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娥, 張冠峰,, 王潮霞
(1. 漢族服飾文化與數字創新實驗室(江南大學), 江蘇 無錫 214122;2. 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南大學), 江蘇 無錫 214122)
基于數碼印花技術紡織面料肌理圖案設計
梁惠娥1, 張冠峰1,2, 王潮霞2
(1. 漢族服飾文化與數字創新實驗室(江南大學), 江蘇 無錫 214122;2. 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南大學), 江蘇 無錫 214122)
以數碼印花作為技術支撐,結合肌理圖案的形態特征和紡織面料數字噴墨印花圖案設計原則對肌理圖案設計進行分析,提出了數字噴墨印花技術在肌理圖案設計中對于肌理色彩和結構等表現手法上的優勢,擴展了肌理圖案的色域,改善了圖案的色彩效果,增添了圖案的靈活性,更加方便了設計師設計理念的表達和展現。結合對肌理圖案形式的分析和現代計算機肌理圖案設計特點提出了紡織面料數碼印花肌理圖案的設計原則和一般規律,通過概括、提煉、分解等手法將肌理的組織結構進行重復排列、漸變和多樣組合,進而將肌理圖案合理的運用于紡織面料印花圖案設計中,增加產品附加值,擴充數碼印花產品種類,滿足現代消費者追求個性的審美品味。
數碼印花; 紡織面料; 肌理圖案; 設計規律
在紡織面料消費市場,影響消費的因素除了面料的原料、織造工藝外,變化莫測、充滿個性、虛實相生的圖案日益成為影響消費的主導因素。肌理因其自然天成、靈活自由的表現形式逐漸引導紡織面料印花圖案設計潮流。目前國內有關肌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質的肌理變化上,現代面料印花設計具有科技含量高、藝術特性強等特點,數字噴墨印花技術具有印花精度高、色彩豐富、色域廣、無須制版、無污染等優勢,為肌理圖案在紡織面料中的廣泛應用得以實現[1],以及肌理在面料印花圖案中的應用提供了更廣的空間。
本文結合現代人們多元化的審美心理和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對肌理圖案進行分類和特征分析,總結了肌理圖案制作的一般規律,結合數字噴墨印花技術,對肌理圖案進行獨特的設計和開發,將科技與藝術進行融合,設計出滿足消費印花面料市場需求、個性化的產品。
肌理是指客觀存在的物質的表面形式,它代表材料表面的質感,體現物質的屬性。通俗的講肌理是物體表面呈現的紋理和形狀[2]。肌理屬于造型的細部處理,具有獨特的美感,與平面、色彩和立體具有同等的造型功能。肌理的美感是一種綜合對比的結果,具有小、多、密集等特點,同時,肌理具有群體造型的特點,一般由較多的個體組合產生立體感,豐富造型,消除單調感[3]。自然界萬物的紋理都是設計師創作的對象和素材,通過各種藝術表現手法以畫面的形式進行表現。
任何物質表面都有它自身的肌理面貌,但并不是所有物質的表面肌理都可以用于紡織面料印花。從肌理的形態面貌來講,能用于紡織面料印法的肌理應具備一定的審美取向和情感取向;從肌理的結構形式來講應具有一定的秩序感、節奏感和和諧感[4]。肌理作為一種設計元素被用在紡織面料印花圖案設計中,因此,圖案創作者要充分了解肌理的構造和內涵,從多方面把握肌理創作的規律,更好地運用肌理設計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2.1 數碼印花肌理圖案的形成與分類
2.1.1 自然肌理
自然肌理是指自然界存在的沒有經過加工的肌理,具有純樸、天然的特點,更多體現的是事物本身的自然屬性,如草、木、動物皮毛、石紋等。自然肌理一方面體現物體本身的特質,另一方面記錄著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記錄著外界作用力和物體對外界作用力的反映,體現出事物的運動規律。將自然肌理引入面料印花圖案設計中,不僅豐富了印花圖案的種類,更重要的是將自然元素引入現代設計中。
2.1.2 人工肌理
人工肌理是指通過人工處理方式改變材料本身的形態特征,通過對自然界肌理的組織構成進行探索、研究、歸納、總結、創新,運用合理的手法和先進的技術來創作肌理,進行人為的設計,恰當地運用人工肌理來構成更加豐富、合適、美觀的面料外觀。人工肌理分為手繪肌理和數碼肌理。
2.1.2.1 手繪肌理 手繪肌理主要指運用各類繪畫、書寫的工具進行直接肌理創作,或者利用渲染、撒鹽、冰凍、吹彩、滴流、浸吸、煙熏、抗水、擦拓等方法進行設計[5],圖案千變萬化,自然美觀,具有較強的方向性和流動感。
2.1.2.2 數碼肌理 數碼肌理是指依靠計算機或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進行創作設計的肌理圖案。計算機的應用對于圖案設計行業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計算機圖案創作具有數字化、虛擬性等特點。在肌理圖案創作中,可以進行隨意的復制、粘貼、拼接、組合,經過設計師的再造能力,形成完美的表現效果。常用的數碼肌理圖案創作軟件有Adobe、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Illustrator等,應用于紡織品圖案設計的專業軟件有金昌軟件等[6]。數碼肌理打破了傳統肌理的制作手法,不僅能夠模擬自然肌理、手繪肌理的隨意和不規則性,同時具有方向性和可控性,圖案可以隨意調節,方便快捷,具有其他制作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
2.2 數碼印花紡織面料肌理圖案設計
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出現為設計師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作平臺,同時也對紡織品圖案設計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更高的要求。近些年,計算機設計軟件的飛速發展和快速更新更是推動了數碼圖案的發展和應用,使得印花圖案從單一化向多元化進行轉變,為紡織服裝面料肌理圖案的創作表現開辟了更加廣闊的領地。
數碼印花肌理圖案設計是以設計師的主觀意識為基礎,通過夸張、抽象、渲染等技法進行概括和提煉,同時加以紋理和色彩的變化將設計師的內在情感進行展現,然后通過噴墨印花機將其呈現在面料上。紡織面料肌理圖案的表現要經過2個過程。一是肌理圖案的創作環節,在肌理圖案的創作中,肌理的個體形態通常以偶然形態、幾何形態和有機形態進行表現。偶然形態強調肌理的偶然性和復雜性,幾何形態強調肌理的明快感和規律性,而有機形態則更多地強調了一種自然美。二是數碼噴墨印花環節,設計師創作的圖案應滿足數字噴墨印花圖案設計要求,才能更好地還原設計者本身的設計意圖。這2個過程,前者必須通過后者才能在面料上得以實現,同時,后者為前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
