市級統一規劃、分區建設管理”的原則宣傳到位,對象不僅包括政府部門、地攤商販,還應涵蓋城市居民。在此過程中,強調充分尊重地攤商販,耐心與之溝通,摒棄地攤商販素質低而不可溝通的偏見。同時政府部門還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法規來維護并促進地攤經濟的管理,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地攤商販主動配合,城市居民積極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地攤經濟的效益。
西方國家在在對馬路攤販的管理上,比中國有著更豐富的經驗,他們大多都實行了以“嚴格保護,積極管理”為特點的分區域、分場所和分時間管理。對于黃石而言,應該借鑒這一成功經驗,讓地攤經濟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健康發展,使地攤者身份合理化合法化,加快推動地攤經濟組織化。堅持民生大于市容的理念,分時、分地、分區的管理思想。
黃石市相關政府機構應出臺一套系統的考核制度對地攤經濟進行管理,具體的考核項目應該包括設施完善、攤位衛生、垃圾袋裝、個人衛生、用具整潔等方面。實施扣分累積考核,分級遞進執法,每發現地攤商販一次違章,就在其首次違章留下的“違章檔案”上扣除若干分,直到滿分全部扣除,重點打擊屢教不改、多次違規者,既體現了“人性化”文明執法,又為強制取締準備了證據和條件。考核制度對于分數被扣除者實行強制取締,城管執法有理有據。在規范了地攤經濟的同時,也使經營者有一種很強的社會責任意識。
[1]趙英軍,黃華僑.地攤經濟背后的博弈[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0(10)
[2]宮希魁.解析地攤經濟[N].云南經濟日報,2006-08-15(001)
[3]張廣輝.給予城市“地攤經濟”生存空間[J].遼寧經濟,2007(9)
[4]張森林.解決就業問題不妨解放地攤經濟[J].今日新疆,2009(6):34
[5]韓民春.國外地攤經濟的啟示[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6-14(10)
[6]庹旋.地攤經濟淺析[J].湖南農機,201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