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召霞 馬海智
中國在二十世紀末期開始提出清潔化生產的要求,同時規定在工程建設中進行先期環境評價時,必須把清潔化生產的相關要求列出其中。雖然當前的環境影響評價有部分清潔化生產的相關要求,但是由于其內容不是很具體,因此其要求的具體可操作性和指導性需要完善。國家環保部在相關規定中明確提出,在生產建設中,應采用清潔的生產工藝,設備和技術,同時增加清潔化生產這一相關專題,從而實現節能減排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
清潔化生產是社會生產中具有巨大價值的創新型思路,也是節能減排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清潔化生產包含在整個生產過程,生產的產品以及服務當中,其大大地降低了廢物的產生量,降低了治理污染的成本同時最大限度的完成了廢物再利用,有效的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清潔化生產的方針是預防位于,其目的為節能、降耗、減排、提效。在生產建設項目的環評中增加清潔化生產的專題評價內容,可以很好的控制環境污染??梢愿目匚壑卫淼膫髀赞D移即由原來的在污染末端治理轉換為從源頭控制。在傳統的治理方法與可持續發展觀相悖。傳統的治理方式:為先污染后治理,其重點在于治理。而清潔化生產要求從產品的設計到材料的選擇,從工藝路線的確定到設備的選取。廢物的處理和生產的管理等各個步驟,通過改善管理方式和提高技術水平、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逐步降低甚至是實現完全杜絕廢物的產生,實現綠色化生產。清潔化生產的重點在于防。對生產過程廢物的處理,不僅花費高,而且難度大,同時還是完全產出的治理模式,不會產生經濟效益,與之相反的是清潔化生產狠抓源頭,控制整個的生產過程,并優化生產過程,從而實現了零廢物的產出,在實現節約成本的同時,降低甚至是免于廢物的末端治理費用。從而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在企業中實施清潔化生產能夠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原材料和輔助材料的選擇,它反映了在資源選取的過程中和構成其產品的材料對環境和人類的影響,因而能夠從毒性、可再生性、可回收利用性、對生態的影響程度以及消耗能源的程度這五個方面建立環評指標。
1.毒性。原材料和輔助材料所含有的毒性成分對環境以及人類造成的影響程度。
2.可再生性。原材料和輔助材料可再生的程度。
3.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和輔助材料的可以回收利用的程度。
4.生態影響。原材料和輔助材料利用過程中的生態影響的程度。
5.消耗能源程度。原材料和輔助材料在生產過程中消耗能源的程度。
清潔化生產評價的內容應該與同類的項目進行對照比較,審查項目有沒有采用無害或較低危害程度的原材料或者輔助代替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有害的原料,有沒有使用更加清潔的能源;有沒有改為較為先進的能源利用的方式;有沒有降低能量消耗和物質消耗的問題。
在生產過程中所采用的技術工藝大致決定產生的廢物量,眾所周知,較為先進的技術是能夠提高原材料和輔助材料的利用效率,以致減少廢物的產生。實現清潔化生產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改進技術,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不僅如此,生產工藝的體現方式就是設備,因此設備的功能,搭配,保養與維修,都會對廢物的產量有影響。如果使用的是先進的生產工藝和完善的配套設備,那么必然會提高原料和輔助材料的利用率,同時降低能量消耗和物質消耗,從而減少了污染。我們可以通過調查子叫或者像專業人士咨詢來分析生產工藝和設備。只有完全了解了生產工藝的水平和設備配套之后,我們才能判斷所采用的工藝和設備是否是最為先進的。
工藝過程控制在許多工業生產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比如化工或者是煉油以及其他類似的工業生產的過程,控制過程的工業參數,我們可以優化生產的過程或者提高環保型物質的產出率,從而獲得較高的產率以及理想產物的產率,從而降低了廢物的產量,實現了清潔化的生產。
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生產單位大部分的出發點是產品的經濟利益,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提高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意識到污染不僅僅出現在生產過程當中,在消費過程中也會出現,有些產品在使用之后被人們所丟棄,這些廢物成為重要的污染源。在產品的優良性質分析時,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中是否存在對人類和環境產生危害的物質;
2.產品的附屬產品是否容易降解處理;
3.產品能否進行回收利用,或者重復利用;
4.產品的使用功能是否合適;
5.產品的使用壽命是否。
在目前,我國企業的管理較為落后,員工的環保意識較為淡薄,從而造成了物質耗費和能源耗費以及廢物增加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由于在企業的建設以及發展過程中,環境意識的管理工作貫穿其中,分布到企業的各個階層,流通于企業的各個環節,從而關系到生產和消費的多個方面。所以環境影響的評價,企業的管理水平,員工的環保意識都應該列入評價的內容之中。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今天,企業的各個生產過程仍然需要人的參與,因此員工的環保意識是清潔化生產的重要影響的因素。
即使是在當前較為發達的今天,工業生產仍然避免不了廢物的產生,還有員工操作等其他條件下的原料和輔助材料的損失。“三廢”在性質上等同于原料或者輔助材料,或者是生產的中間物以及具有殘缺的產品。因此在廢物處理的過程當中應當將廢物從原料的角度出發,能否找到具有最佳利用率的處理方式,從而實現在廢物處理過程中的清潔化生產。
將清潔化生產理念加入到環境影響的評價內容當中,能夠從源頭到產品全過程產物的最大化和廢物的最小化,從而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還不是很完善,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文件,細化環評中清潔化生產的內容,提高清潔化生產的作用。
[1]安紅梅,等.清潔生產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的意義[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
1白召霞,蘇州幻寶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2馬海智,格蘭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