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 毅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江西 南昌 330077)
我國的成語有:不破不立。破,破除;立,建立。意思是,舊的不破除,新的就不能建立起來。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強調指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1]695又說:“只有破壞舊的腐朽的東西,才能建設新的健全的東西。”[1]732到了“文革”期間,他還進一步指出:“破字當頭,立也就在其中了。”
對于破立關系,我們應該運用立體思維方法,進行立體化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而不把某種破與立的模式絕對化。破與立的模式,大體上有這樣幾種:
這里講的不破不立,不是因果關系,而是并列關系,即既不破除舊的東西,也不建立新的東西。這就是無所作為。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所說的“孱頭”即是這種人。他對于祖傳的大宅子采取不敢接觸的態度,“如果反對這宅子的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3]
在社會上,“孱頭”確實不少,因循守舊者比比皆是。在革命時期,那些“不革命分子”就是不破不立的人。
從破與立的運動模式來看,不破不立是不好算作一種模式的。但我認為,可以把它也看作是一種模式,因為這種情況不僅存在,而且為數不少,對于事物的發展、變化有著較大的影響,很值得人們去分析、研究和處理。
在只破只立這種模式中又有兩種不同的情況:
只是一味地破除舊的東西,而不會或不能建立新的東西。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所說的“昏蛋”即是這種人。他對于祖傳的大宅子采取全盤否定的態度,“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3]。
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無政府主義者就是這樣的昏蛋。他們認為,一切權力和權威都是“屠殺人類智慧與心靈”的罪惡,國家是產生一切罪惡的根源,鼓吹個人絕對自由,主張建立所謂“無命令、無權利、無服從、無制裁”的“無政府狀態”社會。其代表人物有:德國的施蒂納、法國的蒲魯東、俄國的巴格寧和克魯泡特金等。這是一種否定一切國家政權、反對無產階級有組織有領導的革命斗爭的小資產階級思潮。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無產階級當家作了主人。可是工廠里有些工人破除資本家限制工人行為的規章制度很堅決,之后呢?他們遲到早退磨洋工,虛報冒領換錢用。新拍的電視連續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反映、再現了這種情況。
在我們國家,歷史上農民起義也有只破不立的情況。明末李白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城就火燒明皇宮。現實中“文革”期間的紅衛兵小將也是只破不立的。他們一味地破“四舊”,把許多有價值的東西統通砸爛、燒毀。據報道:北京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是新中國發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墓。這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皇后的陵寢。1956年5月進行發掘,1959年對外開放,1966年的一天,紅衛兵小將將三具尸骨和一箱帝后的畫像、照片等資料性的“罪證”砸碎焚燒,以示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4]這些小將,只知道破,不曉得立,也不會立,或不能立。
舊的東西,只要不妨礙新東西的建立,而本身又有存在的價值時,那就可以只立不破。
在我國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過程中,有的地方就是采取保留舊城、另建新城的辦法,也有的地方只保留舊城中某些有歷史、文化、文物價值的建筑,如北京城內就保留了一些四合院的民居建筑。不可否認,不少地方采取的是摧毀舊城、在廢墟上建立新城的辦法。這樣一來,歷史、文化、文物價值蕩然無存,到處都是西洋式的高樓大廈。
在我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國時,有人就提出要摧毀北京的清皇宮,幸好這種意見沒有得逞。解放軍進入北京時,毛澤東同志則要求對于故宮等歷史文物加以保護。之后我們又多次進行修繕,終于在1987年被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供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參觀。
在自然科學方面,按照進化論的觀點,生命的發展進程是這樣的:從海洋到陸地,從植物到動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爬行到飛行,從卵生到胎生,從無脊椎到脊椎,從無感覺到有感覺直到有意識的人類。高等動物是從低等動物進化而來的,高等動物結構復雜并且優勝,低等動物結構簡單并且劣汰。實際上,低等動物發展到高等動物,要經過中間環節,之后呈現并存局面。水生動物經過兩棲動物到陸生動物,無脊椎動物經過脊索動物到脊椎動物,之后三大類動物都并列存在。這就是說高等動物的確立,并不要求破除低等動物。特別有意思的是,作為物種來說,低等動物更能適應生存,并取得優勝,可高等動物反而容易被淘汰。這個事實真是有點違反達爾文的進化理論。
在有破有立這種模式中又有三種不同的情況: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5]264在總結巴黎公社失敗的經驗教訓之后,馬克思寫道:“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什么呢?因為“奴役他們的政治工具不能當成解放他們的政治工具來使用”。怎么辦?“把它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消滅掉”。[6]434消滅舊的國家機器之后,建立“無產階級專政”[6]336,即“工人階級的政府”[6]378。這里說的就是先破后立的情況。毛澤東同志正是根據上述原理,說了“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的話。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先破后立的情況確實有很多,例如,地震、水災、火災、爆破突然發生等等。它們都是先破除了原有的形態,然后在廢墟上建立新型的形態。