純天然肌理雖然具有豐富的審美潛能,但需要經過藝術處理才能顯露出審美品質,需要發掘和利用。通過必要的藝術處理和技術手段,將自然肌理進行分解、概括和提煉,使其審美潛能充分發揮,基于藝術和審美表現的需求,舍棄純天然肌理的不利因素,使其可利用元素轉化為審美要素,成為有效的紡織面料印花圖案表現媒介。圖1為棉織物數碼印花自然肌理元素效果圖,它是以自然界中樹葉和蝴蝶翅膀為元素創作的。圖1(a)通過將樹葉腐爛,保存筋脈部分,然后將其覆蓋在顏料上均勻沾染顏料后,印制在背景紙上,而產生顏色過渡自然的樹葉紋理圖案。圖1(b)以蝴蝶翅膀為創作單元,通過特效處理和變形將其排列在畫面上組成特定的效果,圖案色彩協調,具有較強的畫面感。

圖1 棉織物數碼印花自然肌理元素效果圖Fig.1 Natural texture element rendering of cotton fabric digital printing. (a) Leaves texture pattern; (b) Butterfly texture pattern
手繪肌理圖案的創作形式多種多樣,通過材料、工具和技法的結合形成各種特效。圖2為棉織物數碼印花手繪肌理效果圖。如圖2(a)通過飛濺和滴流的方法創作,將畫筆沾上顏料在畫板上甩動,或將顏料滴在紙上,通過紙張的傾斜,使顏料流動。圖案極具流動感和方向性,線條粗細有致,顏色深淺有序。圖2(b)通過拓印的方法制作,將不同色彩的顏料涂在富有肌理的材料貝殼上,通過貝殼在紙張上拓印而形成肌理圖案,圖案層次豐富,具有自然肌理的質感。
與傳統肌理的制作方法相比,數碼肌理圖案創作允許作品本身與創作者和觀賞者進行及時的對話,可以將客戶的要求及時反饋在作品中。數碼肌理以其特殊的制作和存儲方式有效地保證了圖案的一致性,同時有效地減少了環境污染,可節省大量資源。圖3為棉織物數碼印花數碼肌理效果圖。圖3(a)著重突出計算機輔助設計人工設計肌理在色彩變化和過渡中的優勢;圖3(b)則突出了人工肌理設計在圖案的形狀變化和色彩融合等方面無與倫比的優勢。

圖2 棉織物數碼印花手繪肌理效果圖Fig.2 Hand-painted texture rendering of cotton fabric digital printing. (a) Splashed texture pattern; (b) Rubbed texture pattern

圖3 棉織物數碼印花數碼肌理效果圖Fig.3 Digital texture rendering of cotton fabric digital printing. (a) Lighting effect texture pattern; (b) Flowing effect texture pattern
作為一種變幻莫測的設計語言與視覺形式,肌理依托于色彩、圖案、造型等各種設計元素給人以美的感受,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消費者的看法、態度和情感。因此,在設計中要充分運用這些設計手段所形成的心理效應,增強藝術感染力,來提高肌理的注意力,增強可視性、審美性。數碼印花肌理設計著重于表現色彩紋理形式的變化,通過數碼印花等媒介實現[7-8]。在數碼印花肌理設計中,用肌理表現對象是設計者直接切入事物本質內容的一種表現方式,它概括了設計者對事物本質內容的感受、認識和評價,有助于典型的塑造和主題內容的升華。肌理圖案在進行創作編排時,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重復排列,基本形沿著縱、橫向進行重復排列,再因基本形的方向、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可以由單個基本形的排列,也可以由數個基本形構成一個單元的重復排列;2)漸變,依據基本形的空間、疏密、色相、明度、純度等元素進行漸變;3)多樣組合,將幾種不同基調風格的肌理圖案進行拼合,運用于同一塊面料的印花[9-10]。
肌理多見于設計藝術和繪畫藝術中,肌理在畫面空間除了自身的形態特征和色彩特征以外,不包含其他的形態特征和色彩特征[3]。在設計藝術的畫面空間中,處于主導地位的肌理一般以抽象的藝術形式進行表現。肌理在構成畫面的形式要素中處于主體位置,也是空間畫面的核心。在肌理空間內,肌理的形與色可以是自然形態,也可以是抽象形態?;跀底謬娔』徔椕媪霞±韴D案的設計,它以新的創作手段打破了傳統印花圖案制作方法,為面料圖案設計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創作形式,為肌理圖案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計算機現有的操作平臺為圖案設計提供了方便實用的環境,設計師可以通過人機交互界面和設計操作進行復雜高難度圖案的設計工作。數碼印花技術的出現推動了這些圖案在紡織面料印染中的應用。因而,肌理逐漸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時尚和文化,借助于數碼印花技術將肌理運用于紡織面料印花圖案的設計中,使產品富有自然氣息、人性化和時代感,在增加自主設計產品附加值的同時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樣。
FZXB
[1] 張冠峰,王潮霞,梁惠娥.基于數碼印花技術的藍印花布創新設計[J].紡織導報,2012(6):152-155. ZHANG Guanfeng, WANG Chaoxia, LIANG Hui′e. Innovation design of blue calico based on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J]. China Textile Leader, 2012(6): 152-155.
[2] 王偉,銀耀奎.設計中的肌理[J].煤炭技術,2007,26(6):5-6. WANG Wei, YIN Yaokui. Skin texture in designing [J]. Coal Technology, 2007, 26(6): 5-6.
[3] 陸紅陽,喻湘龍.現代設計元素肌理設計[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6:14-15. LU Hongyan, YU Xianglong. Texture Design: Modern Design Elements[M]. Nanning: Guangxi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06:14-15.
[4] 王化斌.畫面肌理構成[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8. WANG Huabin. Image Texture Composition[M]. Beijing: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1995:8.
