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云才
(中鐵十三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溫州)
由于施工行業的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已經使得傳統的單純從財務角度對成本管理進行考核的方法逐漸阻礙了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了促進施工企業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對成本考核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涉及范圍越來越廣,因此在施工項目成本考核中引入平衡計分卡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成本管理環節沒有得到相同的重視。成本管理應當是一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系統,需要在績效考核、成本預測、經濟核算、計劃制定、方案優化、過程控制等不同環節得到各個部門的協調和配合。某一環節的松懈都可能導致成本管理體系的不健全,導致成本控制的不完善。而一些施工企業在成本管理運行中,往往存在重點抓某個或某幾個環節,而忽視了其他環節,特別是在成本預算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等方面過多關注,卻沒有對成本考核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成本考核指標沒有做到科學、全面的設立。現行成本管理會計往往主張將預算控制、差異分析、標準成本等看成是成本管理的中心,因此績效評價的方法也就相應設定為財務指標考核,比如成本中心的標準成本,費用中心的費用預算,利潤中心的利潤指標,投資中心的投資報酬率、剩余收益、經濟增加值等。但是對于施工企業來說,一些非財務指標,對企業的成本管理以及企業的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同時,現行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只是關注于企業的短期利益最大化,缺少對企業長遠發展的考慮。
(三)成本考核手段缺乏規范性、定量化。我國現行施工企業中存在的成本考核手段一般是建立在經驗判斷的基礎上或是模仿其他企業、行業的考核體系,不管是企業對項目經理的考核,還是項目經理對所屬各部門的考核,都缺乏一個客觀有效的標準,缺乏一個規范性、定量化的考核體系。
平衡計分卡是由美國學者羅伯特·卡普蘭和大衛·諾頓于1992年提出來的,直到現在仍然不失為一種先進有效的業績考評方法。它從企業的使命和戰略出發,從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和成長四個層面,根據企業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為每一層面設計合適的評價指標,形成一套完整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全新的戰略績效評價方法。
作為一個先進的績效評價工具,平衡計分卡在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之間做到了成功的結合。它從組織的整體角度全面考慮各個利益相關者,考慮企業各個部門的業績,考慮企業的整體目標實現。可以看出,平衡計分卡中各個因素之間是層層遞進、互為因果的,不僅強調財務指標,同時強調非財務指標;不僅強調當前利益,還要強調長遠利益;不僅強調局部利益,更加強調整體利益。這些同時兼顧,也就是“平衡”的含義,是平衡計分卡的核心思想。平衡計分卡從以下四個角度展開分析:
(一)財務角度。利潤最大化是市場競爭機制下所有企業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對企業經營活動最終價值的衡量,多是參照財務指標,典型的財務指標如營業收入、現金流量、利潤率、凈現值等。在平衡計分卡中,財務目標是所有目標評價的焦點,財務角度是其他三項維度的歸宿。
(二)顧客角度。為了實現企業的長遠目標,就必須建立穩定的客戶群,這就需要企業能夠向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一般來說,顧客角度的核心指標主要包括市場份額、客戶滿意度、客戶報酬率、新客戶增加率等。
(三)業務流程角度。業務流程角度是平衡計分卡評價系統突破傳統評價方法的顯著特征之一,它以客戶的需求為出發點,從各種原材料的投入到產品完成等一系列活動,都需要圍繞客戶的需求進行不斷改進,其價值表現形式為內部價值鏈,可通過具體指標來進行考核。
(四)學習與成長角度。學習與成長角度是平衡計分卡將企業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相結合的表現,它更加注重企業未來長遠目標的實現。“以人為本”是現代企業的經營戰略管理理念,具有特殊技能、管理經驗的員工是企業求之不得的,而現實往往是企業人才部分流失,因此保持高素質員工的穩定性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學習與成長角度要求企業通過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力度,使員工具有適應發展和變革的能力,提高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
按照平衡計分卡的思想,對施工項目成本考核指標的設計,可以分為財務層面、內部流程層面、顧客層面以及學習和成長層面。
財務層面:企業的最終目標是獲得持續的經濟效益,實現的途徑:一是擴大收入;二是降低成本。因此,財務層面的考核指標,需要結合施工項目的特點,綜合反映項目的業績水平,設為:項目利潤率、項目創造經濟增加值、項目利潤現金流比率、項目超預算支出比率。
內部流程層面:內部流程層面是施工項目改善經營業績的重點。內部流程層面的考核指標,要關注項目的內部效率,包括項目在施工前期、施工階段、運營階段、項目完工后等幾個方面的內部效率。施工前期,三級指標選取為客戶需求、投標技巧、評標方法等;施工階段,指標選取為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現場保護措施、施工環境、核算管理等;運營階段,指標選取為返工損失率、驗收情況與創優獲獎、重大事故次數、項目按時完成情況、關鍵人員流失率等;項目后評價指標選取為項目單位自我評價、同行企業評價、行業主管部門評價、國家評價等。
顧客層面:顧客層面一方面是指“實時追蹤市場變化”,另一方面是指“為業主提供優質的工程產品”,以獲得良好的顧客滿意度,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因此,顧客層面的考核指標,需要關注市場及市場戰略。顧客層面考核指標的選取,要能夠反映企業在目標市場上創造顧客滿意并獲得忠誠度的能力,可以選取顧客滿意度、顧客保持率、新顧客增加率、品牌認知度、項目完工走訪率等五個指標。
學習和成長層面:對企業來說,具有管理、施工經驗及工程技術的人才是非常寶貴的,因此學習和成長層面的考核指標要能夠適應員工發展及變革的能力,選擇員工滿意度、員工培訓費用、員工人均創收、研發費用投入率等幾個指標。
(一)在平衡計分卡的四項指標體系中,財務指標相對于其他三項來說是最容易選取和量化的。而另外三項指標需要對施工企業的戰略目標及運營業務、外部環境等進行多方面綜合考慮。在實際指標選取中,我們不可能采納所有對業績衡量相關的指標,只能在其中挑選出幾個相對更有意義的指標。因此,指標的選取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全的情況。
(二)平衡計分卡的四個層面是緊密聯系的,要想提高財務層面的效益,需要先改善其他三方面條件。因此,平衡計分卡在施工項目成本考核中,首先出現的卻是成本。這是由于投入、產出、成本、效益之間的時間差決定的,因此施工企業不能因為短期內成本提高,效益得不到提升而失去信心,應當用積極的心態放遠未來。
[1]吳文兵等.平衡計分卡在施工企業戰略成本管理中的運用.企業研究,2012.2.
[2]王宏.我國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弊端及強化措施.改革與戰略,2012.5.
[3]董玲.論國有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國有施工企業工程項目績效評價的建立.現代企業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