先破后立的模式確實存在,也有指導意義,但在過去我們把這種模式神圣化、絕對化,不管什么東西都是要先破后立,破字當頭,這就不對了。列寧說得好:“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說得‘過火’(如老狄慈根所指出的那樣),加以夸大,把它運用到實際所能應用的范圍以外去,便可以弄到荒謬絕倫的地步,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甚至必然會變成荒謬絕倫的東西。”[7]217
在我國近些年的城市建設中,房地產開發商非常看重黃金地帶,可這些地方又有許多舊的建筑物,如居民房、工廠、學校等。怎么辦?當然要先拆除這些舊的建筑,后建立新的高樓大廈。然而在拆除舊建筑之前必須妥善安置拆遷戶,使居民有房住,工廠能開工,學校能上課,這就是先立后破。不少地方因為沒有事先妥善安置,結果群眾怨聲載道,直至出現人命案。他們頻繁地進京上訪,在引起中央重視、國家干預之后,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現在規定,必須妥善安置好拆遷戶之后才能動手破除舊的建筑物。同理,在公路建筑中,要重建某座橋梁,當然是先要破除舊橋,然后在此基礎上建造新橋,但在破除舊橋之前,必須在附近先建造一座簡易的便橋,否則要嚴重影響交通運輸。這也是先立后破的事例。在國防建設中,武器裝備需要更新換代,對于部隊戰士來說,應該是先用新的武器進行裝備,之后淘汰舊的武器裝備。如果先破后立,那部隊戰士就有一段時間是赤手空拳的,如果戰爭突然爆發那就肯定要吃大虧。這就是“大炮換鳥槍”的道理,有了大炮才能放下鳥槍。
在醫療治病方面,也有先立后破的事例:天花病毒對人類是有害的,人類為了健康,想消滅它,但在全球范圍內是辦不到的。因此人類還要保存一些天花病毒,經過滅活轉變成天花疫苗,給人種上天花疫苗就可以抵抗天花病毒,從而維持身體健康。這種“以毒攻毒”的辦法體現著先立后破的道理。我們通常所說的增強人體免疫力,通過免疫力來殺死病菌、病毒也是這個道理。
社會主義社會建立之后,還必須進行改革。我們所進行的改革,盡管鄧小平同志把它稱之為“第二次革命”,但畢竟與“第一次革命”有所不同,因此采取的模式就理應是同步破立,邊改革,邊立新,或者說邊立新,邊改革。例如,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以及組織制度、人事制度、工作制度的改革,需要邊立新、邊改革。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不能認為只要破字當頭,立就在其中了。”[8]336他強調說明:“過去的工廠管理制度”——“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既不利于工廠管理的現代化,不利于工業管理體制的現代化,也不利于工廠里黨的工作的健全”,因此需要進行改革,“分別實行工廠管理委員會、公司董事會、經濟聯合體的聯合委員會領導和監督下的廠長負責制、經理負責制”,但必須“有準備有步驟地改變”,要“經過試點,逐步推廣”。[8]340
語言變遷、文字改革,更不能采取先破后立的模式,而要采取邊立邊破的模式。1956年的《漢字簡化方案》基本上是成功的,例如,立新字、廢舊字,寧——寧,擁——擁,優——優,簡化了筆畫,提高了書寫速度。1978年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是不成功的,不久就被廢止,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廢舊字、不立新字,而強行把它并入另一字中,結果使人們難于辨認其義。例如,隙——了,隙是形聲字,以目為形,以嘹為聲,其義為眼睛明亮,嘹解、明晾、一目隙然,強行把它廢除,其義并入“了”字,成為了解、明了、一目了然,這是很不恰當的。又如,後——后,后是會意字,象一只手掌放在嘴巴上,表示發號施令的意思,它的本義為天子,后來轉移表示天子或君主的正妻,“前後”的“後”僅僅與“后”同音,但意義完全不同,將“後”并入“后”實屬不妥。再如,瀋——沈,瀋的本義是“汁”,而沈是“沉”的本字,強行把“瀋”廢除,其義并入“沈”,也是干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同步破立的情況也是很多的。例如,化學反應就是通過中間活化絡合物由反應物轉化成為產物的。又如,火車行駛在鐵路上,由直線軌道駛入曲線軌道,就是邊破邊立的。再如,人們的大腦把經驗信息轉變為理論信息,以及思想轉變,同樣是邊立邊破的。在世界觀的轉變上,一夜之間來個180度的大轉彎,肯定是不真實的。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破與立的關系,基本模式有:先破后立;先立后破;同步破立,即邊破邊立或邊立邊破。從中義的角度來說,那就還要加上只破不立即破而不立;只立不破即立而不破。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則要加上不破不立(并列關系的不破不立)。這樣一來就立體化了。至于采取哪種模式則要根據它所應用的范圍或對象來確定。這里用得著列寧教導我們所說的話:“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7]290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把某一種模式絕對化、唯一化那是萬萬不行的。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91.
[2]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1966年5月16日).
[3]魯迅.魯迅全集:(第6集)[M].
[4]楊仕,岳南.考古中國:定陵地下玄宮洞開記[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列寧.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