[5] 鹿高攀.紡織印花圖案紋理設計技法[J].絲網印刷,2008(8):19-20. LU Gaopan. Design techniques of textile printing texture pattern[J]. Silk-screen Printing, 2008(8):19-20.
[6] 房寬峻.數字噴墨印花技術[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79-80. FANG Kuanjun. Digital Inkjet Printing Techno-logy[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 2008:79-80.
[7] 丁卓.基于空間表現手法的印染圖案數碼藝術設計研究[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6:4. DING Zhuo. The study of digital art and design based on the fabric patterns of spatial expression means[D]. Xia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2006:4.
[8] 林竟路.電腦在紡織品圖案設計中的應用[J].絲綢,2002 (11):34-35. LIN Jinglu.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in textile designs[J]. Silk Monthly, 2002(11):34-35.
[9] 熊興福,舒余安,黃婉春.析產品設計之肌理[J].包裝工程,2005,26(2):145-146,168. XIONG Xingfu, SHU Yuan, HUANG Wanchun. Texture in product design [J]. Packing Engneering,2005,26(2):145-146,168.
[10] 徐雯.肌理圖案在紡織面料中的流行[J].設計藝術,2004(1):32-28. XU Wen. Texture pattern popular in the textile fabric[J]. Art of Design,2004(1):32-38.
Design of fabric texture pattern based on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LIANG Hui′e1, ZHANG Guanfeng1,2, WANG Chaoxia2
(1.LaboratoryofHanNationalityCostumeCultureandDigitalInnovation(JiangnanUniversity),Wuxi,Jiangsu214122,China; 2.KeyLaboratoryofEco-Textiles(JiangnanUniversity),MinistryofEducation,Wuxi,Jiangsu214122,China)
Using digital printing as a technical support, texture pattern design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 of texture pattern and the pattern design principle of digital ink-jet printing of fabrics.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of application of the digital inkjet printing technique to the texture pattern design, including the widening of color gamut, improvement of pattern color effect, the increase of flexibility of pattern design, and the benefit for expression of design concepts of designers.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general rule of texture pattern design of fabrics using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were presented via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ure for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texture pattern design. The repeated permutation, gradual change and multiplicity combination of texture structure were conducted by means of summarization, abstraction and decomposition. Texture pattern was then applied to the print pattern design of fabrics reasonably so as to satisfy aesthetic taste of modern consumers who pursuit individual character. It also improved the added value and increased the variety of digital printed products.
digital printing; fabric; texture pattern; design rules
0253- 9721(2013)09- 0103- 05
2012-09-27
2013-05-1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2BM204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1174055);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項目(BRA2011184)
梁惠娥(1967—),女,教授,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服裝設計理論和民間服飾文化。王潮霞,通信作者,E-mail:wchaoxia@sohu.com。
TS 194.49
A